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2010乙烯产业全球影响力加强
2011年1期 发行日期:2011-01-05
作者:郑宝山
2010乙烯产业全球影响力加强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郑宝山
关键词  百万吨装置 产量增长 煤制烯烃 原料优化
投资和产能增长迅速 行业影响力提升
  2005年我国乙烯产能为789.5万t/a,占全球总产能的6.8%; 2010年达到1509.5万t/a,占全球总产能的
10.6%。2010年我国乙烯生产装置及产能统计见表1。
表1  2010年我国乙烯生产装置及产能统计    万t/a
  装置名称            产能       工艺路线
  燕山乙烯          71.0        裂解
  齐鲁乙烯          80.0        裂解
  扬子乙烯          70.0        裂解
  上海1#乙烯          14.5        裂解
  上海2#乙烯          70.0        裂解
  天津乙烯          20.0        裂解
  茂名乙烯         100.0        裂解
  中原乙烯          18.0        裂解
  广州乙烯          21.0        裂解
  东方乙烯          15.0        裂解
  上海赛科乙烯     114.0        裂解
  扬巴乙烯          74.0        裂解
  福建乙烯          80.0        裂解
  中沙(天津)乙烯     100.0        裂解
  镇海乙烯         100.0        裂解
  大庆乙烯          60.0        裂解
  辽化乙烯          20.0        裂解
  抚顺乙烯          14.0        裂解
  兰化1#乙烯          24.0        裂解
  兰化2#乙烯          46.0        裂解
  独山子1#乙烯      22.0        裂解
  独山子2#乙烯     100.0        裂解
  吉化1#乙烯          15.0        裂解
  吉化2#乙烯          70.0        裂解
  中海壳牌乙烯      80.0        裂解
  华锦1#乙烯          18.0        裂解
  华锦2#乙烯          45.0        裂解
  沈阳蜡化乙烯      14.0        CPP
  神华包头烯烃      30.0        MTO
  其他               4.0        乙醇脱水
  合计            1509.5    
  2010年底我国石脑油裂解乙烯生产企业为22家,生产装置27套,总产能达到1461.5万t/a。平均装置规模
从2005年的39.5万t/a提高到54.1万t/a,平均企业规模达到66.4万t/a,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2010年国内
乙烯规模达到100万t/a以上企业5家(茂名石化、上海赛科、独山子石化、天津中沙、镇海炼化),合计能力为
536万t/a,占全国总能力的35.5%。其中独山子2#、天津中沙、镇海乙烯一次建设规模达到100万t/a,属于世
界先进水平。
  2010年,预计我国乙烯产量可达到1420万t,与2005年756万t相比,年均增长速度达13.4%。而同期的表
观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为14.6%,产量增速仍低于需求增速。2005~2010年我国乙烯生产消费统计见表2。
表2  2005~2010年我国乙烯生产消费统计  万t/a
年份                     产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
                                     /万t        /万t       /万t         费量/万t
2005                     789.0         756.0          11.1           8.2             758.9
2009                    1222.5        1069.7          97.5           1.5            1165.7
2010预测                1509.5        1420.0          80.5           2.1            1498.4
2005~2010年均增长/%     13.9%         13.4%         48.6%        -23.8%             14.6%
2010年比2009年增长/%     23.5%         32.7%        -17.4%         40.0%             28.5%
