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霍尼韦尔:技术赋能,抢抓风口赛道
2025年13期 发行日期:2025-07-01
作者:■ 魏坤

  5月29日,由霍尼韦尔能源与可持续技术集团旗下UOP主办的“2025霍尼韦尔UOP石油炼化大会”在武汉举行。本次大会汇聚了石油炼化领域的行业领袖、技术专家与企业代表,围绕全球炼化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低碳转型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度对话。期间,霍尼韦尔能源与可持续技术集团中国副总裁兼总经理孙建能、霍尼韦尔UOP中国副总裁兼总经理石文才、霍尼韦尔UOP中国首席技术应用专家何剑波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全球炼油业格局重构:东移趋势与区域分化

  在能源转型与碳排放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全球炼油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格局重构。欧洲作为能源转型前沿阵地,面临着电动汽车渗透率飙升与碳成本高企的双重冲击。数据显示,2024年欧洲电动汽车渗透率超20%,预计到2035年其炼油产能关闭比例将超30%。与此同时,欧盟碳价突破90欧元/吨,五年内增长四倍,进一步挤压炼厂利润空间,全球能源和自然资源行业知名的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供应商伍德麦肯兹预测欧洲将成为高风险炼厂最集中的地区。与欧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太地区的崛起,尤其是中国。中国炼油产能稳定在10亿吨/年左右,居全球首位,且正从份额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减油增化”与原料轻质化成为核心策略,这不仅增强了炼厂灵活性与成本优势,也为全球竞争力提升奠定基础。

  霍尼韦尔能源与可持续技术集团中国副总裁兼总经理孙建能指出,全球产业重心加速东移,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成为关键,霍尼韦尔将凭借先进技术助力企业应对挑战。在区域市场差异中,非洲与印度展现出独特潜力。非洲人口众多,土地面积占全球20%以上,但炼油厂数量不足10家,能源缺口巨大。霍尼韦尔UOP中国副总裁兼总经理石文才透露,公司正积极观望非洲市场布局,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础设施投资,有望推动当地炼厂建设。印度则因汽油、柴油需求持续增长,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兴市场。此外,航空燃油需求逆势增长,因飞机燃料替代方案尚未成熟,随着航空出行复苏,航煤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炼化企业破局:高端化转型与技术赋能

  面对成品油消费达峰的新常态,中国炼化企业的破局之道聚焦于高端化转型与技术升级。孙建能分析指出,国内柴油需求受天然气重卡替代影响显著(渗透率超30%),汽油需求则受电动化冲击,传统燃料市场萎缩倒逼企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霍尼韦尔认为,“减油增化”是核心策略,即减少燃料型产品占比,提升烯烃、芳烃、高端聚烯烃等化工品产能。石文才强调,2024年是中国成品油市场转折点,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炼厂集中化与大型化成为趋势,企业需加快从“燃料型”向“化工型”转型。技术创新是转型的关键支撑。

  霍尼韦尔UOP中国首席技术应用专家何剑波指出,“减油增化”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化工品市场规模(千万吨级)远小于传统油品(亿吨级),赛道竞争加剧。企业需通过技术升级优化现有业务,例如采用霍尼韦尔的UniflexTM MCTM浆态床加氢裂化、UnicrackingTM全馏份加氢裂化工艺等,提升重质油转化效率与化工品收率。浙江石化舟山项目已采用“未来炼厂”技术,将重质燃油转化为高价值化工品,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数字化改造则为低成本高效转型提供路径。例如采用数字化预测性维护,通过嵌入模型提前分析装置问题,可避免非计划停车与能耗浪费。霍尼韦尔推出的UOP Performance+服务套餐,整合互联服务、培训仿真与绩效管理,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效率,降低人工与维护成本。

