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精细化工迈向高端化——第二十三届全国精细化工行业(滨海)大会暨2023中国精细化工百强发布会现场报道
2023年24期 发行日期:2024-01-02
作者:■ 魏坤

  11月24—25日,第二十三届全国精细化工行业(滨海)大会暨2023中国精细化工百强发布会在江苏滨海开幕,会上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精细化工百强”榜单。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诚信集团有限公司再次位列前三甲。会议同期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精细化工绿色低碳发展企业十强和2023年度中国精细化工创新发展企业十强榜单。会议同期还举办了第九届中国NMP行业市场研讨会、第三届医药工艺和制造论坛,以及第二届生物基材料发展论坛。

三步走迈向高端化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总经理高燕在致辞中表示,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化学工业领域之一,对经济增长、国防建设、社会民生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全球各个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都把发展精细化工产品作为传统化工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聚焦“多元化”及“精细化”趋势。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电子、汽车、机械工业、建筑新材料、新能源及新型环保材料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电子与信息化学品、表面工程化学品、医药化学品等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将保持高于传统化工行业的速度快速增长。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然而,国内精细化工行业在高端产品和技术创新,行业利润率,细分领域话语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突破。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原正局级巡视员吕桂新表示,精细化工是“十四五”我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要方向,具有技术密集程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利润率水平较高等特点,是当今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一个国家综合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以及发展最快的经济领域之一。随着世界化学工业向亚洲转移,以及我国在该领域科研力量和产能的不断提升,我国精细化工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欧、美、日等传统精细化工强国相比,我国精细化工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先进水平也还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把精细化工作为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列入多项国家发展计划。

  吕桂新提出,下一步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应重点关注几个方面:

  (一)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当前,加强技术创新,调整和优化精细化工产品结构,重点开发高性能化、专用化、复合化、绿色化产品,已成为当前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今后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方向。我国精细化工正在全力向高科技和强创新转型,行业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攻关力量,尤其是在一些新型领域如电子化学品、生物医药、锂电池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为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二)立足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精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绿色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推动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精细化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随着一系列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在精细化工生产过程的成功应用,曾经“高耗能、高污染”的精细化工生产逐渐走向清洁化、绿色化发展之路。但总体来看,绿色发展当前仍然是石化行业、尤其是精细化工领域的一大短板,面临的要求不断提高、压力不断加大,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精细化工行业依然要立足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绿色技术,推进清洁生产,做好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综合治理,加大绿色清洁工艺和新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全面提升各企业和全行业绿色发展的水平,加快“双碳”目标的实现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推动产业链融通发展,迈向精细化工价值链中高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产业链融通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

  精细化工行业要加强不同所有制大中小企业以及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发展生态的打造。强化产业链、供应链产供销、产学研用资的有效衔接,高效集聚各类生产要素,进一步加强不同企业间的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促进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产业优势,打造具有世界水平的现代产业集群,引领精细化工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融通创新,培养一批专精特新和独角兽企业,加快提升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共同向价值链中高端不断迈进。

分布不均现象仍存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化学品合规事业部总经理,全国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行业协作组常务副理事长陆险峰发布中国精细化工百强评选报告,报告指出,“十四五”是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是精细化工行业向2.0版本升级的机遇期,随着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创新升级,发展链条向高端延伸,发展方式转向质量效率型,精细化工行业也不断产生了新的发展需求。

  据统计,中国精细化工百强企业的2022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11亿元,同比增长12%;平均研发投入比例为4.08%,同比降低0.05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为26.5%,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

  和往年类似,中国精细化工百强企业地域分布不均的现象依然存在,东部地区的浙江、江苏和山东是上榜企业集中的省份,其他地区上榜企业数量仍然较少。

  对此,报告指出,要积极借鉴百强经验,坚持创新发展主线,加速推进精细化工企业的数智化升级,主动加强战略战术性信息研究。尤其是要加强海外精细化工行业、企业、竞品的市场动态研究,建立完善的商业情报系统,打破信息茧房,视角放宽放远,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精细化工百强榜单由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和全国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行业协作组组织评选,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提供专业的评审支持。旨在通过遴选优秀企业,树立行业标杆,引领精细化工行业发展。

