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苯酚:产能激增,行业竞争加剧
2025年8期 发行日期:2025-04-18
作者:■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 苏兆桐

  近年来,全球苯酚市场保持增长,特别是在中国,产能迅速扩张,竞争格局不断变化。苯酚是苯的重要衍生物之一,广泛应用于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医药、农药、香料、染料及涂料等领域。其主要下游产品包括双酚A、酚醛树脂、烷基酚、环己酮、水杨酸、聚苯醚等。此外,苯酚还可用作溶剂、试剂和消毒剂。苯酚产业链见图1。

  (1)全球苯酚产销保持快速增长,新增产能全部来自中国

  2024年,全球苯酚总产能达1707万吨/年,同比增长8%;新增产能130万吨/年,全部来自中国。从产能分布区域来看,全球苯酚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亚、西欧和北美等地区。其中东北亚占比最高,产能达982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的58%;西欧和北美的产能分别为237万吨/年和259万吨/年。

  全球苯酚产业集中度较高,前十大主要供应商产能占比合计约50%。其中,英力士是全球最大的苯酚生产企业,其188万吨/年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11%;台塑集团、浙江石化、三井化学分别以80万吨/年的产能位于全球苯酚产能的并列第二位。详见表1。

  2024年,全球苯酚消费量约1429万吨,同比增长6%,消费增量主要由中国带动。国际地缘政治高度复杂,较高的通胀和利率压力导致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速缓慢,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疲弱现状难有改观,导致除中国以外其他地区消费量有所放缓。

  (2)中国苯酚产能扩张迅速,供需相对平衡

  在芳烃产业链整体产能扩张的背景下,2024年我国苯酚产能新增130万吨/年,总产能达到681万吨/年,同比增长24%,2020—2024年均复合增长率19%。

  截至2024年底,我国共有22家苯酚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华东地区产能448万吨/年,约占全国总产能的66%。国内苯酚产能排名前三的企业为浙江石化、忠信化工、万华化学,合计产能200万吨/年,占全国总产能的29%。详见表2。

  近年来,国内苯酚产能增长迅猛,供应能力大幅提升,进口替代效应显著。行业竞争逐步由国产与进口竞争,转变为国产企业间的竞争。国内苯酚在产企业多采用产业链互供模式,下游多配套“双酚A-聚碳酸酯”或者“双酚A-环氧树脂”等装置,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显著。目前,22家苯酚在产企业中,有15家配套生产双酚A。

  我国是苯酚的净进口国。2019年9月初,商务部公布苯酚反倾销最终裁定结果,对原产于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和泰国的进口苯酚征收反倾销税,税率10.6%~287.2%,征收期限为5年。自2024年9月6日起,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和泰国的进口苯酚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在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调查期间,继续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苯酚征收反倾销税。反倾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国的苯酚产业。2024年我国苯酚进口量21万吨,同比下降43%;苯酚出口量9万吨,同比增长210%。伴随苯酚国产供应的不断增加,产品质量逐步提升,且国产货源价格低廉,呈现进口逐步萎缩、出口不断向好的态势。

  2023年,伴随国内苯酚产能高速扩张,苯酚国内供应缺口得到填补的同时,供应压力上升,市场价格回落,全年华东市场苯酚均价7740元/吨,同比下跌23%。2024年上半年,原油价格维持偏强运行,纯苯价格强势上行带动苯酚价格重心向上,苯酚价格跟涨;第三季度,原料端纯苯价格小幅回落,供应端多家苯酚生产企业进入检修期或出现意外停车降负荷,国内苯酚市场供应偏紧,苯酚价格持续上涨,最高达到9000元/吨左右;进入第四季度,供应端有新增产能释放,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苯酚价格下行。2024年苯酚国内华东市场均价为7914元/吨,同比上涨2%。

  整体来看,苯酚需求增速不及产能增速,供需面承压,但上游原材料纯苯价格维持相对高位运行,形成较强的成本支撑。然而,高成本向下传导相对不畅,苯酚涨势不及上游纯苯,导致苯酚与纯苯形成价格倒挂。

  (3)双酚A是我国苯酚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024年,我国苯酚供应量大幅增加并且价格下降,带动苯酚表观消费量增至509万吨,同比增长12%。

