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萤石:保护资源 迈向高端
2011年32期 发行日期:2011-08-16
作者:罗亚敏
萤石:保护资源 迈向高端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   罗亚敏
  萤石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冶金、化工和建材三大行业,其次用于轻工、光学、雕刻等领域。其中冶金级萤石
主要用于炼钢、化铁和铸造,酸级萤石主要用于生产氟化氢。在建材工业中,萤石主要用于制造陶瓷、水泥、玻
璃等。

  一、资源供应趋紧
  全世界现探明萤石基础储量约4.7亿t,保有储量2.3亿t,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墨西哥、南非、肯尼
亚等国,2010年全世界共生产萤石近700万t。按现在的开采速度,预计全世界萤石保有储量还可使用33年。
我国萤石保有储量位列世界第三,而基础储量居世界第一位(1.1亿t),全国20多个省(区)内均有不同规模
的萤石矿床。由于矿石品位和开采成本等原因,我国萤石生产主要集中在湖南、浙江、内蒙古、江西、云南和福
建等6省(区)。国内萤石生产企业大部分为小型乡镇企业,在比较正规的生产企业中,能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
酸级精粉的企业有40余家。
  近几年我国萤石消费结构总体上保持稳定,冶金、化工、建材行业占绝大部分。21世纪初始,建材行业曾占
到我国萤石消费量的30%以上,近年随着氟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其所占份额逐渐减小。2010年,我国共生产萤
石约480万t,同比增加25%,其中块矿和粉矿的比例为1∶2;共消费萤石430万t,同比增加17%。其中氟化工
(含氟化盐)的消费量占将近一半,冶金工业占1/3,余下的在建材工业中消费,约占15%。按2010年的开采速
度,预计我国萤石保有储量仅能供给到2017年;基础储量虽可供给到2032年,但考虑采矿回收率此年限可能会
缩短。
  鉴于国内萤石资源过快消耗,政府已逐渐重视萤石资源的保护问题。2010年2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
《萤石行业准入标准》,对萤石的开采规模、开采回收率等做出了明确规定。4月20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2010
年高铝黏土矿、萤石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确定 2010年全国萤石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100万t(矿
石量),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萤石开采的总量控制指标。5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0年全国高铝耐火黏
土、萤石分省(区、市)生产控制指标》中将萤石生产控制指标分别规定为萤石块 471万t、萤石粉244万t。
但因为粉矿指标不够而块矿指标过多,指标在各级传达、分配时难以满足一些企业的生存需求,所以2010年萤
石粉矿(包括化工用的精粉)实际产量超过了指标限制,而块矿的需求又小于指标的数字。6月,国税总局将萤
石的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将由3元/t调整到20元/t,再次表明了政府对保护萤石这一战略资源的立场。2011年
我国萤石开采指标总量又减少了50万t,其中相比2010年变动较大的有江西、福建、湖南和内蒙古,分别增加
29万、20万、12万、10万t,安徽、浙江分别减少53万、40万t。
  除了从萤石中获得氟元素,从非萤石资源中获取氟元素也是获得氟化工原料的一个选择,例如湿法磷酸尾气
中的氟化硅。但迄今为止真正的氟硅酸法制氟化氢的工业化能力还只有2万t/a,我国需尽快推广从氟硅酸到氟
化氢这一过程的技术。

    二、出口形势严峻
  2003年以前我国萤石历年出口均在100万t以上,从2003年开始减少(详见表1)。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需
求下降,2009年成为我国出口萤石最少的年份,仅26.9万t。2010年我国萤石出口量为60万t,进口5.6万t。
在进口萤石中,含量≤97%的萤石有54%、含量>97%的萤石约99%都来自蒙古。在出口结构中,含量≤97%的萤石
所占比例已从2004年的10%上升到2010年的36%。2010年,含量≤97%的萤石主要出口到韩国、中国台湾、印度
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含量>97%的萤石主要出口到美国、印度、日本和荷兰等国家。2010年我国萤石的出口量
占总产量的约13%,但加上各种下游产品的出口,估计最终有1/3萤石被出口到了国外。
  我国的萤石出口约占世界出口贸易量的40%~50%,在世界萤石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国的高品质
萤石在国际贸易中仍然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替代性,所以预计未来数年中,萤石的出口量将维持现有水平。尽管如
此,欧盟等地寻求萤石的压力仍然较大,估计会就中国萤石的关税问题发难(现行税率为15%,无出口退税)。

