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二五”
染料工业发展关键词: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随着世界制造业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呼声和压力越来越大,产品及其供应
链的绿色化和低碳化是世界各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着巨大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环保压
力,染料工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必须由依靠资源投入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驱动转变,由注重经济规
模向注重发展质量转变,由高碳增长向低碳增长转变,由损害生态环境的增长向环境友好增长转变。理清科学发
展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我国染料工业“十二五”时期面临的首要任务。适逢“十
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之时,本刊采访了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秘书长田利明,请他为我们解读我国染料工业“十
二五”发展方向。
周刊:我国染料工业“十一五”期间成果斐然,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染料生产国。“十一五”期间我国染料工
业发展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
田利明:“十一五”期间,我国染颜料工业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平台,技术创新、环保安全、综合利
用成为企业发展自觉行动,特别是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染料工业在观念上发生了重大转变,从重视数量
的发展逐步转变为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的绿色化发展,为染料工业提升整体水平,迈入世界
强国奠定了基础。
当前我国染料工业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产品生产、出口、消费数量居世界第一;②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③
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大提高;④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集团化发展模式凸显;⑤产销量和出口贸易稳步增长;
⑥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品牌建设得到关注;⑦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升;⑧全球化发展开始推进;⑨节能减排成效
显著。
周刊:我国染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发布,制订这一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田利明:我国染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制订的基本原则有以下4点:
1.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振兴相结合。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
产成本,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环保型产品比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增加有效供给,满足市场需求。
2.坚持解决当前问题与着眼长远发展相结合。标本兼治,既要着力解决当前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保障产业
平稳运行;又要着眼长远,按照重点跨越、引领未来的要求,增强发展后劲。
3.坚持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大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强化技术改造,促
进染颜料产业技术的系统化和集成化;加强关键和前沿技术研发,增强自主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4.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
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实施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周刊:“规划”为我们勾画的我国染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蓝图是什么?
田利明:“十二五”时期我国染料工业发展的关键词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按照
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染料工业的发展目标是: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建成染料强国。“十二五”期间,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工艺技术、生产装
备和检测设备水平,加强品牌建设和应用技术服务,推动管理和营销模式的现代化,并计划以总量3%~3.5%、
工业总产值8%~10%的增长率发展生产,使染料工业整体水平位列世界前茅,初步建成染料工业强国。
2.促进低碳绿色经济,减排总量再降10%。“十二五”期间大力开发和推广清洁生产工艺、低资源消耗技术
和循环利用技术,到“十二五”末污水排放量和COD削减量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降10%,分别占行业总量的
15%和18%,基本建立低碳、绿色、循环经济体系。
3.创新高品质产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十二五”期间创制以环保节约型和高性能型染料、有机颜料
与助剂为代表的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初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体系和技术体系。
4.“十二五”期间要加强研发平台建设、主要企业科研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达到3%~4%,拥有高素质、专
业化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
周刊:“规划”总体布局遵循什么原则?布局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田利明:总体布局的原则是采取各种措施和产业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向化工园区内搬迁及必要的合并或联合,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染料工业园,形成产业集群,促进染料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和提高“三废”治理
水平。同时,鼓励企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和联盟。其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
1.进一步提高大中型企业或优良资产的竞争力,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染颜料产品。要科学
控制新增量,严格禁止高污染、低端产品重复建设。同时,要大力改造“存量”,淘汰落后的高污染、高能耗工
艺和装置,积极推动低能效设备(系统)的节能改造以及能量梯度利用优化,使整个染颜料工业的产业结构得到改
善和优化。
2.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艺,从源头着手,采用新型合成技术,使化学反应向理论分子比方向进行,提高原
子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商品化和应用领域的研究,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变目前工业内无序竞争的状态,
提高工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3.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理念,依靠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为迈向世界染料生产强国建立基础,完成我国染颜
料工业由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的转变,实现我国染颜料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周刊:根据“规划”,我国染料工业“十二五”期间将引导企业和市场向哪些重点方向发展?
