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缓/控释肥现状与科学推广应用
农资导报 王军
化肥产能过剩和常规化肥的低利用率由此带来高的环境风险,一直是困扰全球的大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
极探索提高肥料利用率、遏止环境污染的途径和方法。发展缓控释肥料及各种专用肥料、功能肥料,适用于节
水农业的滴灌肥原料,建设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的液体肥等新型肥料及各种专用肥,已成为中国磷复肥工业“十
二五” 可持续发展道路。
产能过剩肥 调整品种和产业格局成为必然
到2010年底,我国磷肥总产能将达到1900万t/a,2015年将扩大到2200万t/a,大大超过了每年1200万~
1300万t的消费量。产能过剩形势严峻,产业调整刻不容缓。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去年底发布的《石油和化
工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提高氮肥、磷肥准入门槛,限制低水平产能无序扩张。重点发展高效复
合肥、缓控释肥等高端产品,提高钾肥供应能力和高浓度化肥的比例。《磷复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
也重点表述“十二五”重点发展的磷复肥品种是:缓、控释肥料及各种专用肥料、功能肥料,适用于节水农业
的滴灌肥原料,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液体肥等新型肥料及各种专用肥;DAP、MAP、TSP、NP、磷酸基NPK复
合肥暂不发展。
当前,缓控释肥、BB肥、叶面肥、水溶肥等各种新型肥料正在迅速发展,并日益得到市场认可。在产业调
整大力发展新型肥料的机遇之下,新型肥料产业必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新型肥料中,缓控释肥料,尤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缓控释肥料,以其高利用率,使用简约化等优点,符合
节能减排要求,属环境友好型产品。从肥料品种到产业格局的角度,发展缓控释肥料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缓控释肥料发展现状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缓控释肥料,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
80年代初,是缓控释肥料探索起步阶段,主要开展的工作是探索研究和开发长效碳铵等缓施肥料产品;第二阶
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是缓控释肥料探索发展阶段,缓控释肥开始出现小规模产业化,主要产品包括
郑州大学研制的Luxecote包裹型缓控释肥料和北京农林科学院研制的热塑性树脂包衣缓控释肥料等。第三阶段
2000年以后,是缓控释肥料快速发展阶段。“十五”期间科技部将环境友好型缓控释肥料研究列入863计划,国
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研发新型环保型肥料、缓释控释肥料等列为优先发展主题。
肥料企业积极性提高,树脂包衣缓释肥料、包裹型缓释肥料、硫包衣缓释肥料、脲醛类缓释肥料以及添加生化
抑制剂的稳定性肥料等大宗缓释肥料产品陆续开展研究,并初步实现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化。其他如具有中国特
色的非树脂包衣缓控释肥料等也在研究和发展。到2009年,全国缓控释肥料产能已经接近250万t/a,产量70
万t,其中肥料包裹肥料5万t,树脂包衣5万t,硫包衣30万t,生化抑制剂20万t,脲醛类肥料10万t。
我国目前缓控释肥料消费量已经占到世界的1/3,逐渐成为世界上缓控释肥料生产和使用的重要国家之一。
我国缓控释肥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缓控释肥料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无论在技术还是产业化等领域还存在许多
问题,主要包括:
(1)面向大田作物具有中国特色的缓控释肥产业技术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目前为止,除luxecote包裹型缓
控释肥料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外,其他主流缓释肥料产品仍然主要是跟踪外国技术。国外发展起来的树脂包
衣、硫包衣等缓释肥料品种,但由于成本是价格价格问题,多数在经济作物上使用,已成为今年发展缓控释肥
的瓶颈。无论从农业的需求讲,还是发展缓控释肥料来说,都需要转到大田作物上。
(2)缓控释肥料产品存在工艺复杂、产能低、价格高的问题。包膜缓释肥料因工艺比较复杂、产能不高,
二次加工成本高,限制了缓释肥料在大田作物上的应用。
(3)缓控释肥料施用技术研究、评价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等相对滞后。
(4)缓控释肥料的名称、标准问题亟待规范。目前市场很多肥料都称为缓释、控释和长效,缓释和控释的
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目前除了硫包衣尿素、树脂包衣、稳定性肥料有国标或者行业标准外,其他都没有标准或
者规范,农民的使用效果也是千差万别。
(5)缓控释肥料需要激励政策支持。缓控释肥料是环境友好,使用缓控释肥料可以减轻氮素反硝化和淋洗
损失,从而控制温室气体氮氧化物的排放。但是缓控释肥料因为价格高,增加农民成本。所以,借鉴国外经验,
我国应建立缓控释肥使用补贴激励政策。
(6)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缓控释肥料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我国用9%的耕地,6%的
水资源生产出占有世界25%的农产品,养活21%的人口。我国形势是“人多水少”比“人多地少”的问题更为严
峻,水肥一体化技术正在我国兴起,这项技术将改变农田种植环境土壤中水肥运动传统方式,将引起施肥技术
的深刻变革,施肥方法、施肥设备和肥料品种必将引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一些只用作炒作概念的缓控释肥将会
被淘汰,建立水肥一体化的缓控释施肥技术成为新的亮点。
创新营销模式科学推广缓控释肥
多种技术发展缓控释肥是构建中国特色缓控释肥料体系的战略选择。中国土壤、气候、作物的多样性、各
地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发展缓控释肥料资料的多样性和局限性等因素,决定了缓控释肥的推广要因地制宜,
通过创新营销模式,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建立科学的应用与推广模式。
1. 改变传统思维,科学选择经销商。要推广好一种新的产品,关键在于基层销售动力,基层销售商愿卖,
产品才得以推广。选择、组建一支真正认可产品、认可产业、有社会责任感、科学素质高、推广能力强的代理
商和零售商队伍至关重要。
2. 多种销售渠道并存,增加产品推广辐射面。如与大的农资公司建立厂商联盟战略合作关系,区域总代理
与零售商相结合,与目前推广力度较强的中邮物流、国家测土配方项目相结合,与零售网点直销和大型生产基
地直销等多种销售渠道,通过多线营销,使产品的推广面更宽更广。
3. 选准目标市场,予以重点开发。为提高推广效率,将能接受新鲜事物的市场、产值较高的经济作物集中
市场、能发挥产品优势的市场、有使用缓控释肥基础的市场作为重点市场,重点开发,做精做细。
4. 多方面激发经销商推广动力。通过合理的经营利润刺激、加强理念、技巧引导培训、改变合作关系、加
大宣传促销支持等措施,激发经销商的推广动力。
5. 积极与行业媒体合作,参与各种行业展会。通过媒体和这种行业展会,宣传缓控释肥料的优势以及良好
的使用效果,提高产品品牌知 名度和消费者的认出知度,从而协助产品推广,促进产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