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盛首席执行官贺德满博士寄语“高科技塑料年
更轻松的生活、更大的灵活性、更广阔的设计空间以及对气候和环境进行更好的保护,都离不开高科技塑料。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工业领域,特别是汽车、电子以及建筑行业,均不断加大对这一创新型材料的应用。高科技
塑料具有如此显著的优势,却没有引起社会大众的足够关注。
2011年是“朗盛高科技塑料年”,朗盛将特别关注高科技塑料产品,同时提供有关高科技塑料的广泛信息,
包括其应用领域、优势以及高科技塑料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所做的贡献。我相信,“朗盛高科技塑料年”将使这
些神奇的材料走出默默无闻,成为众人瞩目的SUPER STAR。
国内工程塑料产业 发展现状与“十二五”展望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筹)理事长 杨伟才
回望——“十一五”关键词
主旋律:发展
“十一五”是我国工程塑料行业发展变革的重要时期,五年间,工程塑料市场逐步壮大,现已形成了拥有树
脂合成、塑料改性与合金、助剂生产、塑机模具制造、加工应用等相关配套能力的完整产业链,产品种类更趋丰
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应用水平显著提升,现已成为化工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五年间,一大批优秀的树脂合成、改性塑料企业脱颖而出,大型跨国公司不断进入并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科技进步方面,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聚芳醚酮树脂的制备、聚苯醚改性及应用技术、高端尼龙制备及后加工
技术、聚碳酸酯合成和工业化技术等7个工程塑料项目得到了产业支撑计划的重点支持;自主研发的聚酰亚胺聚
合技术、聚苯硫醚合成与工业化技术等实现了重大突破,万吨级聚苯硫醚装置、聚甲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等都
体现了我国工程塑料行业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发展水平;改性塑料和树脂合金方面的部分产品指标接近国外先进
水平;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得以培养和锻炼;一批企业借助投融资平台,实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初步建立和完善,
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金融危机:迎风挺立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石化产业受到较大冲击。在这一背景之下,国家适时出台了
《石化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随后,石化工业联合会发布了《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后工
程塑料、氟硅材料等高新产品自给率应进一步提高。
回顾“十一五”,2006~2007年间,我国工程塑料市场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2008~2009年增速
放慢,但也仍然保持在7%~8%左右。正是工程塑料行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抗风险能力的特点,使得在席
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袭击下,瞬息万变中依然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势头。随着全球经济及国内下游行业的进一步
回暖,2010年我国工程塑料需求继续增长,估计市场消费总量达到235万t,同比增长7.7%。预计到2015年我
国工程塑料总需求量可达380万t,未来五年国内需求年均增速约11%。
现状——合金发展快、竞争趋激烈、原料为软肋
目前,国内工程塑料产业呈现出几大特点,即合金发展快、竞争趋激烈、原料为软肋。近年,我国树脂合金
和改性塑料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部分产品在技术和质量指标方面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涌现了一批以广东金
发、山东道恩、上海锦湖日丽为代表的大中型企业,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
在树脂方面,国内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特色的大型企业集团,如中国蓝
星、云天化集团、中平能化神马实业、得阳科技等;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国有大型石化企业也正积极拓展工程
塑料产业版图。众多跨国公司,如拜耳、帝人、三菱、宝理、旭化成、杜邦、帝斯曼、泰科纳、沙特基础工业公
司、英威达等,也已进入我国的工程塑料领域,总体竞争态势日趋激烈。
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部分国产树脂产品在质量、牌号的丰富性以及应用水平等方面较国外先进水平
依然存在不小差距。由于树脂本身质量水平以及认证认可方面存在壁垒等原因,国产树脂很难进入汽车、电子等
高端市场。
