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际能源、粮食危机不断加深,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的交织加之地缘政治的博弈,让世界农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变数,深刻地影响着农化行业。草甘膦是一种有机磷除草剂,由于具有内吸传导、广谱灭生等特性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全球除草剂市场中占3成左右。又因市场表现活跃,草甘膦又有农药业风向标之美誉,其市场的阴晴圆缺,屡屡得到关注。2021年以来,草甘膦在市场上的表现抢眼,价格持续上涨。在“双碳”目标下,草甘膦市场走向何方,后市又会有那些表现?
市场特征
“双碳”目标把绿色发展、节能减排、压缩产能等作为重要措施,影响到煤电等能源和原材料市场的供应偏紧,其价格上涨成为必然。近年来,“双碳”政策在左右着我国草甘膦行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国内草甘膦市场。今年以来,在环保、原料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内草甘膦价格上涨,行业景气度上升。综观“双碳”目标下我国草甘膦市场,整体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市场供给偏紧。经过过去几年的供给侧改革,草甘膦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新增产能有限,市场供不应求。2020 年以来,全球农产品价格不断走高,下游农户种植积极性提高,带动农业相关产品价格集体上涨,除草剂需求大幅增加。尽管2021年国内草甘膦同比增长7.6%,总产量达59.2万吨,但市场货源仍然偏紧。
二是市场价格大升。在“双碳”政策影响下,草甘膦涨势如虹。2021年初国内草甘膦均价为2.7万元/吨,年底价格涨至约8万元/吨。据统计,去年一季度草甘膦的国内均价约3万元/吨,今年一季度已超7万元/吨,短短一年,同比涨幅超过100%。尽管从今年2月以来草甘膦价格出现回调,但在下游刚性需求叠加上游成本价格支撑下,目前已经企稳回升。当前草甘膦市场价约6.4 万元/吨,或将继续高位运行。
三是市场景气度升高。“双碳”目标下,我国草甘膦市场进入景气周期,上市公司业绩被草甘膦高景气所“催肥”。兴发集团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36.08亿元,同比增长28.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38亿元,同比增长581.95%;扣非后公司净利润44.77亿元,同比增长约6倍。诺普信2021年度公司营业总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8.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1亿元,同比增长74.62%。和邦生物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8.67亿元,同比增长87.56%;净利润30.23亿元,同比增加近73倍。此外,润丰股份、新安股份等多家公司2021年净利润成倍增长。今年一季报上市公司也显现了这些高景气特点。
从总体上看,在“双碳”目标与政策影响下,我国草甘膦市场出现了重大变化,在节能减排、环保生态(小厂关停)、原料(甘氨酸)偏紧、百草枯等退市等因素的影响下,市场、价格与供求等发出了极为明显的市场信号,各种利好和传闻也充斥市场内外。
市场展望
“双碳”目标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不单单是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单纯的能源、气候环境问题,而是一个影响大而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势必对今后各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双碳”目标的提出,将把我国的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新的高度,成为我国未来数十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之一。因此,“双碳”目标下,我国草甘膦发展仍有很大机遇。但化学除草与农业减碳、降碳也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对于除草剂和除草剂生产企业将会有较强的硬约束(如能耗双控等)。那么,在“双碳”目标下,我国草甘膦市场将走向何方?