    三、价格保持高位
  以酸级萤石一级精粉平均出厂价格为例,2007年平均价格在900~1300元/t;2008年价格波动加剧;2009
由于市场低迷,价格在低谷徘徊,只在年底渐渐上升;2010年4~5月份,价格达到1200~1300元/t,接近2008
年的高线,到2010年底,萤石最终达到1750元/t,而且部分地区缺货,导致下游氟化工产品价格暴涨;2011
年1~5月,萤石价格仍然保持上涨趋势。近年国内酸级萤石平均价格走势见图1。
  我国出口萤石价格近几年一直上升,原因在于国内政策对萤石资源的保护以及国外将污染严重的氟化工上游
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在高品位萤石国际市场上暂时还在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2003~2010年,≤97%的萤
石平均出口价格年均上涨6.3%,>97%的萤石年均上涨11.5%。
  与墨西哥或南非等国相比,我国萤石总体价格较高,因此所以发达国家也在积极寻找替代地区,如美国2008
年比2007年从我国进口的萤石减少34%,但从墨西哥和南非进口的萤石却分别增加了6%和37%,此两地萤石出口
均价比我国分别便宜60%和30%。
  2011年我国萤石行业仍然执行限产政策,而且开采指标总量下调,由于氟化工生产旺盛,预计2011年全年
萤石将保持相对较高的价位。实际上,2011年6月酸级萤石的价格已经接近3000元/t。

                  表1   2000~2010年我国萤石出口量统计           万t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含量≤97% 30.8     20.8     20.0    11.5     9.3     7.0     5.9     5.3     8.3     7.3    21.2
含量>97% 89.0     90.1     80.7    83.7    74.1    65.8    58.4    48.3    57.4    19.6    38.6
合计     119.8    110.9    100.7    95.2    83.4    72.8    64.3    53.6    65.7    26.9    59.8

  从中长期看,萤石限产的政策将持续执行,而随着高品位萤石矿逐渐减少,浮选级数的增加必定将推涨萤石
的成本;再加上内蒙古的高品位萤石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注意力,萤石产地渐渐北移,冬季矿场因低温停工将导
致阶段性供给不足,以上因素将使萤石价格保持在高位。对氟化工行业而言,虽然可以从湿法磷酸尾气中回收氟
化硅制氟化氢,但其工艺与硫酸转窑法相比较为复杂,产品杂质较多,设备投入大,此技术只有当萤石价格高到
一定程度后才具有吸引力。
   
    四、未来出口应转向高端产品
  我国遵守WTO的贸易规则,取消了萤石出口配额(只加征15%的关税),而代以开采配额制,以促进国内萤石
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下游氟化工、冶金和建材行业健康发展。但氟化氢、氟化盐等低级氟化工产品仍有大量出
口(2010年净出口各约16万t),这相当于萤石的变相出口。就氟化工而言,整个行业的价值重心在中下游,以
2011年6月的价格为例,萤石为3000元/t,上游的氟化氢1万元/t,中游的HCFC-22为2.5万元/t,而下游的
PTFE、FKM为12万~16万元/t,六氟丙烯仅仅作为含氟精细化学品的原料,其价格已经高达25万元/t。下游产
品价格较之原材料价格高得惊人。所以,在保护萤石资源、加大勘探力度的同时,我国更应通过政策引导,限制
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鼓励高附加值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掌握氟化工价值链的高端,大力推进氟化工行业向高
产出、低消耗、少污染、精细化的健康方向发展。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