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线播报:
日本石化行业未遭受毁灭性打击
□ 本刊记者 朱良伟
2011年3月15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之后的第五天,日本三井化学中国总代表得丸洋(Hiroshi Tokumaru)
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之托,对日本石化工业受灾情况进行了说明。李勇武会长表示:“日本
地震牵动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心,希望能伸出援手与日本石化业共渡难关”。得丸洋先生对灾后日本
石化业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带来日本国内对灾情的最新报道资料。本刊记者整理如下,以期读者了解日本石化
业灾后情况,并对灾情过后可能对全球,尤其是对中国的石化业的影响有所预见。
日本石化业没有遭受毁灭性打击
三井化学中国总代表得丸洋介绍:本次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距离
仙台130公里。发生的原因是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一个很深的海沟,这些地区平时也有频繁的小震,
本次震动同时叠加形成了大震。震中附近的海岸线十分曲折,独特的地形也决定了风景秀美,但同时海啸来临时
海岸线不可避免的都受到了冲击。受海啸冲击最大的是包括宫古、気仙沼在内海边的几个县。
直接受到地震和海啸影响的主要是日本东北部,尤其是沿海地带。在沿海地带曲折的海岸线决定了没有大面
积的空地,也就没有建设大规模石化装置的可能。而日本的石化设施主要位于西部,没有受到直接影响。另外,
日本石化设施一般在建设过程中就以承受较强的地震为标准,基础设施在地震中没有遭受直接损害。总之日本的
石化业并没有遭受毁灭性打击。
鹿岛的石化联合装置是重灾区
据本刊调查,在地震和海啸的影响下,石化行业有两个工厂发生着火事故:位于千叶的COSMO石油公司的一
处炼厂因天然气储气罐发生火灾和爆炸而被迫停业;另一个是位于仙台的JX日矿日石能源公司的陆地用一部分
运货设备起火。其中仙台因距震中较近受影响较大。而千叶距离震中已经有相当距离,9级地震到千叶已经降到
约5级。千叶是日本重要的化工基地,聚集了住友化学、三井化学、出光兴产等众多公司的石化设施,除COSMO
石油公司的炼厂外,其它位于千叶的石化工厂都没有发生着火事故。
日本石化设施受地震和海啸直接影响的主要是位于鹿岛的石化联合装置:三菱化学在鹿岛的第一号乙烯以及
第二号乙烯设备停止运转,包括聚烯烃在内的成套设备也全面停止运转。生产设备的受损程度至今还没有进行确
认,轮船泊位等配套设备的一部分已经被海啸破坏;上游JX日矿日石能源的鹿島炼油厂、下游的各感应设备、
发电厂、工业用水等基础设施也基本上处于全面停止生产的状况。
乙烯等设备能够运转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但由于余震的危险性,目前还无法进行全面的检查、修复工作。
日本石化业受间接影响严重
据来自《日本化学工业日报》的消息表明,虽然石化行业受灾害直接影响不大,但沿海的金属、水泥、造纸
等原材料的生产厂停产。新日本制铁总公司在东日本太平洋沿岸自北向南建有3处制铁厂,分别位于岩手、千叶
和北海道。位于岩手县的釜石制铁所由于地震所引起的海啸进入了大量的海水,因此已经停产,码头上用来搬运
货物的起重机被严重损坏,基本上无法修复。釜石制铁所生产用于轮胎的增固材料、钢线等特殊的线状材料。钢
线是完全没有杂质的一种高级钢材,生产厂家很少。
住友金属工业公司的鹿岛制铁所包括两座高炉在内的全部设备已经停产,高炉、焦炭设备以及起重机等都受
到了损坏,这些设备何时能够进行修复使用尚不明确。鹿岛制铁所主要以生产钢板类产品为主,尤其是汽车、船
舶和电器用品中使用的各种机器钢板。该公司钢板产量的40%供给马自达公司,60%供给住友重机械工业公司。
与鹿岛制铁所相距不远的新日铁住金不锈钢公司位于鹿岛的物流网以及港湾设备受破坏情况不明,可能将长
时间停产。该厂生产汽车的排气系统部件等中使用不锈钢产品。
三井金属集团的八户生产厂位于青森县,主要生产锌,该厂受海啸影响厂内浸入约1米高的海水,目前还有
部分地方有积水,不可避免对电器系统有破坏。八户生产厂生产用于汽车用钢板的防锈剂中使用的锌材料。
日本不锈钢原料用镍铁的最大生产商是太平洋金属八户总公司,该公司的生产基地位于青森县八户市,该厂
设备的损坏程度还在调查中,何时恢复生产尚不明确。镍铁是用约20%的镍和80%的铁合成的金属,在化学设备
上被称作是“镍线”,在不锈钢以及合金钢的原料中使用。太平洋金属八户总公司镍铁的生产能力大约为4万t
(镍),占日本国内生产总量的50%。
日本的强震和海啸对日本的交通和供电网络破坏严重,必然影响石化业的检修和重新启动。对于工业界来说,
上游的钢铁、镍、锌等原料工厂停产,下游的汽车和电子行业受直接影响严重,例如因零配件供应不足不能生产
整车,整条供应链的断节必将对供应链重要一环的化工业产生间接影响。
另外,鹿岛石化联合装置的停产,导致从鹿岛进货的工厂必须寻求其它的供应商,其生产计划相应的需要调
整,从而可能影响工厂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