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现代煤化工:初衷不改 发展贵在坚持
2023年1期 发行日期:2023-01-04
作者:■ 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秘书长 阮立军

  2022年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比较平稳,新建投产项目较少,产能不会显著增长。“十三五”期间,曾发布《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但目前“十四五”的相关规划还未见出台。

  最近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其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建设促进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态环保设施。稳妥推进煤制油气,规划建设煤制油气战略基地。

  但是一个产业的存在与发展终归是要靠自身的经济性与竞争力,除非有直接的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否则定性的政策支持与鼓励并不容易产生促进作用。

  目前现代煤化工产业最大的问题还是盈利性不佳,因此行业内外的投资意愿和实际行动并不高,有些已建成项目处于停产或转产状态。其本质原因就是工艺流程过长、投资过大、财务成本过高、单系列装置规模过小,这样就导致竞争力不足和回报期太长;同时因为项目大多建在西部,还有环保、耗水、运输、人才等伴随问题。

  而现代煤化工除了自身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外部挑战,就是要与石化产品的竞争。发展现代煤化工的目的就是要以煤为原料生产成品油气和化学品,以减少原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但国际油气普遍供大于求,价格总体也很难持续维持高位。因此面对国内外的同类产品,现代煤化工竞争力并不强劲。特别是随着石化产能规模不断扩大,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原油制乙烯技术不断成熟,煤化工未来的发展更不容乐观。

  展望2023年乃至整个“十四五”时期,现代煤化工难有飞跃式增长。如果石化新建项目的产能进一步释放,现代煤化工主要产品的市场必然日趋饱和,其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尚有盈利的产品利润空间也必将受到挤压,产业的生存则面临更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出现萎缩。

  从国家资源禀赋和能源安全来看,发展现代煤化工的初衷和方向是非常有必要坚持的。

  在现有技术和工艺下,已建成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可改造提升的空间有限。但要从工艺上做根本改变,重新研发和工业化的过程又将十分漫长。

  目前已有煤直接液化和气化的技术,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和扩展产业化。煤制化学品也应该开发“一步法”工艺,同时利用绿电制氢,最好去掉气化和变换环节,这样既减少工艺和设备的投资与相关成本,又可大幅减水和减碳。

  下一步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急需确定好目标和战略,随之做好顶层设计,制定规划,统一协调,配套政策,加大投入。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