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燃料≠原料,杜绝用能“一刀切”
2021年24期 发行日期:2021-12-17
作者:■ 魏坤

  12月8—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提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如何理解这些重要提法?这将给我国能源领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正视国情,原料用能不纳入总量控制

  在能源“双控”政策方面,会议释放了重要的调整信号。

  一是正视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当前阶段,绝不是简单的退煤,而是要“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二是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通过能耗“双控”政策调整,支持新能源发展的目标明显。

  三是能耗“双控”将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并不能划等号,将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能实现能源“双控”与能源结构调整的双重叠加,实现控排的手段更加有力。对企业而言,在碳排放“双控”目标下,可以自主选择更清洁的能源,在此基础上,仍然可以增加能源消费总量,摆脱能源总量对扩大生产的约束。在碳排放“双控”目标下,新能源将成为企业扩大生产的刚需。

石化行业能效为先

  会议提出的“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石化和化工行业引起强烈反响,业内人士表示,新政利好行业能效先进企业,部分增量项目获批可能性增加。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李永亮表示,石化和化工行业原料用能占到全国原料用能总量的70%,将原料用能从能耗总量控制中移出,增加了行业部分增量项目获批的可能性,利好行业能效先进企业。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解释道,所谓原料用能,主要范围包括煤化工、石油化工等产业领域。比如,煤制成的塑料、化肥,石油制成的橡胶、纤维等。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虽然消耗了一部分能源产品作为燃料,但是也有一部分能源产品被带进了工业产品作为原料,后者就是原料用能。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指出,鉴于石化的基础产业和资源型行业属性,我们也不能简单认为这是行业大发展的机遇,更不能简单认为“煤化工又要起飞了”。我们必须有这样的认识、保持这样的清醒头脑:新决策对化工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高端化学品而言确实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利好;但对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尤其是产能过剩的大宗基础化学品,还是要坚决禁止新建和扩建。

  李永亮表示,实行能耗“双控”是促进节能降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十三五”以来,能耗“双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涉及到能耗总量的刚性约束较强,有些地方采取“一刀切”等。对于原料用能量较大的石化和化工行业来说,新政增强了管理弹性,增加了差别化管理措施,客观反映了行业发展诉求和能源利用情况。

  有化工企业表示,新政的本质是要把燃料和原料区分开,杜绝对化石能源的“一刀切”,避免企业对能源原料的正常需求因能耗“双控”而受到影响,有利于鼓励所有终端用能领域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党中央对顺利实现“双碳”目标的又一重要决策。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