1. 聚酰胺(PA)
2010年我国PA工程塑料需求量估计超过40万t,到2015年,需求规模将有望超过80万t。目前国内PA6
工程塑料供不应求,价格不断攀升。改性行业生产规模超过万吨的企业已经超过35家,竞争比较激烈。PA66工
程塑料受制于生产规模,需求量虽大但国产产品供应量少,主要生产企业仅有中平能化神马实业一家,该公司近
年在江苏和福建分别兼并了1家企业,目前总产能约16万t/a。山东瀚霖公司与郑州大学合作的长碳链PA1212
产业化项目正处于工程建设阶段,合作开发的产品还包括耐高温半芳香尼龙,有望替代PA11、PA9T等同类进口
产品。外资方面,美国英威达公司已选址上海,建设己二腈、己二胺和PA66装置,计划2012年开工,有望在2014
年投产。
原料方面,应主要解决好己内酰胺与己二腈的开发与生产问题,己内酰胺需突破产能瓶颈,扩大生产,己二
腈需尽快实现国产化,目前国内PA66生产所需己二腈仍全部依赖进口。神马实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的丁二烯
法生产己二腈现已步入中试阶段,工业化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
2. 聚碳酸酯(PC)
2010年我国聚碳酸酯需求量估计达108万t左右,到2015年,需求规模将有望达到180万t左右。产品主
要应用于光学器件、光存储材料、建材等领域。目前,国内主要的PC供应商中,内资企业仅有甘肃银光一家,
产能为5000t/a,上海拜耳及帝人PC合计总产能达33万t/a,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十二五”期间,国内
在建或拟建产能有约80万t/a,其中包括上海拜耳20万t/a扩建项目、帝人三期PC 6.5万t/a扩建项目、三菱
化学与燕山石化合资6万t/a新建项目,三菱瓦斯化学位于上海的8万t/a新建项目以及中沙天津26万t/a新
建项目等,吉林石化也计划新建生产装置。
光气法PC工艺具有潜在的环保风险,但相对非光气法工艺路线而言,其产品分子量更大、产品纯度更高,
故仍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有些应用领域非光气法产品不可代替。目前国内烟台万华和甘肃银光公司分别以其光气
法MDI与TDI工艺技术为基础,进行国产光气法PC合成的中试试验,烟台万华计划在试验基础上先期新建5万
t/a生产线,预计“十二五”期间能够实现工业化。
3. 聚甲醛(POM)
2010年我国POM产能约为50万t/a,相比2009年有了较大的提升,产品已经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因此“十
二五”期间新上POM装置应慎重。云天化、上海蓝星化工新材料厂、内蒙古天野化工等是国内主要的POM供应商,
其主要引进波兰ZAT及香港富艺的工艺技术,产品质量与种类较宝理及杜邦/旭化成等外资企业还存在差距。
从国内的POM消费构成看,汽车制造只占15%,电子电气和日用消费品占据了78%的消费量,与国外相比,
我国POM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比例相对较低,由于产品质量以及认证壁垒的限制,现应用的也以国外高端产品居多。
为扩大POM在汽车零部件方面的应用,应着力加强改性研究,并注重产品认证和标准体系建设。
4.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
PBT是热塑性聚酯工程塑料的重要品种,电子电气、汽车等产业的发展拉动了PBT的需求。2010年国内PBT/PET
工程塑料需求量约为30万t,预计2015年需求将达到45万t以上。主要生产商为南通星辰、仪征化纤、长春化
工、新疆蓝山屯河、江阴和时力等,总产能约32万t/a。PBT的主要应用领域现多为低压电器,发展方向依然是
改性,如玻纤增强、无卤阻燃等。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热塑性树脂的重要品种,PET工程塑料现应用量较PBT小,其工程化需要通过玻纤增强
以及添加一定助剂进行改性,但由于PET成本较低,经改性后能够满足部分应用需求,故有一定的市场空间。PET
树脂工程塑料化对于缓解国内PET整体过剩的矛盾,开辟新应用领域将起到一定作用。
5. 改性聚苯醚(MPPO)
2010年我国改性聚苯醚消费量约8万t,目前仅有中国蓝星位于山西芮城的一套1万t/a PPO装置,产品质
量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PPO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经过改性才能使用,因此国内生产企业正逐步向
mPPO一体化方向发展。今后该领域应进一步改进树脂合成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改性研究,进一步拓展市场。
6. 特种工程塑料
2010年我国特种工程塑料消费量约10.5万t。目前除液晶聚合物(LCP)外,其他主要品种国内均能生产,
部分树脂产品具有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聚苯硫醚(PPS)方面,经过长期的摸索,四川得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苯硫醚树脂,建设了万吨级装置。产品包括工程塑料及纤维,主要应用于替代金
属作零部件及制造耐高温环保滤尘袋;吉林大学吴忠文教授领衔研发的聚醚醚酮(PEEK)树脂在成功实现产业化
后,校方已将该成果转让给赢创德固赛公司。此后该研究组还成功研发了聚醚醚酮酮树脂。“863”项目的科技攻