一是草甘膦发展前景和机会向好。“十四五”时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进入低碳发展的新阶段。《“十四五”全国绿色农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减排固碳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大幅降低,农业减排固碳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用能效率有效提升。
农业固碳减排潜力巨大。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发展高效现代农业来提升农业固碳减排能力。所以,从近期来看,除草剂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无论是粮食生产,还是果蔬生产,都要花费大量劳力来除杂草,而草甘膦除草省力、省时、高效。我国有18亿亩耕地用于粮食及农产品生产,还有大量的林场及林产品生产,加上一些非农林除草,草甘膦有不小的应用市场。
国内草甘膦市场走向与农业发展形势有很大的关系。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国农业,以发展现代农业来固碳减排、振兴乡村。随着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进程加快,农业农村相关投入将持续增加,在继续免征农业税、种粮补贴、良种补贴、购置大型农机补贴等外,还将继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将有效地调动种植大户与广大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促进各类资本下乡投资农业农村,促进农业发展与固碳减排。相信党的20大召开将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步伐将加快,各级政府将更加关注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重视农业固碳减排功能的发挥,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利好多多,以提升固碳减排能力为主题的现代农业将会强劲发展。作为服务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草甘膦将仍有机会,国内草甘膦需求空间仍在。
一方面,全球极端天气的持续和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粮食供给体系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粮食安全重要性凸显,草甘膦国际需求有望增强;另一方面,我国大豆、玉米等粮食供给高度依赖进口,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我国对转基因作物的需求应运而生,或将拉动草甘膦的需求。
二是草甘膦市场供需不平衡将仍然存在,供弱需强,市场波动性减缓。草甘膦向生态环保剂型的转变已是大势所趋。“双碳”目标下的各项政策将倒逼高排放、高消耗、高耗能、高污染等生产企业的去产能(生产线的关闭)和企业重整重塑。在较为严格的碳排放限制下,一些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产能扩张将受到根本性遏制,大大加快压减速度与产能退出。同时,龙头企业(指产业内技术、设施更为先进的企业)有望进一步提高竞争优势,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整合。长期看,在这一倒逼下的下游需求颇旺。国内外转基因作物推广,百草枯退出、海外巨头补库存等都是机会。
“双碳”目标下环保督察将更加严厉。近年来,多家中小草甘膦生产企业因环保不达标、产能落后而陆续关停退出,2021年我国草甘膦产能为71.3万吨/年,与2009年的103万吨/年相比下滑了31.7万吨/年。每年的国家环保督查将会使部分企业开工受限,供给侧环保去产能小厂复工难,未来几年新增产能将会十分困难。
“双碳”目标下的能源、原料的约束增强,尤其是能耗双控,原料甘氨酸、黄磷供应偏紧,将导致草甘膦价格高居不下。从国内市场看,我国草甘膦产能“双碳”目标政策下受环保、原料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供应仍然偏紧。
此外,草甘膦向环保剂型的转变将成为发展的主流趋势。含量低于30%的草甘膦已被农业执法部门明确规定禁止销售使用,对于环保要求及差异化的追求,更多的草甘膦向高含量、粉剂或颗粒剂型演变将成为新趋势。
三是我国草甘膦市场的基本走向是需求增加,价格稳升,市场景气处于稳步上升时期。据统计,我国田园杂草有1450种,耕地主要杂草有31种,并且杂草发生程度与气候及田间管理有很大的关系。预计未来,夏季作物生长期降雨偏多,气温偏高,有利于大田杂草的萌发生长。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收获期收割机的南征北战,促进了麦田杂草的远距离扩散蔓延。由于青壮劳力出外打工,绝大部分农户对大田人工除草力不从心,杂草田间数量偏高成为趋势。未来杂草总体为中等偏重发生,这给草甘膦带来了市场机会。
“双碳”目标下,能源双控、环保生态倒逼下,行业门槛将继续提升。如能耗双控是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重要措施,也能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升级,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因此,能源双控只会强化,不会削弱。
能源双控下,甘氨酸、黄磷供应将继续偏紧,导致成本上涨,而成本将驱动价格中枢上移。“双碳”目标下,环保稽查强化,已导致国内有效产能大幅度缩减,且环保督查力度加大。所以,草甘膦价格中枢上移,价差有望进一步扩大。未来,随着“双碳”带来的环保和原料的巨大压力,草甘膦市场价格仍不会平静。
今年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国内草甘膦价格仍会有所冲动。尽管人们采用其他类型的除草剂如草胺膦、麦草畏和2,4-滴与草甘膦混合或交替使用。但这些除草剂更多定位于对草甘膦的市场的“补充”而非“替代”,不足以影响草甘膦的市场地位。近年来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对百草枯的禁产令和禁售令,所以百草枯退出市场后,从生产成本和价格的角度来看,最有竞争力的依然是草甘膦。草甘膦现阶段市场还有增量空间。再次,转基因作物的推广等因素为草甘膦打开了巨大的市场,使之成为全球第一大除草剂。
在“双碳”目标下,环保压力巨大、原料价格高涨以及市场供需结构有所改变的情况下,其价格走高将不足为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拜耳美国、巴西等地工厂多次出现不可抗力,在自给无法满足情况下加大海外采购。市场需求持续向好叠加旺季来临,草甘膦景气进入上行通道。今年一季度国内草甘膦保持了良好的出口势头,出口数量上升。
在供给端,“双碳”目标下草甘膦行业受制环保高压、原料价格上涨等影响,草甘膦供应偏紧。在需求端,即将到来的是南美市场草甘膦销售旺季,受益于农化巨头去库存,以及气候因素、疫情、地域冲突等,预计今年草甘膦出口需求同比上升。但未来在碳减排倒逼下,为保护本国产业与满足本国环保团体要求,部分国家或将贸易和碳减排联系在一起,动用“碳壁垒”、严格审查发展中国家的可能性增大。由于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是美国和欧盟,所以中美关系将对我国的草甘膦出口造成一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