  下一届中国精细化工百强评选工作的依据将有重大变化。行业范畴将应用新的《精细化工产品分类》标准中的类别来组织评选,该标准由全国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行业协作组、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牵头组织,历时两年多成稿并完成征求意见,即将对社会发布,标准中将原来的11个大类增加到了36个子行业类别。中国精细化工百强的评选指标除应用全新的36个子行业分类外,还将根据精细化工行业特点、发展阶段、政策导向,进行重新设定。

  精细化工行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表现为信息更新快、保密性强、专利垄断性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浙江省应急管理学院院长佘远斌指出,针对精细化工产业的关键问题,从构建新型高效技术体系、实现源头创新入手,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引领科技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加大典型化工产品及清洁生产成套工艺的创新开发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精细化工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及产品升级换代,促进我国向精细化工产业强国迈进。我国已经建成新领域精细化工技术中心30多家,新领域精细化工生产企业高达5000家,生产的产品种类上万个,年生产能力2000多吨。

我国精细化工怎么走?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浙江省应急管理学院院长佘远斌指出,我国精细化工产业面临以下问题:

  (1)精细化工率低,附加值不高,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近些年我国精细化工率停滞不前,国内相当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 20 世纪 90 年代水平,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相关产品集中于较低档次的化工产品,产品积压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较弱,少有完全自主研发的产品推向市场;许多企业还保留着手工操作的生产模式,自动化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下;许多精细化工产品都是在进行模仿,高精尖人才缺乏。

  (2)安全、环保和资源约束,影响可持续发展。在一些精细化工企业中,安全环保管理基础工作还不到位,安全环保监管措施尚未完全落实,企业法律意识和安全风险意识淡薄,安全责任体系不健全,在安全管理考核,人员素质要求、安全责任层级和岗位责任制等许多方面存在严重缺失。

  (3)创新能力不足,影响核心竞争力。精细化工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的关键是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且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我国大多是化工企业都以生产为主,对于技术的研发力度远远不够,远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4)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影响创新能力提升。目前,我国大部分精细化工企业研发费用仅为销售额的2%左右,而国外企业的投入比例达到7%以上。重视技术创新,加大创新技术的开发投入,是提升我国精细化工的创新能力,促进行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目前,20%~30%的反应工艺可以通过连续合成技术在收率、选择性或安全性等方面得到优化和提升。

  (5)新领域所占比重很低,影响产业发展后劲。虽然我国部分精细化工领域规模位于世界前列,但产品还是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和通用型如染料、涂料、农药等,而高性能、功能化和高附加值的新领域精细化学品如医药中间体、造纸化学品、食品添加剂等长期依赖进口,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6)生产设备和流程存在明显缺陷。

  (7)产业集中度低,影响资源利用率。国外精细化工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多在十万吨以上,20世纪后半叶,全球精细化工生产企业以美国和日本具代表性,呈大型化、专业化的特点,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然而,我国精细化工行业集中度较低,小型企业居多,中型和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占比较低。并且,有不少是重复建设,同一领域产品恶性竞争的局面,企业竞相压价,经济效益下滑。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严重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品质的提高。

  (8)产学研合作不紧密,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

  对于未来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佘远斌认为,精细化工作为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占比(精细化工率)体现了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是目前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之一。“十四五”期间,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将重点发展染料产业(特别是功能染料、荧光染料);涂料行业(特别是功能涂料、高端粉末涂料);催化剂产业(特别是均相催化剂多相化等);表面活性剂(特别是含氟表面活性剂);有机中间体以及电子信息化学品等。

  生物化工是精细化学工业的发展重点,主要趋势包括:对更高生产效率和更大生产力的需求,适应资源、生态和社会发展趋势,高端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技术创新。浙江工业大学教授邹树平表示,可以利用生物制造技术推动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生物制造技术的优势完美匹配精细化工对于过程、途径和质量的需求有助于实现产品的质量提升、规模化生产的过程减碳。