关成果与生产实践,为国内聚芳醚酮树脂产业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7.(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ABS又称准工程塑料。随着汽车和个人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ABS树脂及其系列树脂合金产品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2009年国内ABS树脂消费量达390万t,2010年约420万t,预计到2015年需求量在550万t以
上,市场前景较好。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采用乳液接枝法工艺,今后的发展趋势是连续本体法,该法在环保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工艺流程得以简化、投资相应减少。目前新上项目,如天津渤海化工、上海华谊、盘锦双兴等均采用连续本体法。
其次,ABS正从通用型向专用料,从单一树脂向共混、改性、合金化方向发展。PC/ABS合金实现了PC、ABS性能
互补,被称为合成树脂“第一合金”。PA/ABS、PBT/ABS、PVC/ABS和用玻纤、特种纤维增强的ABS以及添加各种
助剂制成的阻燃、耐热、抗静电、高流动性、高光泽等各种改性树脂,大大改善了ABS的品种和质量档次,满足
了市场各方需求。装置方面正向大型化、一体化方向发展。由于原料、技术方面原因,进入门槛高,故ABS树脂
生产一般是大型企业。为提高竞争力,装置规模向40万~50万t/a进军的同时,还在延伸产业链,一头向原料,
另一头向改性、合金化方向发展,以直接满足客户的需要。
展望——战略产业瞄准高端
明确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颁布。《决定》
明确指出,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
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从国家政策层面对于工程塑料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可以说,今后
若干年工程塑料产业发展将乘着这股春风,实现跨越式发展。
提纲挈领:“十二五”行业发展要点
“十二五”时期,石化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化工新材料产业作为今后石油和化学工业新增
长点,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行业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结构性矛
盾依然比较突出,整体竞争力还有待提升等。在前期大量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建议工程塑料行业立足高端、特
色、专用化发展方向,并在“十二五”时期着重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加强功能型、专用化的工程塑料新产品及其应用研究;
(2)进一步推动PC、长碳链尼龙、耐高温尼龙、LCP的研制开发;
(3)积极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芳醚酮、PPS、聚苯醚等产品的加工应用,扩大市场;
(4)提高POM和热塑性聚酯的产品质量,增加品种,加强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
(5)加快树脂功能改性与合金化;
(6)鼓励发展环保型改性材料和新型阻燃材料;
(7)解决己内酰胺、己二腈、双酚A,对二氯苯等原料供应瓶颈。
他山之石:完善产业链
从朗盛、巴斯夫、拜耳、DSM、三井、三菱等诸多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来看,他们呈现出了一个共同特点,
即从树脂原料到助剂生产和改性加工,再到制成品,实现工程塑料产业链全覆盖,能够根据下游应用领域的实际
需求反馈,及时地对树脂聚合以及加工工艺进行调整,具有产品高性能和快速反应的特点。
反观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内合成树脂产业在过去的五年间取得了长足发展,通用产品的自给率不断提高。同
时,来自中东地区的廉价通用合成树脂正对我国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加之未来若干年国内新建和扩建石化及煤制
聚烯烃项目仍将处于投产高峰期,通用合成树脂产品即将进入微利时代。因此,发展高端、专用化的工程塑料产
品以及功能性的高分子材料,必将成为大公司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整体利润率的最佳途径之一。
树脂原料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工程塑料产业进一步突破的瓶颈,若要实现突破,需要资金、技术、原料、品牌
和销售网络方面的投入与支持,而这正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化工集团等国有能源化工集团公司的优
势所在。建议上述公司更为积极地介入工程塑料行业,在首先解决“有无”问题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完善产
业链条,与国内快速发展的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电子等行业实现配套。同时还要鼓励和引导上下游产业间的
兼并重组,支持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发展,形成国有、民营、外资共同支撑的良性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