“十三五”期间,我国涂料行业发展取得一系列成绩,但利润波动较大,同质化竞争趋于严重。“十四五”期间,涂料行业应加强自主创新,兼顾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升发展质量。
“十三五”产量年增7.44%,南强北弱
2015—2020年,我国涂料年产量从1717.6万吨增至2459.1万吨,平均年增长率7.44%,主营业务收入从4184.84亿元降至3054.34亿元,说明涂料产品同质化严重,低价竞争较为明显。
涂料产量地区分布呈现南强北弱的现象。以5年总产量进行对比,广东涂料生产依然是龙头,占据19.71%的份额。广东、上海、江苏、四川、湖北和湖南六省市涂料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1.19%。
当前行业面临的多重问题
1.环境友好型涂料技术及产品体系尚不完善
“十三五”期间,随着涂料征收消费税,以及国家和地方的各种环保法规政策和标准的出台,环境友好型涂料加快发展。2020年,环境友好型涂料(包括水性、粉末、辐射固化、高固体分和无溶涂料等)产量占到60%,环保产品替代工作任重道远。
2.产品结构有待优化
环境友好型涂料发展中瓶颈问题亟待突破。例如,提升国产水性涂料树脂、助剂性价比,加速其商业化;开发能薄涂并流平性好和低温固化的粉末涂料、适合工业涂装的高固体分低黏度涂料、性价比合理且符合环保要求的辐射固化涂料等。
另外,涂料产品附加值尚存提升空间。据统计,2020年我国涂料出口量为1.97万吨,出口总体平均价格322美元/吨:涂料进口量为1.7万吨,进口总体平均价格748美元/吨。出口总体平均价格只有进口价的41.58%,说明我国涂料产品附加值偏低。
3.涂料企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国际竞争力较弱
国内涂料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集中度较低。2019年我国涂料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排名中,前百名的企业占全行业的42%;101~200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15%;201~500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21%;501~1000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14%;1000名以后的企业占比8%。不过,与“十三五”初期数据对比,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行业均衡发展趋势增强。
4.助剂行业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对助剂研发及助剂应用理论研究不够重视。助剂应用理论研究能够为助剂发展带来更明确的方向及更多的可能性,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应用效率。国内涂料发展速度较快,大部分涂料研发集中在树脂及配方上,助剂研发人员及专业设置不够,使得很多助剂生产企业研发速度较为缓慢,高端人才培养及引进存在局限性。
另一方面,高端助剂产品绝大多数被国外把控,国内助剂产业从仿制到创新还需要更多的努力。目前下游涂料企业对于助剂产品的检测很多基于某一些理化性能,对于助剂稳定性判断大部分仍然依赖于助剂生产厂家的品牌。“十三五”期间助剂常规产品已有一部分行业标准,但某些单类产品的行业标准仍需逐步完善并细化。
“十四五”行业发展重点方向
“十四五”期间,涂料行业将致力于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民生的需求,尤其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涂料需求,为国家重大专项工程提供高性能、特种功能性涂料。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逐步实现自主可控。坚定实施扩大内需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建筑涂料
在国民经济放缓的大趋势下,未来五年建筑涂料发展也将进一步放缓脚步。建筑涂料增长动力将从房地产投资驱动逐步向房地产投资和旧房翻新共同驱动转变。在此背景下,应关注新的下游应用领域市场的开拓,为行业发展寻找新的增长极。
2.木器涂料
木器涂料行业应坚持高性能和可持续发展观,以自主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品质升级为重点,体系化、平台化、系统化、系列化地开展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工作,逐步打造和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材料、产品和技术。随着市场的发展,木器涂料的品类细分和结构都将发生重大变化,UV及水性等环保产品的发展潜力巨大。NC、AC已经进入衰退期,PU、PE已经进入成熟期中后段,产品升级换代主要表现为净味、UV、水性及粉末等高固体分与环境友好涂料,尤其UV与水性产品将是接下来研发的重中之重。
3.工业防腐涂料
