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过热势头已现 聚甲醛新扩产需思量
2011年14期 发行日期:2011-04-12
作者:任云峰
过热势头已现  聚甲醛新扩产需思量
□  本刊记者  任云峰
性能优异 备受追捧
   聚甲醛(POM)是一种多用途的通用型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类似金属的硬度、强度和钢性以及优良的机械
性能、电性能、耐磨损性、尺寸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耐疲劳性和自润滑性等性能,是替代金属,特别是铜、
铝、锌等有色金属及合金制品的理想工程塑料。目前, POM的下游消费结构为:汽车工业30%,电子电气工业20%,
工业器械12%,管道及喷灌设施10%,消费品10%,其他18%。同时POM还在很多新领域有所应用,如医疗技术、
运动器械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

全球产销增长强劲
    据统计,2009年全球POM产能已达到112万t/a,表观消费量达到110万t。2003~2009年全球POM产能年
均增速3.7%,表观消费量增长率为6.l%。未来POM消费增长将主要来自汽车应用中的轻量化部件以及日益增
长的消费品(如玩具)。预计全球POM需求的年增长率仍将保持4%~5%,其中以亚洲增长最快。
    世界POM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杜邦、塞拉尼斯、巴斯夫、三菱瓦斯化
学、日本宝理、东丽、波兰ZAT、台塑集团这几大公司产能占全球POM总产能的83%。
    1.美国  美国塞拉尼斯公司的工程聚合物分部泰科纳公司在Kelsterbach的9万t/a装置是世界最大的单系
列POM装置,加上其与日本大赛璐公司的合资企业宝理塑料公司,使大赛璐公司成为世界领先的POM生产商,拥
有产能33万t/a。同时,泰科纳公司已选择德国赫斯特工业园区建设工程塑料装置,建设14万t/a装置以替代
在德国Kelsterbach的装置,建成后这将是世界最大的POM装置。此外,塞拉尼斯公司和沙伯基础创新材料公司
于2010年4月宣布,组建合资企业沙特国家甲醇公司(Ibn Sina),将在沙特阿拉伯朱拜勒建设5万t/a POM装
置,将以Ibn Sina公司现有设施生产的甲醇为原料,该项目总投资预计为4亿美元,将于2013年投产。
   2.日本  日本POM产销量在亚洲占重要地位,但其本土需求增长缓慢。2009年日本POM需求量为8.7万t,
年增长率为1.0%,但产销量增长较快,并大量向外出口。主要生产商有宝理塑料公司、旭化成公司和三菱瓦斯化
学公司,合计产能为21万t/a,其中宝理塑料为15万t/a。2009年日本POM生产量达到19万t,以出口香港和
中国大陆为主。对外合资方面,三菱瓦斯化学在泰国与TOA的合资企业生产POM,产能为4.5万t/a;宝理塑料
在马来西亚的生产厂,产能为3万t/a。
    3.中国台湾  中国台湾长春石化公司与德国赫斯特公司、日本宝理塑料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台湾工程塑料公司
(台湾宝理塑料),2009年产能为4万t/a。台塑集团利用自有技术在嘉义建设装置,产能3万t/a。台塑集团同
时也是台湾地区最大的POM出口商,2009年出口占40%~45%。
    4.俄罗斯  Dynea公司在俄罗斯组建POM合资企业,在莫斯科附近Orekhovo-Zuevo将建设产能为40万t/a POM
装置,总投资为2000万欧元。
    POM生产商的发展机遇是汽车、医疗和电子市场等新的应用领域不断增长,尤其亚洲市场需求将强劲增长。

