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上海化工研究院:将有条件、有节奏恢复各项科研生产
2022年11期 发行日期:2022-06-01

  在本轮疫情中,上海各行各业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上海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上化院”)的科研生产、技术服务等工作也因疫情封控受到较大影响。上化院在防控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防控保障、复工管理、安全环保、产业园区及防控监督等六个专项工作组,统筹防疫发展“两手抓”。在全域静态管理期间,上化院本部及市内下属单位采取封闭生产(办公)和居家办公相结合的方式,全力推进年度重点工作、课题研究等,并加强相关业务学习培训,为复工复产做好准备,尽量将疫情对院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经上海市经信委审核,上化院已于5月16日顺利获批市复工复产第四批“白名单”企业,后续上化院将按全市统一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有条件、有节奏地恢复各项科研生产工作。

参与志愿服务,共同助力抗疫


  在防疫抗疫的过程中,上化院落实党员在“先锋上海”报到要求,累计2000余人次在社区参加抗疫志愿服务,并组织多名志愿者赴防疫一线支援。

  为助力防疫物资安全输运至各个社区,上化院开通24小时货物运输条件鉴定书的“绿色通道”,收到样品后第一时间完成检测,确保防疫物资的安全运输。全市静默居家防疫期间,上化院发挥国企担当,公司公众号和官网上多次推出居家疫情防控相关科普推文,并开通公益云课堂直播助力防疫线上办公。同时,对内组织多场人员培训分享,求实创新,全力以赴确保疫情防控与工作学习两不误。

  同时,上化院在疫情期间坚持关怀送暖,在做好在岗员工和特殊群体的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一如既往地关心关爱居家员工,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多次发放不同类型的物资。

化工行业部分衍生品迎来发展机遇

  疫情给全球及中国的经济和化工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全面冲击,持续时间之长可能将超出预期。特别是2022年上半年以来,全球笼罩在新冠疫情叠加地区冲突的影响下,基础化工行业总体承压,大量化工企业业绩出现下滑,其核心因素是原材料的持续高位和下游需求的疲软。当然,抗击疫情也给部分化工产业和产品带来了巨大发展前景。化工行业部分衍生品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医疗器械原材料,以及原料药、生物制剂等产品对常态化疫情防控起到关键作用,相关行业面临发展机遇。例如用于医疗防护物资生成的聚丙烯纤维料(化纤喷融无纺布)、聚丙烯透明料(注射器)、氨纶、聚乙烯(透气膜),以及用于制氧机的含锂分子筛,用于抗疫的消毒剂、酒精、双氧水、异丙醇、次氯酸钠、聚四氟乙烯(疏水性涂层)、表面活性剂(洗手液)等化工产品的需求明显提升。

  疫情对传统化工产业形态带来挑战,也正在加快形成新的业态趋势。比如由于疫情对化工物流的冲击,化工园区的一体化发展、产品链集中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新建化工项目向原料及清洁能源匹配度好、环境容量富裕、自持能力强的化工园区集中,实现产品在园区内自主循环,上下游配套一体化发展。例如集中对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乙烯、丙烯产业链;对新建乙烯、丙烯项目配套建设下游聚酯、聚烯烃、合成纤维等延伸产线,提升规模化的同时也延伸了产业链,有利于供应链的稳定和自主可控。

积极发挥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功能

  新一轮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上海抗疫压力骤增。在疫情肆虐的当下,上海每一个角落都在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搏杀。上化院积极发挥公共安全、生物医药等领域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功能,为上海强化城市安全与精准检测核心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并主动履行国企责任,为防疫物资运输鉴定开设“绿色通道”,助力上海打赢防疫抗疫攻坚战。相关产品、技术和服务如下:一是可用于新冠病毒抗原蛋白临床质谱检测的同位素试剂;二是防疫物资运输安全评价技术体系开发及应用;三是基于RFID的防疫物资储运安全智慧保障技术;四是消毒产品检测与安全使用科普。

疫情缓解后将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

  目前,上化院重点开展的科技创新项目为国家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同位素试剂研发与科研试剂评价技术标准研究》、“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优化项目,以及各类国家创新项目、行业科研任务及院自筹课题。重点推进的产业化项目为河南濮阳的3万吨/年连续法多功能化超高装置建设项目、安徽合肥的100公斤/年稳定性同位素碳-13产业化项目,以及在江苏、江西、广东、河南、安徽、四川等地的成果转化项目。

  由于受疫情影响,部分项目进度有所延缓。疫情缓解后,将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后续,上化院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行业领先、支撑集团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国际知名的新型科研院所”目标定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两手抓,努力将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