非原油路线实现工业化突破
  到2010年底,我国乙烯生产存在4种生产工艺,其中以石脑油裂解路线为主导,占总能力的96.8%。其他几
种生产工艺作为补充,虽仅占总能力的3.2%,但发展势头良好。在“十一五”期间工业化的装置是CPP技术和MTO
技术。
  2009年8月,中国蓝星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50万t/a CPP催化热裂解制乙烯项目顺利投产。该装置是世界
首套利用流化催化裂化技术加工重油直接裂解生产乙烯、丙烯的装置,是国家发改委重点示范工程,在单装置内实
现了炼油、化工一体化。CPP装置是联系炼油、化工的桥梁,有利于优化和调整炼化产品结构,整体投资少,综合
能耗低,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甲醇制烯烃技术有国产技术和引进技术。我国在大连化物所、洛阳炼油设计院和陕西新兴煤化工公司三方合作
下,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MTO技术。神华集团采用该技术在内蒙古建设的60万t/a DMTO项目(烯烃分离
单元由鲁玛斯公司设计),于2010年8月投产,成为全球首套DMTO工业装置。烯烃装置的负荷可达到90%以上,
乙烯和丙烯的比例约各占50%。
  神华宁煤集团和大唐集团分别引进鲁奇公司MTP技术,建设50万t/a MTP装置,于2010年底试车,产品以丙
烯为主,乙烯比例在4%左右。
  中石化上海研究院与SEI、燕山合作开发的SMTO工艺,2007年建设了100t/d中试装置,采用该技术的河南中
原20万t/a SMTO装置在建。
  随着国内甲醇制烯烃装置陆续开车,甲醇制烯烃技术工程化将更加明朗,国内甲醇制烯烃产业化处于全球领先
地位。
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经过二、三轮改造,我国乙烯装置综合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综合能耗明显下降,新建大型乙烯设计指标基本
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2008年我国乙烯平均收率为29.87%,2009年达到30.74%,增加0.87%,国内最高水平乙烯收率为35.38%;
2008年双烯收率为44.30%,2009年达到44.29%,国内最高水平双烯收率达49.72%。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机制的有效引导下,我国乙烯生产大大加快了国产化进程,取得了丰硕成
果。
  乙烯关键设备国产化水平大大提高,并首次实现了乙烯成套技术和工程设计总承包的国产化突破。比如,中国
石化与鲁玛斯公司合作开发了大型乙烯裂解炉以及工艺包,SL-II型10万t/a乙烯裂解炉先后在上海石化、扬子
石化、齐鲁石化、茂名石化的乙烯改造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15万t/a乙烯裂解炉在镇海乙烯装置得到应用。2010
年投产的天津和镇海乙烯项目分别承担了国内百万吨级乙烯裂解气压缩机、乙烯压缩机、丙烯制冷压缩机“三机”
首台/套国产化工作,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这些都是我国乙烯工业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标志性进展。在建的
武汉乙烯实现裂解炉、三机、冷箱、低温罐的全面国产化,不仅是乙烯技术国产化里程碑,也是重大装备国产化的
里程碑。
广辟来源 优化原料结构
  能耗偏高的问题仍困扰着行业发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乙烯行业大、中、小型装置并存,技术水平差距也
较大。近年来,通过节能降耗改造,能耗水平有所下降,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外以石脑油为
原料的乙烯装置能耗先进水平在550kg标油/t乙烯左右,一些装置采用燃气轮机与裂解炉集成,能耗降到了500kg
标油/t乙烯以下。而目前我国新建装置的设计能耗一般在550~580kg标油/t乙烯。
  原料轻质化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国外乙烯装置原料比较固定,基本上是乙烷、丙烷、轻烃和石脑油。2009年全
球乙烯来源中,石脑油占42.8%、乙烷25.2%、丙/丁烷18.4%、混合料5.4%、轻柴油4.1%、炼厂尾气2.3%、其他
1.8%。而与此相比,受轻烃资源限制,国内新增乙烯产能的原料均为炼油二次加工产品,以石脑油为主,并仍将继
续使用相当数量的加氢尾油和轻柴油,原料虽可做到相对优质,但不廉价。
  以中国石化为例,2009年乙烯原料中石脑油占64.0%、加氢尾油占18.0%、饱和液化气占6.7%;2010年1~9
月,乙烯原料中石脑油占64.6%、加氢尾油占16.9%、饱和液化气占7.4%。
  从资源供应能力上看,我国原油总体偏重,进口原油的重质化趋势明显,使化工轻油收率有限。因此,需要广
辟原料来源,优化解决乙烯生产原料问题。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