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调整乙二醇市场结构 维护产业安全发展
2011年3期 发行日期:2011-01-18
作者:燕丰
调整乙二醇市场结构 维护产业安全发展
□   燕  丰
世界产能呈过剩之势
   近年来,随着中东地区多套大型装置的建成投产,世界乙二醇产能快速增长。截至2010年10月底,世界乙
二醇总产能达到2565.3万t/a,同比增长10.9%,其中北美484.6万t/a,占18.9%;亚洲1077.0万t/a,占42.0%。
预计今后几年,世界乙二醇产能将以年均6.0%的速度增长,到2014年将达到3100万t/a。2010年世界十大乙二
醇生产厂家及产能统计见表1。
  2009年世界乙二醇总消费量为1797.2万t,产量为1725.0万t,产能呈过剩态势。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
北美和西欧3个地区,占世界乙二醇总消费量的90.4%。亚洲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乙二醇进口地区,2009年进口量
达到802.3万t,约占总进口量的79.9%;中东则是主要出口地,2009年出口量达到453.7万t,约占总出口量
的48.7%。预计今后几年,世界乙二醇需求量将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到2014年总需求量将达到2250万t。
  世界乙二醇主要用于生产PET树脂和抗冻液,2009年世界各主要地区乙二醇的消费结构见表2。
表1  2010年世界十大乙二醇生产厂家及产能统计   万t/a
生产厂家              生产能力     占总生产能力/%
SABIC                    279.0        10.87
陶氏化学                210.0         8.19
台塑集团                193.0         7.52
壳牌                    182.0         7.09
中国石油                246.0         9.59
SPDC                    105.0         4.09
湖南石油化工            104.0         4.05
信赖工业                 75.0         2.92
石油化学工业             73.0         2.84
巴斯夫                     57.0         2.22
小计                   1524.0        59.41
世界总产能               2565.3        100.00

        表2  2009年世界各主要地区乙二醇消费构成   万t
消费领域   北美         西欧       中东        亚洲     其他     合计
PET树脂  154.9         96.8       66.5      1110.7     65.9    1494.8
防冻液      56.4         21.0        6.5        97.7     18.1     199.7
其他      23.1         18.3        7.9        44.8      8.6     102.7
合计     234.4        136.1       80.9      1253.2     92.6    1797.2

国内生产快速发展
   2009年我国乙二醇总产能达到243.8万t/a,产量195万t。2010年镇海炼化、天津石化以及辽宁北方化学
等3套大型装置建成投产,截至2010年11月,我国有乙二醇生产企业16家,总产能达到364.8万t/a,约占世
界总产能的 14.2%,预计全年产量约为260万t。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集团的产能合计占我国乙二
醇总产能的89%。今后几年,我国将有成都乙烯项目38.0万t/a、安徽宿州丰原生物18.0万t/a、武汉乙烯项
目30.0万t/a、河南河阳酒精20.0万t/a生物乙二醇、河南煤业下属河南永金化工有限公司与通辽金煤化工有
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两个20.0万t/a煤基乙二醇项目等投建,预计到2014年乙二醇总产能将达到550.0万t/a,
届时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2010我国乙二醇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见表3。
   虽然我国乙二醇产能和产量增长较快,但由于聚酯等工业的强劲需求,仍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每年都得
大量进口,且进口量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据海关统计,2003年我国乙二醇进口量为251.61万t,2007年达到480.17
万t,2009年增加到582.81万t,同比增长11.73%。2010年1~10月份进口量为558.67万t,同比增长16.61%。
  我国乙二醇的进口主要来源于沙特阿拉伯、加拿大、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2010年1~10月份从沙特阿拉伯
进口乙二醇231.56万t,占总进口量的41.4%。
  近年来,随着我国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乙二醇消费量不断增长。2004年我国乙二醇表观消费量只有431.43
万t,2009年达到777.14万t,同比增长10.2%,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3.2%。2006~2010年10月我国乙二醇
供需统计见表4。
   聚酯是我国乙二醇的主要消费领域,占总消费量的93.7%,另外6.3%用于生产防冻剂、粘合剂、油漆溶剂、
耐寒润滑油、表面活性剂以及聚酯多元醇等。近年我国聚酯产能过度发展,已面临相对过剩局面,装置开工率逐
年下降,一些小企业逐步退出竞争。另外,近两年,受到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调整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等因素
的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量减少,对乙二醇等原料的需求相应降低。另外,我国纺织行业还同时面临劳动力成本、
生产原料、能源成本上升、环境资源约束加强等不利条件的挑战,未来一段时间内产业发展将持续低迷,对乙二
醇需求增速降低。但是,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乙二醇在防冻液上的应用量将会有
所增加。预计2014年我国乙二醇需求量将达到1100万~1150万t,届时产能为550.0万t/a,仍然存在较大的
市场缺口。
  从总体上看,世界乙二醇产能已经呈现过剩态势,北美和西欧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乙二醇的生产和消
费呈现减缓的发展趋势。中东和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的产能却得到极大的发展,尤其是中东地区大量以乙烷
为原料的低成本乙二醇装置陆续建成投产,改变了世界供需格局。因此,未来世界乙二醇行业的发展将主要取决
于中东和亚洲地区的发展。
  目前我国乙二醇产能相对较小,产量少,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成本高,且下游产品的生产开发起步较晚,经
济效益不佳,在国内外市场中缺乏竞争力。我国约94%的乙二醇用于生产聚酯,下游消费领域单一,同时纺织业
频繁遭遇贸易摩擦,如果聚酯生产受阻,必将对国内乙二醇产业造成冲击。美国、西欧和日本的一些乙二醇生厂
商已经开始致力于环氧乙烷衍生物的市场开发,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加大乙二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开发力度,
逐渐改变用途单一的局面,形成从生产到应用的有效产业链,以化解市场风险,促进我国乙二醇产业健康有序发
展。

表3  2010年我国乙二醇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   万t/a
        生产企业                 产能   环氧乙烷技术来源
中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         8.0        SD氧气法
中石油辽阳石油化纤公司            20.0        SD氧气法
中石油抚顺石油化工公司             6.0       Shell氧气法
中石油吉林石油化工公司            15.9        SD氧气法
中石化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4.0        SD氧气法
中石化扬子石油化工公司            26.2        SD氧气法
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公司            60.5        SD氧气法
中石化茂名石油化工公司            10.0       Shell氧气法
中石化天津联合化学有限公司         6.2       Shell氧气法
中石油新疆独山子石油化工公司     5.0        SD氧气法
南京扬子-巴斯夫有限公司            30.0        SD氧气法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32.0       Shell氧气法
内蒙古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        20.0    自主开发的煤化工艺
中石化镇海炼化公司                65.0      DOW化学工艺
中石化天津石油化工公司            36.0      DOW化学工艺
辽宁北方化学工业公司            20.0        SD氧气法
合计                           364.8    

        表4  2006~2010年10月我国乙二醇供需统计          万t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自给率/%
2006            152.34      406.13    0.09     558.38            27.28
2007            178.32      480.17    0.21     658.28            27.09
2008            186.80      521.64    2.94     705.50            26.48
2009            195.00      582.81    0.67     777.14            25.09
2010年1~10月         -      558.67    0.29          -                -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