田利明:“十二五”期间我国染料工业的发展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技术创新、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纺织印染工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对染颜料及助剂产品的质量、品种和安全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兴
产业,如汽车工业、信息产业、新能源、国防和医疗卫生等部门都对染颜料品种提出了高技术含量的要求。
染颜料技术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染颜料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原始创新,依靠自主创新增强工
业核心竞争力。
2.实施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与突破,提升染料工业整体水平
目前染料工业的磺化、硝化、硝基还原、碱熔等四大关键共性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染
料的生产工艺复杂,物耗能耗水耗高,废渣废液废气多,治理达标难度大,已影响到染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
须进行工艺技术创新,加快使用高新技术,努力提高资源、能源、水源的利用率,推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三废
产生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思路。
“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开发的高新技术有催化技术、三氧化硫磺化技术、连续硝化技术、绝热硝化技术、
定向氯化技术、组合增效技术、溶剂反应技术、循环利用技术,取代光气等剧毒原料的适用技术等,特别是催化
技术,它是目前染料清洁生产工艺中发展最快的绿色制造技术,也是原子经济反应技术,其中包括骨架镍催化加
氢还原技术、相转移催化技术、分子筛催化技术、非晶态镍催化技术、金属化合物催化技术、酶催化技术等。
此外,组合增效技术是高新商品化技术,对染料工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先进环保适用技术的开发
也是染料工业加快适用高新技术的重要内容,如持续高活性铁床技术、树脂吸附技术、渗透膜技术、湿式催化氧
化技术、离子交换萃取技术、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生化技术等。
3.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到“十二五”末,我国染料工业保持合理的规模,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发挥区域优势,优化区域
布局,形成若干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上下游一体化的企业集团,满足纺织化学品的需求;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提高染颜料工业整体装备水平和自动化控制水平,强化清洁生产工艺和综合循环利用,
使有限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进而有利于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
调整产品结构,改变低档同质和低价格竞争,真正实现以优质优价占领市场,逐步提高我国染料市场值占全
球总市场值的比例,核心包括两个方向:一是科学控制新增量,即禁止高污染、低能效项目的上马,积极鼓励清
洁工艺项目的建设;二是大力改造“存量”,即淘汰落后的高污染、高能耗工艺和装置,积极推动清洁工艺和低
能效设备(系统)的节能改造以及能量梯度利用优化。
4.提高产品质量,推进品牌建设
“十二五”期间,染料工业绿色化、高端化、品牌化将成为发展的亮点。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增长方式和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国内品牌体系建设和国际化品牌建设,鼓励企业
坚持走以质取胜、自主创新、促进自主品牌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
牌产品,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集团,通过国际市场品牌
的提升,增强市场控制能力。
5.开展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促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推广
作为传统精细化工的染颜料工业,降低“三废”排放量和提高治理水平已成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绿色、
安全、环保是工业整体发展的目标和责任。
染颜料工业开展清洁生产主要有三个方面:①针对生产过程中排污量较大的中间体,采用催化技术、相转移
催化、三氧化硫磺化等技术替代铁粉还原工艺或硫化碱还原工艺;②开发和采用绿色原料路线,替代三废生成量
大、污染严重的原料路线;③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如膜分离技术的应用,萃取与反萃取技术,废硫酸、废
碱综合回收利用等,在节约原料和资源的同时,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实施过程控制、中控跟踪和生产装置的优化组合
染颜料生产过程的DCS控制和中间控制对稳定生产、提高质量、节能减排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生产过程
的DCS控制是不容忽视的工艺创新内容,到“十二五”末,磺化、硝化、硝基苯还原等10~15条生产工艺将实
现DCS控制。规模以上的企业都将采用液相色谱等仪器进行中间控制,努力作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水源
和环境代价来实现最大的经济产出。
7.注重染颜料以及助剂的精细化研究和商品化研究,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专用助剂的研究及加和增效技术的研究是商品化加工的软件,商品化加工装备是商品化加工的硬件,需要加
大研制力度,解决核心技术,如水性涂料、水基印墨、户外广告喷绘印墨用颜料剂型以及数字喷墨印花用超细颜
料墨水;新型反应设备如微型反应器、连续挤水转相设备、高效分散体粉碎技术、临界液体微细化技术、高压匀
质机、膜分离设备等; 功能性颜料品种的研制, 光电导材料、照相调色剂、液晶显示器(LCD)用的滤色片等,
高性能荧光杂环类有机颜料品种等。
8.深化应用技术研究,实行差异化技术服务
“十二五”期间,要重视染料、有机颜料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调整与改变分子化学
结构,粒径大小、形状,粒径分布,粒子表面极性,通过深加工及添加特定助剂或表面改性剂,使应用性能最优
化。开发包括聚合物分散剂、有色的有机颜料自身衍生物及无色的表面极性调整剂等专用染料、有机颜料相关助
剂与添加剂或表面改性剂。
技术服务将成为企业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要重视染料、有机颜料后续应用性能检测与评价,重视应用技术的
开发,评价产品内在质量和安全质量,通过核心技术调整,改进产品的应用性能,重视应用技术研究、人才引进,
提升应用技术服务水平,这将对染颜料市场的开拓与产品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加快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拓展向外发展空间
加大谋求海外市场发展的力度,要鼓励有实力的染颜料企业走出去,通过合资、合作、兼并与收购等资本运
作,开拓国际市场并推动本土化进程,实现更多的中国跨国染料公司。
10.加强工业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展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间桥梁与纽带作用,完善行业协会的职能和能力建设,
加强行业的管理和引导,加强企业运行情况统计,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服务,开展职业培训,利用网站和刊物,
及时将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动态进行发布,宣传和推广成熟、实用的节能减排新技术,促进行业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