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COP28带来的全球盘点及其影响与建议
2024年2期 发行日期:2024-01-15
作者:■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胡天一 张华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28”)于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3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本届会议的召开受到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各方就化石燃料的使用与对不发达国家的财政支持分歧巨大,博弈与合作并存。最终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共识——《阿联酋共识》。COP28的这些成果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各国共同努力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会议对化石能源转型和甲烷减排等方面达成共识,对于我国化工行业而言,COP28会议的召开为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预计未来化工行业能源结构调整和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将成为关注的重点。此外,由于国家和全球整体能源结构调整,也将为化工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能源领域和循环经济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

历届COP会议梳理

  随着全球气候治理意识逐步强化,“碳排放”管控合作机制陆续建立。鉴于全球温室效应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1992年5月,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计划将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以避免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干扰。199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COP1)在德国柏林举行。自1995年以来,COP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目的是推动各国落实公约规定,加强合作,制定和执行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

  历届COP会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见表1),为全球气候治理奠定了基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COP3会议。各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础上进一步签署了补充协议《京都议定书》。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2008—2012年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发展中国家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为了推动各国完成减排目标,议定书提出了3个合作机制,包括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这些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碳汇交易的方式完成各自的减排目标。由于一些国家对减排目标的不同理解和接受程度,这个阶段的进展相对缓慢。2009年的COP15会议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首次明确了发展中国家也应该采取减排措施,并设立了绿色气候基金。2015年的COP21会议签署了《巴黎协定》,首次在全球层面就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最广泛的共识,建立了一个全面、平衡、有力、长期的全球气候治理框架,明确了到本世纪末将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2℃以内、尽量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2021年的COP26会议通过了《格拉斯哥气候公约》,落实了《巴黎协定》的关键细则,并推动各国提高减排目标和行动力度。

COP28会议进展和成果

  与往届会议相比,COP28在多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转型、国际碳交易机制监管及减排项目公信力、甲烷减排、气候融资等方面。COP28各国承诺的减排措施见表2。

  首先,2023年12月13日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达成共识,为全球气候治理写下新的历史篇章。198个缔约方一致同意,将化石燃料问题纳入协议文本,共同规划了转型脱离化石燃料的路线图。决议文本明确了到2030年的行动计划,包括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加2倍、全球年均能效增加1倍等具体目标。此外,提出了加快发展零碳和低碳排放技术、取消低效的化石燃料补贴等务实措施,为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奠定基础。

  其次,会议在甲烷减排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中美联合发布的《关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对于本次气候大会开展甲烷专项研讨提振了信心,50家油气公司,包括埃克森美孚和沙特阿美等巨头,签署了到2030年大幅削减甲烷排放的承诺。这一举措意味着将甲烷排放强度降低80%~90%,并同意在2030年结束常规燃除(注:燃除是指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为给系统减压而故意燃烧天然气,由于燃烧天然气比收集天然气成本更低,很多公司会选择直接将多余的天然气燃烧掉,产生碳排放),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实质性努力。

  第三,“国际碳交易机制”是关键议题之一。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ICVCM)专家小组共同主席巴拉塔(Pedro Barata)在论坛上说,过去自愿碳市场未受任何监管,未来政府介入势不可免。银行、监管机构和高级官员,都支持重振全球自愿碳信用交易,一些曾经大额购买碳信用的企业,比如雀巢、壳牌等跨国公司,更希望对一些项目是否有效给一个明确说法。

  最后,气候融资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每年提供至少1000亿美元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但这一承诺一直没有兑现。在COP28会议上“损失与损害”基金正式运行,并新增气候融资。气候“损失与损害”基金协议文本通过后,该基金于2023年11月30日正式投入运行,由世界银行托管。15个国家,包括欧盟和美国,已累计承诺对该基金投入近8亿美元的资金,为处理气候变化引起的不可逆损失提供了实际支持。澳大利亚、爱沙尼亚、意大利、葡萄牙、瑞士和美国等八国政府宣布为绿色气候基金增资35亿美元,同时对“最不发达国家基金”和“特别气候变化基金”注资总计超过1.74亿美元。气候适应基金也获得近1.88亿美元的新增投资承诺,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COP28的影响与建议

  COP28会议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在COP28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中国政府已经在过去的几年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以应对气候变化,大力部署可再生能源促进低碳转型等。COP28对中国和中国化工行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COP28对我国的能源结构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依赖化石能源作为生产原材料,且生产过程耗能巨大的化工行业而言低碳转型压力很大。依照《巴黎协定》,《公约》缔约方大会应在2023年进行第一次全球盘点,此后每5年进行一次,以评估实现《巴黎协定》宗旨和长期目标的集体进展情况,推动各方不断提高行动力度。我国政府准备在2025年提出到2030年、2035年《巴黎协定》中国自主贡献的新目标及新举措。由于化工行业依赖化石能源作为生产原材料,生产过程中也消耗大量的电能和热能,行业整体面临更为严峻的减排要求。在化石燃料转型的大潮中,需审慎研判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加速推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应用。

  甲烷减排行动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甲烷排放控制方案的落地实施。我国生态环境部于2023年11月发布了《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以支撑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目前我国的甲烷排放集中在能源、农业、废弃物处理三个领域,2022年这三个领域甲烷排放分别占总排放的45.57%、33.23%和18.27%。能源领域的甲烷排放集中在煤炭行业,农业领域甲烷排放集中在肠道发酵和水稻种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领域的甲烷减排对于实现国家的减排目标至关重要。对于肠道发酵产生的甲烷可通过选育高产低排放禽畜品种,改善优化饲料实现甲烷排放降低。稻田甲烷的控制可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选育节水抗旱品种水稻,通过缩减厌氧环境时间实现甲烷减排。

  COP28会议也推进了我国碳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市场化手段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碳市场作为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抓手,可引导国家和行业向低碳方向发展,从而促进整体的减排。在COP28会议上,生态环境部提到了全国碳市场的国际化问题。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在制定相关政策,未来我国将统筹管理跨境碳交易以及与国际相关规则的衔接。现阶段自愿碳市场由于不需要政府机构的许可,国家缺乏监管渠道,导致我国大量国际自愿碳标准(VCS)项目和黄金标准(GS)项目卖到国外。未来我国或将对VCS和GS的项目和碳信用的开发、交易、使用和注销进行规范和管理,以保护国内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国内的碳减排潜力和效益的充分利用。因此在政策出台前,建议企业审慎开发相关减排项目,关注政策动向,避免出现项目开发后无法兑现的问题。

  总的来说,低碳转型对化工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化工行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可以通过创新技术和产品,为低碳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如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材料、生物基材料等。COP28也推动了中国化工行业深化国际合作,拓展绿色发展空间。在COP28上,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多项气候合作协议和文件,涉及能源转型、绿色金融、低碳技术转移等领域。这些合作为中国化工行业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支持、资金投入、市场需求、技术引进等机会。

  化工企业应积极应对行业绿色转型的趋势,并抓住低碳转型带来的市场机遇,助力国家实现低碳转型。对于COP28会议提到的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方面,可从生产过程节能降碳和原材料结构调整两方面发力。生产过程减碳可通过加速布局清洁能源及绿电的使用,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在原材料结构方面,可通过原料结构调整、加大资源回收利用力度等方式,降低含碳原材料的使用量,实现原料端的减碳。此外,企业还可关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进行市场布局。随着国家整体的绿色低碳转型及相关行业的战略布局,新能源领域相关的化工材料以及生物基材料市场需求将增长。企业应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市场机遇,在自身低碳发展的同时扩展新的市场,在低碳转型压力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