  全国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行业协作组副理事长罗亚敏指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在全球化工产业格局中地位突出、优势显现,并整体逐渐步入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阶段。国内精细化工行业每年的产值规模达到4万亿~5万亿元,形成了产品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针对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的未来发展,罗亚敏提出,为提升精细化工行业创新能力,建议出台更有利于精细化工行业创新的税收和资金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建设合作开发平台。建议优化畅通行政审批渠道,为精细化工企业专业化兼并重组做强、做大提供公平政策环境和行政便利。提升下游支撑效果,需要有力政策促进精细化工与下游行业的联系互动,以此构筑稳固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为了从整体上拉升精细化工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建议出台针对精细化工的信息化、数字化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提供示范和解决方案。改善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议细化化工管理政策制度措施,优化精细化工区域布局,并改善行业发展的舆论环境。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化学品合规事业部项目总监、高级工程师梁敏艳指出,精细化工产品种类繁多,如农药、医药、化妆品、肥料、食品添加剂等,都有各自法规的管控,企业应在生产或进口前做好法规应对。对于含氟化学品,需关注各国针对PFAS的管控要求。新化学物质主要来源是精细化学品,如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等。企业应在生产或进口前进行符合性评估,需要登记或备案的,尽快完成登记或备案。新化学物质登记备案完成后,后续还需做好信息保存、危害信息传递,提交年度报告或首次活动报告,做好应对监督检查的相应工作

  抚顺顺能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阳详细介绍了公司进行的三次提纯乙腈的技术改革。首先,公司引入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研发的“丙烯腈废水的高效处理组合工艺”发明专利技术,以提高三塔一釜工艺过程中废水的净化效率。其次,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种利用乙二胺和甲醛的方法,成功去除了乙腈中的氢氰酸和丙烯腈等共沸杂质。此外,通过巧妙搭配双氧水和氨水,成功将体系中的氢氰酸含量降至10×10-6以内,同时氧化降解了样品中的一部分大分子化合物,使得最终乙腈产品达到了色谱级品质。

  目前,乙腈已成为抚顺顺能化工有限公司的高新技术产品,同时也是辽宁省专精特新产品。为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顺能化工积极引入了先进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实现了乙腈生产工厂的数字化。通过物联网连接设备和系统,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得以实现,为公司未来的技术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在面对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需求时,顺能化工决定未来将更加聚焦于探索新型绿色合成途径,并在多个方面展开创新和实践。

  在新型绿色合成途径的研究方面,顺能化工正在积极探索利用生物质和二氧化碳等替代有限石化资源的方法,目前已在部分生产线成功应用生物质原料,例如利用植物废弃物和农业余料进行乙腈生产,为降低对有限资源的依赖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此外,公司正在加紧研发新型的催化技术,旨在将二氧化碳等废气资源转化为有机合成原料,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这一系列创新实践不仅在经济上具备成本优势,更为环境可持续性做出了积极贡献,符合未来绿色发展的趋势。

同心致远,聚力前行

  滨海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黄克涛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滨海县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向海发展大局,大力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高效混合临港绿色能源产业,天然气、锂电池等一大批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落户沿海工业。滨海的化工产业正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加速期,发展壮大的飞跃期。

  滨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沿海工业园党工委书记黄军介绍了滨海港片区及滨海沿海工业园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滨海港片区是盐城黄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正式批复,这里正在成为盐城沿海发展的主战场,重构区域经济版图、实现盐城北部隆起的动力引擎。除此之外,滨海沿海工业园作为黄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海县化工产业的重要承载平台,历经 20 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江苏省石化产业拓展区、盐城市重大项目配套区、滨海县化学药生产区。滨海是全国为数不多同时拥有医药原料药和成品药两大基地、承接“化工生产在园区、下游产业在港口”大型新材料项目的区域之一。以沿海工业园为纽带,有机连接医药产业园和黄海新区滨海港片区,交通便捷、成本低廉,是选择投资发展医药项目、新材料项目的佳选之地。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