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点化工产品市场分析336
中国蛋氨酸变革进行时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 姜艳艳
全球生产集中度高 欧美占主导地位
蛋氨酸是米勒于1921年从酪蛋白的水解物中发现的,1928年巴杰首次成功合成蛋氨酸。1948年,德国德固
赛率先采用工业合成方法生产DL-蛋氨酸,从而开辟了工业化生产蛋氨酸的新途径,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西方
工业国家才开始大规模建设蛋氨酸生产装置。由于工艺路线长、技术比较复杂、装置投资较高,长期以来全球蛋
氨酸的生产都控制在美、日、法、德等少数几个国家。
截至2010年底,全球有多家蛋氨酸生产企业,产能最大的是德国赢创德固赛,其次为美国诺伟司、法国安
迪苏和日本住友化学等,这几大公司约占世界蛋氨酸总产量的97%左右。由于关键技术被垄断,其他国家蛋氨酸
生产发展缓慢。2010年,全球蛋氨酸总产能约为100万t/a,主要集中在美国、比利时、日本、法国、西班牙和
德国,其中美国为全球蛋氨酸第一大生产国,产能约为38万t/a,比利时为20万t/a,日本为11万t/a,法国
为10.5万t/a,西班牙为10万t/a,德国为6万t/a。亚洲是当前世界主要蛋氨酸消费地区,其产能仅占全球总
量的13%左右。2010年世界蛋氨酸的产能布局见图1。
国内技术瓶颈获突破 产业变革现曙光
20世纪80年代末,天津化工厂从法国罗纳普朗克引进了一套1万t/a的饲料级蛋氨酸生产线,是我国第一
套饲料级蛋氨酸生产装置。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装置的设计能力一直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在90年代末期年产
量最高曾达到4000t,产品质量和成本与国外水平相比差距不大,但最终因为工艺、环保及生产安全隐患等问题
于2000年3月停产,从此我国饲料级蛋氨酸的生产陷入停滞状态。2009年1月重庆紫光天化蛋氨酸有限责任公
司(以下简称重庆紫光)和天津渤天化工有限公司(原天津化工厂)签订饲料级蛋氨酸项目合作协议,对原有1
万t/a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及工艺优化后,在重庆开工建设1万t/a饲料级蛋氨酸项目。2010年6月项目建成试投
产,9月产品面世,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成为目前国内惟一一家生产饲料级蛋氨酸的企业。至此,历经近10年的
时间,我国终于突破技术难关,再次建成了万吨级规模的饲料级蛋氨酸生产装置,并成功投产。
2010年,我国仅一家饲料级蛋氨酸生产企业,医药级蛋氨酸生产企业约20多家。表1列出了我国2010年主
要生产商名单,重庆紫光、南宁德固赛美诗药业和冀州华阳化工等公司都是我国蛋氨酸的主要生产企业。由于我
国蛋氨酸研究、生产起步较晚,生产技术尚不发达,国外厂家又对关键技术进行垄断,因此国内生产装置在技术
水平、规模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同时,重庆紫光在2010年9月才开始试投产,且投产初期开工
率较低,2010年供应量较小。而现有医药级蛋氨酸生产企业考虑到成本、用量较小等因素,大都以进口饲料级蛋
氨酸作为原料,进行分离提纯来获得医药级蛋氨酸产品。因此,2010年我国在蛋氨酸的生产上基本没有自主权,
严重依赖进口。据统计,2010年我国蛋氨酸总产能约为13600t/a,产量为3400t,表观消费约11万t,进口依
赖度为98.1%。
目前,重庆紫光蛋氨酸设备的投产虽然还无法满足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但却是蛋氨酸国产化的重要里程碑,
对于中国蛋氨酸的长远发展意义非凡。而且重庆紫光二期5万t/a饲料级蛋氨酸装置已开工建设,2012年建成后
将有效缓解国产蛋氨酸供应紧张问题。
2006年1月,世界第三大蛋氨酸生产企业安迪苏被中国蓝星成功收购。安迪苏是当今世界上惟一一家可同时
生产固/液两种蛋氨酸的企业,具有21.5万t/a的生产能力,拥有成熟的生产技术。这一并购的成功实现,标志
着我国拥有了成熟的蛋氨酸生产技术。2010年4月,蓝星安迪苏在南京开工建设14万t/a液体蛋氨酸项目,未
来这一项目的顺利建成,将有效解决我国蛋氨酸严重依赖进口的问题。
表1 2010年我国蛋氨酸主要生产企业统计 万 t/a
公司名称 区域 产能
重庆紫光天化蛋氨酸有限公司 西南 10000
冀州华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华北 1000
湖北省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南 500
南宁德固赛美诗药业有限公司 中南 400
蓝星安迪苏南京有限公司 华东 140000(拟建)
四川和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西南 100000(拟建)
长春大成集团 东北 200000(拟建)
产业发展迅速 面临变革洗牌
如果我国蛋氨酸项目的实施建设顺利,以及见诸报端的招商项目可以实现,预计2015年我国蛋氨酸总产能
将达到30万t/a,产量约为18万t,完全可满足国内市场的实际需求,并将逐步发展成为世界蛋氨酸的主要供
应国之一。
自粮食生产多年大丰收以来,我国畜禽饲养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在短短十几年间已成为仅次
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饲养国。蛋氨酸作为动物饲料的必须营养剂,近年来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其消费量一直保持
上升势头。2006年,我国饲料产量约为1.1亿t,当年蛋氨酸消费量约为8万t,2010年饲料产量1.56亿t,蛋
氨酸消费量约11万t,年均增长率8.3%左右。未来,根据国家“饲料工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
预计2015年我国饲料总产量约为1.78亿t,若完全采用蛋氨酸为营养添加剂,则需要消耗蛋氨酸18万t左右,
再加上医药及其他领域的消费量,预计2010~2015年蛋氨酸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0.4%,行业处于快速发展
阶段。
综上所述,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重庆紫光在国内市场还无话语权,面临国外四大巨头产品的激烈
竞争,市场份额极低。未来,随着重庆紫光二期5万t/a以及蓝星安迪苏南京公司14万t/a蛋氨酸项目的建成
投产,我国蛋氨酸产业即将发生重大变革,市场供应将面临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