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破局化工人才困境:多维赋能与女性成长
2025年6期 发行日期:2025-03-14
作者:■ 唐茵

  化工行业正经历着从“规模扩展”到“质量跃升”的深刻转型。随着《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推进,职业教育正成为破解产业人才瓶颈的关键抓手。

  当前化工行业需要怎样的人才供给结构?如何打通从化工高职到职场的成长之路?高职女生在求职时可能面临哪些问题?如何为高职女生赋能?

产业升级催生化工行业人才需求转变

  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全面进入调整结构、转换动力的新发展阶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从简单的数量需求和学历需求,向质量需求和结构性需求转变。

  一份来自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的报告显示,未来3年,81%的岗位需求集中在生产人员。从专业需求情况看,工艺技术类的专业人才需求占到76%。报告中的另外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在近三年新入职企业员工中,来自职业院校(包括高职、中职、技校和职高)毕业生占比达54%,与之相比,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为32%。职工队伍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这一数据与5年前的调查同比提高了 7.6 个百分点。

  这一点,也得到了部分企业的印证。赢创北亚区人力资源副总裁程大年表示:“当前,赢创的一线运营岗位的招聘需求主要集中在生产、技术及技术支持类的社会招聘岗位。这些岗位通常涉及生产过程优化、设备维护、质量控制等关键领域,以确保我们的生产线高效、安全地运行。”

  从企业角度看,化工厂一线岗位想招到十分匹配的人才也并非易事。程大年表示,年轻人对一线运营岗位和化工公司存在刻板印象,化工行业本身对年轻人也缺乏吸引力,提供的综合薪资在人才市场上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是目前企业在一线招聘中遇到的主要挑战。

  行业需要的不仅是操作工,更是能驾驭智能化设备、具备安全环保意识的新型技能人才。当前化工企业面临的人才困境,恰恰成为女性突破传统职业壁垒的突破口。

破解新趋势下课堂到职场的困境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化工高等职业教育机制不断优化,为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坚实支撑,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

  如今,化工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例如,职业院校与石油化工企业不仅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上紧密合作,还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开展技术研发等。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思维和智能化操作技能。

  而这和企业的需求不谋而合。程大年告诉记者,在应届生招聘方面,公司不仅重视学生的学术背景,还希望他们能够积累与学术相结合的实践经验。“我们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和实验室,积极参与生产一线的工作,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此外,我们也欢迎同学们能够将学术与创新、变革、AI等热门话题结合起来,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和适应能力。”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申恒霞认为,化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产业变革与需求快速变化、实践教学资源与条件限制、师资队伍专业能力与实践经验存在短板、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难度大等多方面的挑战。

  如何打通从化工高职到职场的成长之路?申恒霞表示,学校应注重深化产教融合与化工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订单式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了解企业需求和工作流程。此外,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同时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学校还会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职业规划指导和就业咨询服务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化工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所需技能,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谈到高职女生的就业问题,申恒霞指出,部分企业存在固有传统观念偏见,认为化工行业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更倾向于招聘男性,导致女生在求职时可能面临不公平的待遇。尽管有适合女生的岗位,但化工行业整体工作环境可能相对较差,部分岗位需要倒班,对体力和耐力有一定要求,这对女生来说都是挑战。由于行业特点和企业内部晋升机制等因素,女生在职业发展后期还可能会遇到职业发展瓶颈,如在技术研发、高级管理等核心领域的晋升机会相对较少。

多维赋能,打破高职女生成长天花板

  高职化工专业女生就业集中在分析检测、化工工艺设计辅助、化工产品销售与客服等岗位。面对行业的升级转型,能力重构成为关键突破点。毕业于上海现代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蔡雨菲,目前在赢创供应链管理部门任职。从生产线内操到供应链的跨越,蔡雨菲认为,由于与此前的学习和工作差异较大,目前的岗位具有挑战性。她表示:“幸运的是,我的主管也看出刚起步的我承担这份工作比较吃力,特地找我沟通、予以指导,公司内部也定期组织与工作相关的培训,这些对我了解和上手工作有很大帮助。”

  业内专家指出,对于进入化工企业的毕业生而言,企业能否提供系统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帮助他们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人才,对缓解行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缺口非常重要。

  谈及此,程大年表示,赢创会通过提供职业发展机会、设置丰富的培训课程、搭建能力矩阵、实施轮岗制度、优化薪酬结构、定期评估与反馈、支持多样化发展等措施帮助一线员工成长。在赢创,女性员工占比37.1%,一线员工女性比例为21.4%,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

  在校企联动实践中,如何通过多元赋能,突破女性职业成长天花板,企业层面的创新实践同样值得关注。赢创自2023年发起的一项名为“成长不设限”高职女生职业赋能计划,在认知唤醒、能力提升等环节提升高职专业女生职场竞争力。

  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赢创中国企业传播和公共及政府事务负责人李芳菲和记者分享了公司参与该项目的故事:“2022年底时,赢创计划在亚洲地区更多地关注跟理工科女生教育相关的话题,这不仅是公司一直所倡导的‘多元化’,还源于公司‘超越化学边界’的理念。我们当时做了一些市场调研,发现与高职女生相关的项目很少,因为进入大家视野的更多是一流大学的学生。但高职学生这个群体对于赢创来说非常重要,作为德国化工企业,赢创本身就对职业教育有丰富的经验。因为在化工企业,不论是一线工人,还是研发实验室的实验员,这些工种其实都是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因此,我们找到这样一个相对来说关注度少的群体来做这个项目,希望能够让高职女生了解他们进入化工专业以后,在职业发展上面的许多可能性。”

  赢创开展的“成长不设限”项目高职女生赋能计划,2025年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该项目以赢创在中国的生产基地所在城市为锚点,与周边化工高职院校进行深度合作,并通过丰富线上课程和活动,惠及了更多院校的学生。该项目在实现对职业教育与女性成长的双重赋能的同时,也为化工行业的未来人才储备积极贡献力量。

  在李芳菲看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好于本科或者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因为他们相对来说是定向培养的,职业路径很清晰。但化工高职女生有一些弱势,她们的职业选择往往很被动。我们希望把被动变为主动,通过一些线上和线下的课程,或者创新挑战赛,让高职女生接触到更多话题,储备到她们原本不具备的技能,帮助其在职业选择上实现更多可能。”

  真正的赋能不是特殊照顾,而是创造公平的竞技场。从学校、企业、整个行业乃至国家政策都可以看到,这场关于职业平等的进化正在重塑行业人才图景。这不仅是个人职业的突围,更是整个行业破除人才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

  2025年的项目即将启幕,李芳菲告诉记者,项目计划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能有所突破,一方面是不再局限于合作院校,而是开放给全国范围内高职学校参与;另一方面将以奖学金的形式,继续关注和支持“创新挑战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助力她们的成长不设限。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