国内进入快速扩张期
    受电子电器、汽车等行业需求高速增长的拉动,2003年以来我国POM生产和需求均保持快速增长(见表1)。
2003~2009年产能年均增速达20.6%,2010年产能已达51万t/a(见表2)。但我国掌握POM生产技术、可进行
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不足10家,装置规模较小、产品牌号也很少。
   预计未来几年国内POM装置仍会不断增加。蓝星集团在上海建设20万t/a POM项目,目前两个阶段装置已
经建成,第三阶段能力为10万t/a,原计划于2010年底建成,目前尚未见投产信息。永煤集团开封龙宇化工三
期6万t/a POM项目已于2011年2月21日正式开工。
   2003~2009年我国POM产量年均增速达45.1%,表观消费量增长率为9.2%。2007年国外产品的大量涌入,
造成国内POM市场价格低于周边地区,进而引发国内POM出口量激增。2009年产量达到了18.47万t,表观消费
量为30.1万t,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预计2010年表观消费量将达到36.6万t。
    我国POM消费结构为:电子电器57%,日用消费品21%,汽车制造15%,机械工业5%,其他2%。与国外相
比,我国POM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比例相对较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POM行业的拉动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
    近几年国内POM消费增长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一是POM材质的零部件出口,带动国内消费量增加。据统计,
我国进口POM中,来进料加工比重逐年增加,而一般贸易不足30%;二是POM消费领域逐渐与国际趋同,加速了
国内消费量增加。近两年,随着汽车、建筑、家用电器、农业灌溉等下游产业快速发展,国内POM树脂消费领域
逐步扩大,汽车等新的重点消费领域正在兴起,因此消费量正持续快速增加。

表1  2003~2010年我国POM生产和消费      万t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估计)
产能/万t·a-1    15.5    17.5    30.0        51.0    
产量            12.1    13.1    18.4        20.0    
进口量            22.4    17.9    16.2        22.3    
出口量            12.0     4.3     4.5         5.4    
表观需求量        22.5    26.7    30.1        36.6    

          表2  2008~2010年我国POM生产企业产能   万t/a
生产企业                          产能                技术来源  技术类别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云南云天化股份公司            5        6         9        波兰ZAT        共聚
上海蓝星化工新材料厂        4        6        10        香港富艺    共聚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        -        4         4        香港富艺    共聚
新疆库尔勒香梨股份公司        -        4         4        波兰ZAT        共聚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            -        -         6        香港富艺    共聚
中海油天野化工股份公司        -        -         6        波兰ZAT        共聚
永煤集团开封龙宇化工公司    -        -         4        香港富艺    共聚
宝泰菱工程塑料(南通)公司    6        6         6        宝理        共聚
杜邦-旭化成POM(张家港)公司    2    2         2        旭化成        共聚
合计                        17        28        51


生产差距仍存 盲目上马不足取
    总体看来,POM需求增长趋势比较乐观。但是值得警惕的是,由于POM的生产原料甲醇易得,且产品附加值
高,因此进入该行业的企业仍在逐年增多。一些地方政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更是不遗余力鼓励企业上马,因
此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开展POM项目前期工作的内外资企业仍将不断增加,短期内产能急剧增大,未来几年供大
于求的局面将不可避免。
    POM生产工艺复杂,装置规模又小,其成本高于一般通用树脂,价格也偏高,一般没有大宗用户,产品用量
大多以十吨、百吨计,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国际消费量比较稳定,国内消费量可替代进口的产品较少,因此不具
备放手大发展的市场条件。目前我国POM消费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东,其中广东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70%,
市场比较集中,不宜在全国遍地开花到处建厂。
    POM是高技术产品,技术制约性强,国内市场主要由进口产品占领,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国内目前只有少数
企业能够掌握生产技术,正式生产POM的企业产品品种少,其中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只能生产几个牌号的产
品,上海蓝星新材料公司也只有10余个牌号,而国际主要跨国公司都有30~40个牌号可以选择。而且,国内市
场上90%的产品都是通用型号的产品,这同国外也有差距,国外改性产品的应用比例较高,改性产品的应用量在
30%以上。因此,无论从生产规模还是品种看,国内POM生产技术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同时,工艺技术尚
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加工POM,国外一般要用模温控制器,而国内一般很少有企业使用,此外国内模具的加工技
术同国外比也有巨大的差距,如何避免这些差距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POM应用的关键所在。
    在近期一系列项目建成后,国内市场空间余量将很少。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即使内资企业引进技术并建成
装置,但由于产品牌号少,竞争力仍有待加强。因此,应审慎对待POM项目建设的过热之势。POM虽属国家鼓励
发展的高技术产品,在目前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考虑到国内原有POM工业竞争力弱、市场份额小的具体情
况,有关部门及相关协会有必要按现行产业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审慎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对有引进技术来源的内
资企业重点支持,鼓励其尽快形成规模化产能。同时,建议国内其他拟建POM项目的企业充分了解我国POM工业
整体现状,并根据目标市场情况和自身的竞争力安排项目,待项目批准后再与外商进行详细技术谈判,避免无效
投入人力和财力。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