  我国苯酚的主要下游应用为双酚A和酚醛树脂,少量用于聚苯醚、环己酮、烷基酚、水杨酸等其他领域。2024年我国苯酚的消费结构见图2。

  在下游细分市场中,消费占比最高的双酚A是苯酚消费的主要驱动力。2024年,我国双酚A供需同步增长,产能601万吨/年,同比增长25%;产量387万吨,同比增长17%。双酚A产品下游需求结构集中,主要用于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的生产。

  目前国内聚碳酸酯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供应持续扩张、价格下跌、国产品性能提升,以及下游汽车、电子行业发展向好的背景下,国内聚碳酸酯产销快速增长,进一步带动双酚A消费,且聚碳酸酯在双酚A下游的消费占比逐年提升。相比之下,国内环氧树脂产业近几年发展增速放缓,供应出现结构性过剩,风电、涂料、电子电气等下游领域对环氧树脂的需求有限,难以对其消费形成强有力支撑。

  苯酚的另一个主要消费领域是酚醛树脂。酚醛树脂通常指由苯酚和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缩聚而成的树脂。早期,酚醛树脂主要用于大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模塑料、木材加工、涂料、粘结剂等。随着技术发展,酚醛树脂不断改良,机械强度和耐热阻燃性能持续提升,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电子材料、膜材料等领域。我国已成为酚醛树脂的消费与生产大国,但当前国内酚醛树脂中低端产能过剩,在高成本、低利润和环保整治力度加强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中小型产能逐渐淘汰出清,酚醛树脂消费增长放缓。

  聚苯醚性能优越,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电子轻薄化、无卤化的理想工程塑料。聚苯醚由苯酚和甲醇合成,其下游应用包括电子电气(连接器、线圈绕线轴、电视机后盖/前盖、显示器、机械部件护罩)、汽车(仪表盘、散热器格子、扬声器格栅等)、柔性电线电缆、5G通讯设备等。2024年,国内聚苯醚产能为9万吨/年,产量约7万吨,对苯酚的消费量约5.5万吨。

  环己酮的最大用途是生产聚酰胺(尼龙6、尼龙66)的主要单体己内酰胺和己二酸,同时也用作香料、橡胶抗老剂、胶黏剂等产品的制造,并可作为多种精细化学品的助剂。目前,环己酮的工业生产方法包括环己烷氧化法、环己烯水合法和苯酚氢化法。2024年国内环己酮产能约858万吨/年,其中苯酚法环己酮产能约85万吨/年。由于苯酚法环己酮企业开工率较低,2024年消耗苯酚约10万吨。

  烷基酚包括壬基酚、辛基酚、十二烷基酚、叔丁基酚等多种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抗氧剂、表面活性剂、润滑油添加剂、橡胶助剂、绝缘材料等产品,其终端涉及医药、农药、香料、塑料、涂料等行业。2022年12月,生态环境部、工信部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明确将壬基酚列为新污染物。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落地实施,壬基酚作为新污染物将逐步被禁用,其市场需求日益萎缩。

  (4)未来我国苯酚产能仍保持高速扩张,行业过剩风险加剧

  未来供应方面,我国苯酚拟在建项目众多,当前在建、拟建项目合计产能达331万吨/年。若这些项目均按计划投产,预计到2028年,我国苯酚产能将超过1000万吨/年。部分拟在建项目单套装置规模较大,加之部分企业正将酚酮-双酚A产业链逐步扩展完善,预计未来我国苯酚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

  未来需求方面,下游双酚A等领域的发展将有效推动苯酚的消费量增长,预计到2028年我国苯酚需求量将达到640万吨。未来5年,国内双酚A产能仍将快速扩张,但受制于行业盈利能力较弱,产能利用率难以提升,预计对苯酚需求的带动作用有限。其他下游方面,酚醛树脂行业发展滞缓,受整体产业调整及环保政策趋严影响,行业不温不火,开工率约在五六成的偏低水平,对苯酚的需求尽显疲态。

  综上,预计未来5年我国苯酚下游消费增速慢于产能增长速度,苯酚行业供应过剩,行业平均开工率下滑。伴随短期内大量产能的释放,苯酚市场将面临激烈的竞争,老旧及小规模的非一体化装置的淘汰速度将加快,部分规划项目或将延期甚至取消。产能快速扩张导致的供需错配,以及生产企业盈利空间持续压缩,将成为未来国内苯酚行业面对的严峻问题。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