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2023年中国储能发展回顾与展望
2024年5期 发行日期:2024-03-14
作者:■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 冯丽燕

  2023年储能产业保持高速发展,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3100万千瓦。国家政策利好持续释放,组织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制定新型储能示范工作规则,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产业化发展。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为主,非锂储能技术应用逐渐增多。强制配储覆盖全部领域,各地财政补贴推动储能产业发展。2024年,储能商业模式更加多元,行业将向高端、定制化发展,风光储系统集成方案服务逐步成熟,用户侧储能迎来发展机遇。

2023年我国储能产业爆发式增长

  1. 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2023年储能产业爆发增长,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已投产、规划和建设中百兆瓦级项目数量明显增加。抽水蓄能装机规模超5000万千瓦、核准与开工规模达到1.6亿千瓦左右,其中2023年核准电站35个,总装机容量4560万千瓦。新能源配储项目、混合储能项目频现,国家组织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产业化发展。

  2. 非锂储能应用逐渐增多

  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新型储能的绝对主导地位,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储能技术高速发展,迈出产业化应用步伐。超级电容储能、固态电池储能、钛酸锂电池储能等新技术步入工程示范应用阶段,总体呈现多元化快速发展态势。例如,6万千瓦/60万千瓦时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首个飞轮火储调频项目、首个飞轮+锂电混储调频项目、用户侧单体最大铅碳电池项目相继投运,全球首套百兆瓦级全人工地下储气库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主体工程开工,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加速布局。百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开展试点示范,多类液流电池细分技术路线以及百兆瓦级钠电项目纳入省级示范项目清单。

  3. 产能链上下游逐步匹配

  截至2023年底,各地提出“十四五”新型储能建设目标超7000万千瓦,远超国家提出的2025年达到3000万千瓦目标。广东、山东等省份积极发展储能产业,产业布局集中度不断提升,广东、江苏、福建锂电产品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锂电产品产业回归理性,电池级碳酸锂供给过剩而需求增速放缓,价格跌破10万元/吨,跌幅超80%。企业充分竞争,EPC、储能系统招标规模大幅增长,EPC、储能系统中标价格持续下降。锂离子电池出口表现亮眼,延续高增长态势,支撑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

  4. 政策密集出台推动发展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涉及储能示范应用、规范管理、电价改革以及多元化、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国家层面,一是明确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推进储能参与电力市场进程。二是支持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关注储能技术攻关和规模化应用。三是推动储能电站调整盈利模式,完善抽水蓄能价格传导机制。四是注重储能安全,规范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运行管理。五是加快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钠离子电池等储能产品通用规范和技术标准。地方层面,出台政策聚焦新能源配储、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储能技术、储能安全等方面。多地纷纷发力储能补贴,各地共推出超50项储能补贴相关政策,浙江、广东的补贴政策数量位列前二。补贴方式主要以放电补贴、容量补贴和投资补贴为主。明确能源项目配置储能的比例及时长要求,广东、江苏等地提出海上风电配储要求,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提出分布式光伏配储要求。

  5. 行业发展仍具挑战

  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大型安全事故仍有发生,储能电站建设全流程规范标准有待完善。标准化有待进一步完善,储能集成系统产品设计参差、软硬件不兼容,阻碍储能系统行业的健康发展。储能市场高速增长,行业门槛较低,大量企业涌入储能赛道,竞争加剧,储能产业面临无序竞争的风险。

2024年储能行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1. 政策环境更加规范

  2024年将进一步加强各类储能产品、储能技术标准规范,加强储能安全监管力度,储能产业更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强监管力度,营造长期稳定合理的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为储能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2. 技术路线多元发展

  预计2024年新型储能新增容量预计突破2000万千瓦,抽水蓄能新建与常规水电改建同步推进,累计装机容量或超6000万千瓦。技术路线将继续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大容量、长周期储能技术更受青睐,飞轮火储、飞轮+锂电等混合储能应用增多,液流、钠离子电池持续研发、示范应用,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更多技术选择。

  3. 市场需求变革模式

  新型储能关键技术与设备的逐步国产化,系统建设成本逐步下降。光伏、风电行业企业进入储能行业,叠加低端产能过剩,行业将向高端、定制化发展,风光储系统集成方案服务逐步成熟,储能商业模式更加多元。电力市场建设和电价改革下,储能辅助服务价值进一步得到体现,负荷管理需求上升,用户侧储能迎来发展机遇。

  4. 建议关注事项 

  目前储能行业收益较低但市场竞争激烈,亟待形成稳定的价格机制和商业模式。多时间尺度储能规模化应用、多种类型储能协同运行是未来方向。项目开发综合考虑时间、结合场景,根据定位、匹配需求等多种因素合理配建储能。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