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借2022年北京举办冬奥会之机,中俄两国举行会谈,达成了包括加大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在内的十多项合作。中国不仅拿下1亿吨石油进口大单,更是将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总量从380亿立方米增加到480亿立方米。中俄在能源领域开展合作已有多年历史,此次新协议的达成,对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促进“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供应安全保障再升级
2月4日,俄罗斯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Gazprom,下称“俄气”)发表声明,俄气已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CNPC)新签一份天然气长期供应协议,即《远东天然气供销协议》。同日,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 Oil)官网消息显示,俄石油和中石油签署了过境哈萨克斯坦向中国供应1亿吨石油的协议,协议期为10年。据粗略估算,中石油和俄气、俄罗斯石油签订的两个协议涉及金额将超过千亿元。
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与双方在资源和市场特征方面的互补性有关。对于俄罗斯来说,当地油气矿产资源丰富,能源产品出口一直是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一直是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重要市场,如今欧洲市场因为乌克兰问题不断萎缩,能源出口被严重制约。而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从2001年起,中国的原油进口量连涨20年。更是在2017年以全年原油进口量4.2亿吨,一举超过美国的3.95亿吨,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本次合作实现了双方互惠共赢,中方的长期能源安全更有保障。
早在2014年,中俄就签署了为期30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根据协议,俄罗斯每年向中国供应380亿立方米天然气。此次则是俄气自2014年来第二次与中方签署能源供给的长期协议,是两国能源领域又一重大标志性合作。
为实现“双碳”目标加注新绿能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绿色能源所占比将逐步增大。前不久,欧盟修改了绿色能源框架,把核电和天然气纳入绿能范畴。BP发布的2021年版《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由于疫情等因素,202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下降4.5%,创1945年以来的最大跌幅。但天然气占比持续攀升,创下24.7%的历史新高。作为世界最大天然气生产商,2021年俄气共开采天然气514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22亿立方米,为近13年来的最高纪录。2021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的绝大部分由俄气的产量增量满足。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包括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LNG)在内的天然气进口同比增长19.9%,达到创纪录的1.216亿吨。而在2020年,这一增幅还只有5.3%。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仍将有10~15年的稳健增长期,天然气进口将持续增长。根据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预计将达到65%左右。
近年来,中亚的土库曼斯坦是中国管道天然气的主要提供者,占中国管道天然气进口比重的一半以上。目前,俄气正计划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力争在2035年占据中国进口天然气份额的25%以上。在稳固的中俄关系护航之下,此次天然气进口协议的敲定无疑让我国更有底气向“双碳”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