工业防腐涂料市场将进一步增大,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方面,国家对基础建设的投资仍将持续增加,交通、化工、电力等领域的项目也将继续进行,作为基建原材料的防腐涂料需求量也将增加;另一方面,国内工程建设等领域,随着高质量发展意识的增强,对防腐的认识也将进一步深入,提供安全和具有防护功能的工业防腐涂料也将受到更多关注和被更多应用。工业防腐产品结构上将继续以高性能的防腐类型如环氧、聚氨酯为主,高固含涂料产品将作为下阶段工业防腐的发展主力。水性涂料产品方面,用于轻防腐的水性丙烯酸、水性醇酸等涂料产品产量将快速增长,但竞争也可能会比较激烈。应用于中高腐蚀环境的水性环氧、水性聚氨酯、水性环氧富锌和水性无机富锌等涂料产品也将逐步扩大应用。
4.汽车涂料
汽车产量预计在“十四五”将进入新的稳定增阶段,新能源汽车产量会有更大幅度的提升。汽车涂料在“十四五”期间的科技发展是重点研发低VOCs含量水性、高固体分、粉末等环境友好型产品,以及紧凑施工工艺,基本实现全行业的本地化研发制造和产品升级,实现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重点研发项目包括:能与硅烷/锆盐等绿色环保型薄膜前处理材料相配套、无重金属、高泳透力、高平滑性的阴极电泳漆,开发新能源汽车涂装需要的低温烘烤电泳漆;水性/高固体分汽车涂料及紧凑涂装工艺;开发新一代清漆,包括具有无光(亚光)、抗划、自修复、自清洁(不沾灰尘)清漆和水性清漆;开发高彩度、高装饰性色漆,具有变化闪感、深厚体感等;开发低温烘烤面漆体系,试线塑料件和车身一体化涂装,实现节能、高效的新涂装工艺;加速技术深度国产化,实现新技术的本地化开发,形成汽车涂料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化。
5.船舶涂料
船舶业是全球化的行业,因而其相关标准、法律与法规就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与之相应的船舶涂料与涂装也是如此。近年来一些新的标准、法律与法规开始实施或正在制订中,无疑会对船舶涂料与涂装产生重要影响。我国近年来积极参与国际新标准、新法规的制定,专门成立了船舶涂装工作组及中国IMO标准公约应对小组。这些新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出台,将进一步带动船舶涂料的发展。目前的船舶涂料还是以溶剂型涂料为主,高固体分涂料也会逐渐增多,从而达到环保等法规要求。
6.卷材涂料产业发展趋势
规模化、专业化是未来卷材涂料行业的整体趋势。降低VOCs含量、不含重金属的环保型绿色卷材涂料将逐步取代现有的涂料体系。国家《“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里明确提出,加大工业涂装VOCs治理力度的要求。对于卷材制造行业,治理重点是全面推广使用自动辊涂技术:加强烘烤废气收集,有机废气收集率达到90%以上,配套建设燃烧等治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
7.海洋工程涂料产业发展趋势
我国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发展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具有广阔前景。需要积极开展深远海养殖平台、冷链运输和加工等深远海渔业装备的研发。建立海洋空间资源装备体系,推进海上结构物、装配式工厂、深海空间站、深潜水工作母船、深海载人潜水器和深海探测机器人等装备开发,加强海上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温差能等开发装备的研制。
由于海工装备将出现新的特点,作为配套的海工涂料也要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以满足不同装备和环境的需要。高性能、低能耗和低污染的新型涂料品种仍然是海洋工程涂料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高固体分涂料是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海洋工程涂料品种之一。由于其施工性能及所需的施工条件与现有溶剂型涂料基本相同,今后将在产业应用中占重要地位。
由于海洋环境严苛的防腐蚀要求,目前国内水性防腐涂料某些性能尚不能达到同类溶剂型防腐涂料水平,尤其是在C5以上腐蚀环境下的应用,尚有待进一步提高性能。但是,随着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水性防腐涂料在海洋工程涂料市场上必占有一席之地。聚有机硅氧烷、聚天门冬氨酸酯,以及无溶剂环氧涂料等高性能涂料均已逐渐在海洋工程涂料的领域得到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8.工程机械涂料
随着环保趋势日益趋严,传统的溶剂型工程机械涂料市场受到冲击,以环保促转型,以绿色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低VOCs工程机械涂料呼声高涨。
随着一系列降低VOCs的环保政策的实施,进工程械涂料由传统的溶剂型涂料向高固体分、水性涂料和粉末涂料等环境友好型涂料转变将提速。提高工程机械用涂料的环境友好性、防腐蚀性、耐沾性、耐久性,追求更高的外观质量,和各种环境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降低涂料固化温度,将是今后工程机械用涂料研究领域的主攻方向。
(根据《中国涂料行业“十四五”规划》摘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