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四季度石油焦市场将平稳过渡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李海娜
石油焦又名生焦,是以原油蒸馏后的重油或其他重油(渣油)经延迟焦化工艺而生成的,故称之为延迟石油焦,
简称石油焦。石油焦是延迟焦化装置的原料油在高温下裂解生产轻质油品时的副产物。按照硫含量、挥发分和灰分
等指标的不同,分为3个牌号,每个牌号又按质量分为A、B两种。另外硫含量超过3.0%的石油焦,称为高硫焦。
1#焦适用于炼钢工业中制作普通功率石墨电极,也适用于炼铝业作铝用碳素;2#焦用作炼铝工业中制作炼铝电解槽
(炉)所用的电极糊和生产电极;3#焦用作生产碳化硅(研磨材料)及碳化钙(电石)以及其他碳素制品,也用于
制造炼铝电解槽的阳极底块及用于高炉碳素衬砖或炉底构筑上;高硫焦主要用做燃料。
一、 国内市场——主要企业三分天下
2009年,国内石油延迟焦化装置总产能约为9300万t/a,中海油惠州大炼油420万t/a延迟焦化装置投产以
及成功收购浙江舟山和邦炼厂(焦化装置240万t/a),打破了中石化、中石油、地方炼厂三分天下的局面,其中
中石化石油焦产量继续位居首位,品质方面中石油、中海油全面领先中石化、地炼厂。
中石化下属24家石油焦企业广泛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沿江地区和西北地区,主要生产2#、3#焦及高硫
石油焦。华北、沿江地区及山东一带炼厂主要以2#焦为主;华东、华南和西北地区主要炼制进口原油,以3#焦和
高硫焦为主。
中石油下属炼厂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及天津大港石化。其中东北是国内1#焦的主产区,以加工大庆原油为
主,有6家企业生产1#焦,只有辽河石化加工辽河原油,生产3#焦;西北主要生产2#焦、3#焦;天津大港石化出
产1#焦。
2009年,中石油所属炼厂石油焦的总产量约为302万t,焦化装置加工能力1770万t/a,基本与2008年持平,
只有独山子石化新建120万t/a焦化装置投产,其旧装置已经停工。
中海油炼厂有延迟焦化装置的是惠州大炼油(420万t/a)、2009年收购的浙江舟山和邦炼厂(240万t/a)以
及此前收购的中海化工。2009年,中海油所属焦化加工能力为720万t/a,石油焦产量为78.9万t。
2010年,我国延迟焦化装置新建产能及扩建产能继续增加,中石化、中石油及地方炼厂均有新建装置,地方
炼厂更是纷纷投资兴建焦化装置,塔河石化新投产240万t/a的新焦化装置计划2010年9月20日出焦,届时焦化
装置产能将达到390万t/a。国内延迟焦化产能进一步过剩。
二、 进口逐年递增
海关数据显示,2007~2009年,国内进口石油焦总量共计476.42万t,走势呈现逐年递增态势。2007年国内
进口焦总计67.08万t,2008年增至85.14万t,2009年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国内进口石油焦总量大幅攀升近3
倍以上,共计324.2万t。
今年1~5月累计,我国未煅烧石油焦进口总量为148.62万t,已煅烧石油焦进口共计3.583万t。自今年4
月份进口高硫焦到岸成本就已升至160美元/t左右,低硫焦约200美元/t,加上税费后分别为人民币约1400元/t
和1800元/t,进口成本一度出现倒挂。4~6月单月进口量均在30万t左右,进口量不降反升,加剧了市场竞争。
由于“焦代煤”(即石油焦掺混煤炭作为燃料)对进口焦需求下降,也使得进口焦丧失了潜在的支撑力量。8月石
油焦进口资源明显少于7月,9月到港的船期将会更少。目前港口石油焦的成本较高,继续下跌销售的可能性非常
小,进口焦对国产焦的冲击已经微乎其微。
2007~2009年,国内石油焦产品共计出口数量为227.78万t。2009年总体出口数量未见增长,反而回落至60.44
万t。今年年1~7月国内煅烧焦累计净出口39.3万t,同比下降27.61%。
三、 铝业需求占据四成
2009年,国内石油焦产量为1686万t左右,进口324万t,出口60万t,全年表观消费量在1950万t左右。
其中:铝业需求约880万t左右,占总需求的44%;碳素行业需求约250万t左右,占总需求的12%;其他冶炼行
业需求60万t左右,占总需求的3%;燃烧用需求大幅上升,达到近720万t左右,占总需求的36%;出口部分占
3%,还有分散在各地的社会库存约占2%。
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2010年5月电解铝行业占总消费的42%,碳素行业占29%,燃料消费占12%,出口约占
6%,其他小冶炼行业消费占1%(见图1)。
四、2010 市场走出阴霾
