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剧增 轮胎行业直面新挑战
□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 欧阳洪利
2010年刚过,我国轮胎行业就遭遇一个严峻的考验,生产轮胎的主要原材料天然橡胶价格暴涨,价格从2009
年1万元/t涨到当下4万元/t。据企业反映,生产成本急剧上升,上升幅度高达50%左右,企业反映已难以承
受。一方面,行业协会等组织积极呼吁国家在取消关税、投放储备胶等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利用
春节放长假,延长放假时间进行停产检修,以控制产能和减少用胶需求。这种情况似乎与2009年初经受全球金
融危机时部分企业减产停产有些类似,但当时是因为全球经济衰退市场需求偏弱所致,而现在是原材料价格暴涨、
成本大幅上升,企业已处于微利或亏损经营状态。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年统计,2010年轮胎企业利润下
降21.8%,亏损面达20.9%;今年1月份报表则显示利润同比下降37.6%,亏损面增至37.2%,这些数据背后
透露出很多信息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生产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
目前轮胎行业面临几个严峻形势:一是据专家分析今年天然胶价格将在高位震荡,推高工厂的生产成本,虽
企业已多次上调轮胎价格,但仍无法消化原材科涨价带来的成本剧增,据杭州中策董事长沈金荣说,目前轮胎企
业的生产成本增幅已超过40%;二是能源和人工成本上升,也抬高了工厂的生产成本;三是人民币升值、银行提
高汇率和加息也将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估计今年全行业效益将可能大幅下降,据轮胎分会统计,2010年行业销
售利润率已下降2.28%,比银行存款利息还要低是。因此对轮胎企业来说,过去只要生产就能赚钱的时代已成过
去。
换个角度寻找轮胎赚钱的“蓝海”
高成本时代已经来临,要想找到轮胎赚钱的“蓝海”,我们必须跳出轮胎行业,换个角度来看轮胎行业存在
的问题和寻求新的市场空间。
首先,从国内外轮胎市场的整体情况看,内外需求依然旺盛。
从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看,2008~2010年汽车产销量翻了一番。据专家预测今年汽车产销将达2100万辆, 2015
年汽车产量将达2300万~3100万辆。据公安部交管局去年10月份信息,全国机动车保有量1.99亿辆,其中汽
车保有量8500万辆,预计到2015年国内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4亿辆,至2018年要超过2亿辆。另外,如果中
国汽车报废率提高到5%,10年时间里将有现在的40万辆提高到1500万辆汽车要报废。因此,单从我国汽车工
业的发展和汽车消费市场的情况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内市场对轮胎需求存在很大的空间。
从对国外市场轮胎出口情况看,轮胎出口贸易虽然遭受美国特保案、欧盟的技术壁垒的影响,但我国轮胎出
口仍保持快速增长。据轮胎分会对45家会员单位的统计,2010年出口轮胎1.28亿条,比2009年增加18%,占
总产量42%;其中子午胎出口1.13亿条,比2009年提高17.9%,占子午胎总量44%;出口交货值达490亿元,
比2009年提高37%,占总销售收入32%。说明全球对轮胎需求空间还是很大的,需要我们一方面积极应对美国、
欧盟的贸易和技术壁垒,一方面调整出口战略布局,在保持传统出口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非洲、拉丁美洲、
中东、东南亚及南美洲等新兴市场,继续保持我国轮胎出口的良好势头。
其次,从低碳经济的发展和走向看,低碳中蕴含巨大发展机遇。
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会给国内轮胎制造业带来深刻的变化和压力。低碳经济将引发轮胎业五大变化,“节
能、环保、安全、智能、高效”的产品将主导轮胎消费市场,迫使轮胎制造企业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和优化升级,
实施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绿色发展模式。在行业内推行一个以用户为导向的低碳产品采购和低碳
产品消费模式,对轮胎企业来说,就是要打造好轮胎产业新的生产力。低碳产品既代表轮胎发展的方向,又有市
场需求。因此,谁调整得早,转向得快,率先推出市场需求的低碳、高效的轮胎产品,谁就会占领市场的制高点,
并在赚钱的“蓝海”中取得主动。
再次,从《轮胎产业政策》和“轮胎行业十二五规划”看,行业迎来了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机遇期。
2010年工信部出台的《轮胎产业政策》,是我国轮胎史上第一个《政策》。它不仅为轮胎行业转方式、调结构
指明了发展方向和构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还有助于防止行业盲目发展和低水平无序竞争,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
和可持续发展。应该说,现在正是我国轮胎行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最佳战略机遇期。同时“轮胎行业十二五规划”,
不仅指出和分析了目前国内轮胎行业存在的问题,如国内天然橡胶短缺,对外依存度过高,产量增速过大,对出
口依存度偏高;发展速度过快,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造成产品结构不合理,部分规格产能过剩;国内轮
胎制造研发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产品在国际轮胎大家庭分工中还属于中、低档;产业集
中度虽有所提高,但总体来看,还是偏多、偏散、偏小,尚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品牌等。从“规划”看,“十
二五”确实是我国轮胎产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们应对成本推进型通涨新挑战的关键时期。
多举措应对成本推进型新挑战
1. 控制产能过快增长,特别要控制部分结构性过剩产品的增长。目前轮胎总体产能过剩,据轮胎分会统计,
2010年会员企业库存比上年上升53.5%,其中子午胎库存上升63.96%,上升幅度大大高出产量和销售额的增幅,
表明供过于求的状况已比较严重(这里还不包括经销商的库存,据了解前一阶段因轮胎涨价因素,经销商曾纷纷
进货补仓)。因此各轮胎企业一定要根据市场需求以销定产,切忌盲目扩产增产,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2. 抓住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机遇期,加快调整轮胎产品结构和优化升级的步伐。以前是“量”的增加,
现在正是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大好时期。要抓紧研发,生产安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高性能轮胎,产
品从中低档向中高档发展,切实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 加强企业管理和采取技术节约、节能降耗措施,切实降低生产成本,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4. 重视品牌建设,鼓励大企业、大集团以品牌优势实施兼并、重组和走出去开设工厂,提高产业集中度和
品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和打造3~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著名品牌企业,在国际上真正成为中国制造
的品牌企业。
5. 继续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政策,帮助企业渡过目前的难关。一是希望国家储备局尽快拿出储备胶竞拍,以
遏制天然橡胶价格非理性上涨势头;二是希望国税总局能尽快取消进口天然胶20%的关税。其实现在正是取消天
然胶关税最佳时机,在高价天然胶的情况下,取消进口关税,既不会损害国内胶农的利益,又有利于国内轮胎等
橡胶制品工业的发展;三是希望政府努力落实《轮胎产业政策》,尽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轮胎行业准入条
件,2011年底前不再新建、扩建轮胎项目,防止企业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并把企业用于开发新技术、新
产品、新工艺的费用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切实帮助轮胎企业摆脱困境渡过难关,促进轮胎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