技术矩阵:应对低碳转型与市场挑战

  在低碳转型浪潮中,霍尼韦尔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解决方案。其核心概念“未来炼厂”旨在将石化产品产出提升至70%以上,通过灵活工艺设计应对市场变化。例如,OleflexTM丙烷脱氢工艺可高效生产丙烯,NEP石脑油制乙烷/丙烷工艺则优化烯烃原料结构,提升轻烯烃收率至75%的同时降低50%碳排放,解决传统石脑油裂解收率低、副产物多的问题。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是霍尼韦尔技术布局的重点领域。内蒙古久泰集团采用eFiningTM工艺改造甲醇制烯烃装置,利用西北风光资源生产SAF。该技术以绿氢与二氧化碳合成的电子甲醇为原料,拓宽了原料来源。相比于传统航空燃料,该工艺制备的eSAF可减少88%的温室气体排放。目前,欧盟已明确SAF使用比例路径图,中国则启动试点项目,政策驱动下需求有望快速增长。霍尼韦尔的EcofiningTM(厨余油制SAF)、ETJ(乙醇制SAF)等技术形成多元化技术矩阵,适配不同区域的原料禀赋。同时,碳捕集与绿氢技术也成为减碳关键拼图。霍尼韦尔的CCUS技术通过先进溶剂与薄膜吸附,助力企业捕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绿氢方面,其绿氢催化剂涂层膜(CCM)技术可提升电解水制氢效率55%,降低槽堆成本35%,推动绿氢生产成本下降。西北地区凭借风光资源优势,已成为绿氢发展先行区,未来若膜成本进一步降低,绿氢生产将突破地域限制,引发能源革命。

从技术输出到生态共建

  霍尼韦尔深耕中国市场,通过技术本土化与合作模式创新推动行业变革。在催化剂领域,此次全新发布的MTO-600催化剂相比前代产品,甲醇单耗降低1%,焦炭产率显著下降,通过抗结焦配方与流化床性能优化提升装置经济效益与低碳表现。目前,霍尼韦尔已与两家中国石化企业签署“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协议,以此来体现对该技术的信心。

  面对PDH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的挑战,霍尼韦尔则持续优化OleflexTM技术,聚焦降低能耗、物耗与投资成本。例如,通过降低氢烃比,优化丙烷单耗;结合绕管式换热器等设备创新,提升项目竞争力。同时,数字化互联服务帮助客户优化高温高压下的装置运行,延长长周期稳定性。霍尼韦尔约60%的新产品研发以可持续为导向,其“未来炼厂”理念与CCUS、SAF等技术形成协同效应,助力零碳园区建设。目前霍尼韦尔在中国拥有7个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公司在中国生产的产品超过75%来自这些绿色工厂。未来,公司计划整合AI技术优化催化剂设计与工艺控制,通过机器学习分析数据,提升催化剂活性与工艺预测精度,推动炼厂智能化升级。

风口赛道与政策驱动的未来

  对于如何判断行业“风口赛道”,霍尼韦尔认为需聚焦政策导向、技术成熟度与成本优势。SAF、芳烃、绿氢等领域因政策支持与市场缺口成为重点方向。芳烃项目虽需国家审批,但国内进口依赖度高,存在供应缺口;绿氢则因成本下降与技术突破,有望重塑能源格局。政策层面,中国若出台SAF强制掺混标准,将极大刺激市场需求。霍尼韦尔已提前布局多原料技术路线,例如利用广西木薯、甘蔗资源发展非粮乙醇制SAF,解决原料供应瓶颈。同时,MTJ路径结合炼油厂二氧化碳资源,形成碳循环闭环,虽需政策与资金支持,但潜力巨大。

  在全球炼油业的变革浪潮中,霍尼韦尔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通过“未来炼厂”理念、低碳技术矩阵与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从工艺优化到生态转型的全链条支持。中国市场凭借产业升级需求与政策红利,正成为霍尼韦尔全球战略的重要支点。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技术赋能与绿色转型将成为行业破局的核心驱动力,而霍尼韦尔的本土化实践,或将为全球炼油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样本参考。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