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反思日本核电事故:代价沉重的核电发展“安全课”
2011年11期 发行日期:2011-03-23
作者:任云峰
反思日本核电事故:
代价沉重的核电发展“安全课”
本刊记者 任云峰
    在地震之外,日本的核电站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更是牵动全球的目光和神经。除福岛核电站机组发生一系列爆
炸外,日本其他多座核电站也面临危机,国际社会对此予以高度关切。日本发生的核事故危机,为国内正如火如荼
开展的核电开发敲响了警钟——核电有风险,发展需谨慎!
    科学利用是好事,但不能忽视风险
    提及核能必然涉及一个物理概念——“链式反应”,即某些原子核分裂产生巨大的能量,其产物又引发反应延续。
比如U-235,只需要用一个中子打击一下,它就可以发生分裂,分裂成两个或多个原子核,产生巨大能量。同时,
本次分裂还会再产生更多个中子(假定2个),这2个中子再打到附近的2个铀核,这2个铀核会继续分裂并产生4
个中子,接着是8、16、32……,百万分之一秒内,中子倍增的过程可以发生81次,引起2后面跟24个零那么多
的铀核发生分裂,同时伴随有大量能量释放,而这个“反应”应用于军事就产生了核弹。
    但核电厂的反应堆则刚好相反,在反应堆中只有持续的链式反应,而没有倍增过程——在反应堆中,裂变释放
2或3个中子,但平均只有一个中子会打击某个核,触发一次新的裂变,所以反应不会加速。能量以不变的速率释
放出来,将水加热,产生蒸汽;蒸汽驱动汽轮机,汽轮机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除了燃料不同,核电厂做的事
情跟火力发电厂差不了许多。同时,由于核反应堆的燃料铀不纯,因此也没有能力产生原子弹式的爆炸。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第一座商业核电站投产以来,核电发展已历经50年,核装置不断更新换代,其安全性也
在不断加强。但“核电安全”往往犹如“飞机安全”,安全并不等于没有故障,一旦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核泄
漏对人员的影响表现为核辐射,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接触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
从而引起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其中
γ射线还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
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本次日本核电站核泄漏,被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包括I-131和Cs-137。I-131一
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而Cs-137会造成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核辐射对生物体的巨大伤害要
求发展核电要存万分谨慎,一刻也不能放松风险意识。
    合理发展是趋势,但不能盲目跃进
    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率较低,分布也不均匀,尤其去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5%,能源问题日渐凸显。
目前,中国核能发电能力为每年900万kWh,只占全国电力供应的约2.7%。为保证我国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核能
将成为必不可少的替代能源。发展核电可改善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同时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而
且,我国核电发展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截至目前,国内核电站的安全、运行业绩良好,运行水平不断提高,运
行特征主要参数好于世界均值;核电机组放射性废物产生量逐年下降,放射性气体和液体废物排放量远低于国家标
准许可限值。秦山一期核电站已安全运行14年,大亚湾核电站近年的运行水平与核能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当,运行业
绩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2007年,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准了发改委上报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该规划确定,到2020
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kWh;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亿~2800亿kWh。在目前在建和运行基
础上,新投产核电装机容量约2300万kWh。同时,考虑核电的后续发展,2020年末在建核电容量应保持1800万kWh
左右。据了解,当前我国正在运行的核电有11个机组,910万kWh的装机。发改委已经批准了11个核电项目、28
个机组,已经开工的建设有24个机组。我国目前在建的核电规模位居世界之首,到2020年核电装机可能会达到8000
万kWh,在世界上排第2位。
    发展决心没有问题,但比较令人担忧的是地方政府的“私心”——“一个核电站投资几百亿元,只要建在那,
不管谁来投资,几百亿元投进去了,经济肯定发展起来了。”过去我国的核电站大多建在沿海地区,一是因为核电站
需要大量的水进行冷却,靠近大海水资源丰富,大型核电机组运输也比较便利;二是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够承受
数百亿元的投资,以及适当的高电价。但在我国积极发展核电的背景下,内陆一些水资源丰富、三面环山、一面是
水的核电站选址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湖北、湖南和江西等内陆各省甚至一度为了争上内陆第一核电站而拼得“头
破血流”。据预测, 未来10年,中国将要修建的核电站规模达到其他国家总和的3倍,而且由于规划中的核电站大
多临近大型城市,万一发生核泄漏事故,可能导致成千上万的人遭受辐射。当然,日本受影响核电站采用的是二代
核电技术,我国目前推行的是安全性能最高的三代核电技术,不能一味将日本核电事故与国内核电发展类比,但是
没有技术是完美的,况且我国目前仍没有出台完善的《原子能法》,核电安全应急处理队伍也有待建设,公众参与和
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也存在滞后,这不能不令公众担忧。
    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站和1986年前苏联(现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事故,是核电发展史上最
严重的两次事故,事故引发人们对于核电的忧虑,此前已经“狂飙突进”了将近20年的全球核电发展也因此来了个
“急刹车”。本次日本核事故将必然对全世界核电建设、管理和监督产生影响。我国此前一段时间核电发展速度超乎
寻常,甚至有一定程度的冒进,日本核事故相信可以使我们的头脑更为冷静,我们也应从本次日本核事故中受到一
些警示。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