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蛋氨酸产业还能热多久?
2010年38期 发行日期:2010-09-27
作者:马从越
中国热点化工产品市场分析309

蛋氨酸产业还能热多久?
□   《中国化工信息》马从越
  蛋氨酸又名甲硫氨酸,是畜禽合成动物蛋白必需的重要氨基酸之一。由于蛋氨酸无法在动物体内合成,因而必
须从食物中摄入,饲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为0.05%~0.20%。目前饲用蛋氨酸主要有DL-蛋氨酸(99%固体)、DL-蛋氨
酸羟基类似物(MHA,88%液体)及其钙盐(MHACa),以及蛋氨酸金属络合物和用于反刍动物的保护性蛋氨酸制剂。
DL-蛋氨酸是以丙烯氧化制成的丙烯醛和甲硫醇为原料合成的;MHA是DL-蛋氨酸合成过程中其氨基由羟基所代替的
一类产品,作为商品应用的主要是液体消旋羟基类似物游离酸;蛋氨酸络合物有蛋氨酸锌、蛋氨酸硒、蛋氨酸铜等;
反刍动物保护性蛋氨酸(瘤胃旁路蛋氨酸)的特点是能安全通过瘤胃而在真胃或肠道吸收。

国际巨头看好新兴市场潜力
  由于蛋氨酸工艺复杂、投资较大,长期以来全球饲料级DL-蛋氨酸均采用化学法合成,其关键技术也仅掌握在
赢创德固赛、安迪苏(已被中国化工集团收购)、住友化学、诺伟司等几家大公司手中,2009年全球产能在90万
t/a以上(见表1)。
  长期以来,全球蛋氨酸的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1993年全世界蛋氨酸产量(以99%DL固体计)仅为2万t,
2002年已增至50多万t,2008年则超过70万t,2002~2008年年均增长率在5%以上。2008年世界蛋氨酸的需求
量约为63万t,其中美国约占总消费量的25%、西欧18%、中国14%、中南美洲13%、其他亚洲国家为12%、其余约
为18%。
  蛋氨酸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形态。液体产品更便于装运和贮存,因而近几年增长速度较快,但是液体产品的应用
需要特殊的设备,因此只有大型饲料加工厂或综合生产商才会选用。目前,固体产品虽然在销售量和市场规模方面
都超过液体产品,但饲料加工厂和综合生产商的整合趋势预示着液体产品从长期来看增长会更快。
  蛋氨酸的最大消费市场是禽饲料,其消费量占蛋氨酸消费总量的90%以上。根据蛋氨酸特点和功效来看,禽饲
料需求仍将是影响蛋氨酸消费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及稳中趋升的价格使各生产厂都在着手扩大
蛋氨酸产能,尤其是中国、印度、拉美等新兴市场对肉类产品的需求量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态势,因而也成为世
界各大生产商的主攻市场。近期国外新建蛋氨酸项目如下:
  (1)安迪苏  2009年6月,安迪苏宣布将其在法国和西班牙的蛋氨酸工厂扩产2.5万t/a(其中2/3在西班
牙,1/3在法国),加上中国蓝星计划的14万t/a南京装置(一期为7万t/a,液体产品),预计未来总产能将达到
39万t/a。
  (2)住友化学  2009年公司宣布将在其日本爱媛的工厂内新建一条约4万t/a的生产线,预计在2010年一
季度建成投产,届时公司蛋氨酸总产能将达到约15万t/a。2009年10月公司又宣布在大连合资建立2万t/a的蛋
氨酸厂,预计未来总产能将达到17万t/a。
  (3)赢创德固赛  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扩大蛋氨酸产能:包括位于美国、德国和比利时的生产基地。此次计划
将从2011年开始实施,至2013年完成,届时赢创德固赛的蛋氨酸总产能将达到43万t/a。
   表1  2009年世界蛋氨酸主要生产商及其生产能力    万t/a
生产商                              生产能力                 备注
赢创德固赛Evonik Degussa        33.5(固体)    主要是99%固体蛋氨酸
美国诺伟司 Novus International    28.5(液体)    主要是88%液体蛋氨酸
安迪苏Adisseo                    12.9(液体)    正在欧洲扩建2.5万t/a,在
                                 9.6(固体)    中国新建一期7万t/a装置
日本住友化学                     9.0(固体)    2010年将增至15万t/a
                                 2.0(液体)    
日本曹达                         -                由于市场不稳定、竞争对手持
                                                续扩张,公司认为未来业务开
                                                展将十分困难,已退出该领域
俄罗斯伏尔                         2.0(固体)    安迪苏拥有25%股份

国内产业布局已然形成
  受原料、技术等方面的限制,长期以来我国饲用蛋氨酸产品一直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产品全部依赖进口,2009
年进口量已达10万t以上(见图1)。虽然上世纪90年代初天津化工厂从法国罗纳普朗克引进了一套1万t/a的
生产装置,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一直无法正常开车。外资企业也乐于向中国出口产品销售,而不愿进行技术转让或
投资生产,致使我国蛋氨酸产业始终处于空白状态。
  随着2006年中国化工集团成功收购了法国安迪苏公司,并有意在国内建立大型蛋氨酸装置后,其他几家国际
巨头也开始对国内市场进行密集调研,并纷纷抛出在华投资计划。2009年10月,日本住友化学宣布在华建立2万
t/a蛋氨酸装置,原料甲硫醇、丙烯醛依靠进口解决;2009年11月,中国化工下属的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及其子公司法国安迪苏宣布将在南京建设14万t/a的蛋氨酸装置(一期为7万t/a液体产品,今年8月2日
该项目的开工庆典已在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举行);而全球最大的蛋氨酸企业——赢创德固赛也有在华建立大型蛋氨
酸装置的想法。此外,本土企业重庆紫光天化蛋氨酸有限责任公司,在原天津化工厂引进装置的基础上,对原技术
进行消化、吸收,2010年4月其1万t/a装置开始试投产,现已生产出合格产品投放市场,据悉公司将很快进行
二期5万t/a的扩建工程,并有望在2012年初建成投产。国内另一生化企业大成集团一直在致力于生物法蛋氨酸
的技术开发工作,据该公司宣称,未来3年内大成生化的发酵法蛋氨酸工艺有望研发成功并实现工业化生产。今年
6月大成宣布其20万t/a生物法蛋氨酸项目正式落户吉林松原。

生物法技术备受关注
  目前,全球蛋氨酸的生产均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基本原料均为有毒有害的化工产品,如丙烯醛和硫化氢、氢
氰酸或氰化钠等,因此对于产品的生产和后期环保治理提出了较高要求。近两年,生物法制备蛋氨酸技术的进展格
外引人关注,虽然生物发酵法技术门槛较高,但是其生产的L型蛋氨酸可以完全被动物吸收,而且由于原料路线、
三废处理的要求与化学合成法完全不同,因此该工艺的进展情况始终为现有的化学合成法企业所关注。据了解,目
前全球只有2家宣称在生物法蛋氨酸技术上取得突破,一家是法国公司,据说已完成小试,目前正在进行动物实验;
另一家则是吉林的大成化工公司,据悉其也已完成小试,正在进行工艺放大上的攻关。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