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2022年,上游资源制约、非理性的投资过热,成为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掣肘因素。展望2023年,储能将接棒动力成为新增长引擎,而新型电池技术的百花齐放,则将带动细分领域需求和价值量提升。
回顾2022年
供需错配下,原料上涨成为2022年主旋律。2022年,锂电池原材料的价格持续走高,主因为终端动力、储能需求拉涨,而上游资源端短期产能受限。原材料高位运行,推动锂电池价格激增。其中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最为明显,2022年以来价格已接近翻倍。而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也进一步传导至终端企业和消费者,成为终端渗透率提高的潜在制约因素。因此,2022年,终端的电池企业和车企纷纷向上布局资源,保障供应链稳定。但长期来看,上游原料供需错配得以缓解,进入平稳周期后,市场或将一定程度上摆脱上游原料掣肘影响,但同时应提防由地缘政治、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潜在原料保供风险。
锂电赛道热度不减,跨界玩家纷纷加码。2022年,锂电赛道持续火爆,行业的高增长、高利润不断吸引着更多跨界玩家涌入。如磷酸铁锂材料近年来占比持续走高,引得磷化工企业疯狂加码。同时,市场也迎来许多跨界新玩家,一时间竞争格局相对混乱。随着扩产步伐加快,市场将迎来产能过剩风险,企业需根据自身综合实力进行合理产能规划。未来在行业逐步迈入成熟期的大背景下,行业玩家将在产能、成本、技术及客户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竞争,“新进入玩家”需更加谨慎。
展望2023年
储能接棒动力成为最快增长引擎。新能源动力市场在经历高速增长后,逐步进入稳健发展期。而在政策+需求推动下,我国储能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加大。预计2022—2026年复合增长率达40%,接棒动力成为最快增长引擎。虽然储能行业发展挑战尚存,商业模式的不清晰、电池使用成本较高及电站安全等问题阻碍了产业快跑的步伐。但随着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储能市场将乘风破浪,装机量预计将得到快速提升。无论是“大储”还是“户储”,储能行业的蓄势爆发被市场寄予厚望,增长可期。
新电池技术百花齐放。近年来,各种新型电池技术不断涌现,结构体系创新与材料体系创新层出不穷,交相辉映。展望2023年,结构创新如4680、“升级版无模组”等电池技术,将为电池带来能量密度、安全性等关键指标的全面提升。而材料创新则通过直接改变现有电池化学体系,从而改善由于材料体系限制带来的短板。如磷酸锰铁锂材料体系,将很大程度上弥补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天花板”;而钠离子电池具有上游资源储量丰富和明显的成本优势,被认为是在“锂价高企”下降低储能企业电池使用成本的有效举措。2023年,新电池技术的百花齐放,将为各终端需求方搭好“戏台子”。2023年的这台好戏,大幕即将拉开,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