2009年的石油焦市场跌宕起伏。尽管年内国际经济一直处于回暖的反复中,但金融危机持续打压石油焦市场
的需求。上半年因国际和国内价格的不均衡,大量廉价进口焦涌入港口,进口廉价资源充斥港口和周边地区,导致
上半年国内石油焦市场一直行情萎靡。下半年进口利润下降,石油焦市场利好增加。市场涨势主要受到炼厂资源趋
紧的带动,而市场陆续有渣油涨价、电价上调和中石化统销等因素的提振,导致涨势一再升温。达到本年度一个高
位点。
今年1-2月国内石油焦市场行情表现出持续近2月的上涨趋势。市场涨势主要受到炼厂资源趋紧的带动,而市
场陆续有渣油涨价、电价上调和中石化统销等因素的提振,导致此次涨势一再升温。3-4月国内焦市总体呈现稳定
盘整局面,除西北地区玉门炼化、独山子石化及克玛依石化上调价格外,其他地区价格均维持稳定。事实上,下游
市场的需求并没有多少改观,碳素行业并没有呈现出转暖的趋势,导致5月以后石油焦市场开始走跌。
5月下旬,国内石油焦市场价格急速回落,销售滞缓,国内沿海地区主要港口商业库存显著上升。截至5月18
日,商业总库存已达到60.6万t,该库存水平已经接近2008年10月金融危机爆发背景下石油焦严重滞销时的高
库存。今年导致石油焦市场走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炼厂增产和进口大幅增长。5月上旬,国内炼厂开工率已达最高
峰,主营厂家焦化开工率在95%左右,地炼也达74.5%左右,资源增量已经形成较大库存,拉低了市场价格。
自5月底开始市场供应量开始逐步下降,主要原因有4点:一是中石化在开工负荷偏低的情况下增加自用量;
二是以中石化为主,各集团均增加石油焦出口量,5月份国内石油焦出口量达到17万t,是4月份的2.5倍,创下
近1年来单月出口新高;三是随着5月份国内石油焦市场价格探底,进口石油焦无利润可赚,多数贸易商选择囤货
观望,进口焦投放量几乎消失;四是受到国税局加强消费税管理影响,地炼焦化开工率较低。
6月份,国内石油焦市场开始触底反弹,7、8月间国内石油焦市场强劲攀涨势不止。受地炼市场几次掀起石油
焦市场跌势风云及港口焦集中大量出货影响,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剧,地炼石油焦价格与主力炼厂焦价差距进一步拉
大。至此,国产焦迅速进入盘整期,中石化领涨焦价的局面陷入僵局,下游企业观望情绪开始高涨。在本身销售尚
可、资源不多的情况下,中石化等主力炼厂坚挺价格,这对整体市场下跌起到缓解作用,使得整体市场暂处温和走
势。2010年上半年华东石油焦市场趋势见图2。
五、短期压力不大
2010年国内石油焦市场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际原油走势。
原油是石油焦根本的源头,同时也是石油焦市场价格重要的支撑因素。
就目前来看,国际原油继续在70~80美元/桶盘整可能较大。预期大幅推涨依旧有较大难度。因此2010年油
价或将呈现继续震荡上行格局,石油焦基本受国际经济大局支撑缓慢复苏。
②铝业、碳素、钢铁等下游行业行情走势。
由于石油焦最主要的下游就是金属冶炼行业,因此金属冶炼业2010年的运行情况不可避免的主导着石油焦市
场的走势。
从终端铝行业来看,近期产量有所减少。据悉,国际铝业协会(IAI)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全球 5 月原铝产
量增加至 206.3 万t。IAI 称 5 月全球日均原铝产量 较4月增加 400 t至66500 t。总体看来,未来几个月铝
厂对其原料需求仍然不可忽视。
综合考虑国际原油价格走势、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程度以及钢铁、铝业、碳素等下游行业行情走势等几
方面的因素,笔者对2010年下半年国内石油焦市场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金属冶炼业的回暖将随着经济继续复苏开
始反弹,将支撑石油焦市场在2010年下半年行情。9月份中石化总体供应量呈现局部减少趋势。地炼方面,后期
开工率如何目前没有定论。但由于部分炼厂指标不稳、出弹丸焦等原因,当中石化部分炼厂缩小与同品质地炼石油
焦价格时,中石化石油焦出货将会好转,下游客户将会倾向于采购中石化石油焦。不过由于地炼与中石化石油焦的
价差依然很大。国庆节前后国内市场资源供应形势较好,国产资源无明显增加,进口资源下降,港口库存仍有相当
数量,但短期内增长的压力已大大减轻,尤其是东北、华北等地区主力炼厂仍在检修中,对周边市场价格存在很大
的支撑。预计第四季度石油焦市场以稳为主,平稳过渡的可能性较大,但不能忽视未来下游市场出现的利空以及预
期到港资源量再次大幅增加将给石油焦市场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