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产能扩增 出口增加 国内丙烯酸及脂行业加速发展
2011年32期 发行日期:2011-08-16
作者:郑承旺
产能扩增 出口增加  国内丙烯酸及脂行业加速发展
□  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东方化工厂 郑承旺
一、国际市场日趋成熟
    至2010年底,全球粗丙烯酸(酯化级丙烯酸,CAA)产能达到515.6万t/a,同比增长2.0%;通用丙烯酸
酯(AE)产能为447.6万t/a,同比下降3.7%(详见表1)。AE(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
酸2-乙基己酯)的产能显著小于CAA的产能,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CAA用于生产高纯丙烯酸,用于生产AE的CAA
比例逐年减小,高纯丙烯酸主要用于超吸水性树脂(SAP)的生产。表1为2010年全球CAA和AE装置产能统计。
    美国、欧洲和中国是全球主要丙烯酸生产地区,2010年CAA产能分别为135.5万t/a、129.0万t/a和113.8
万t/a,其中中国是近年丙烯酸生产发展最快的国家。图1为2010年全球CAA产能分布。
    全球主要发达地区的丙烯酸装置经过近20年的不断发展,基本满足了市场需求。但中东地区一直没有丙
烯酸及酯类生产装置,由于拥有原料优势,中东地区兴建此类装置只是时间问题。目前在沙特的朱拜勒有两家公
司正在建设丙烯酸及酯项目:沙特丙烯酸单体公司、达曼7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沙特丙烯酸单体公司将建设25
万t/a丙烯酸及酯联合装置(包括14.5万t/a粗丙烯酸、8.5万t/a丙烯酸丁酯和8.5万t/a高纯丙烯酸装置等),
采用罗门哈斯公司的生产技术,预计投资11亿美元,2013年1季度建成。罗门哈斯公司将消费其中大部分丙烯
酸,用于生产水性丙烯酸涂料,另有一部分丙烯酸将用于生产SAP。达曼7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丙烯酸及酯项目
包括40万t/a丙烯酸及酯装置、20万t/a丁醇装置、合成气装置等,项目总投资预计10亿美元。其中40万t/a
丙烯酸及酯装置含18万t/a CAA、18万t/a丙烯酸丁酯、2.5万t/a丙烯酸甲酯、2万t/a丙烯酸辛酯和2万t/a
高纯丙烯酸,预计2014年2月建成投产。

     表1  2010年全球CAA和AE装置产能统计  万t/a
公司                     地址             CAA产能  AE产能
StoHaas Monomer    美国得克萨斯州迪尔帕克        16.5       -
American Acryl    美国得克萨斯州帕萨迪纳        12.0      5.0
阿科玛            美国得克萨斯州克利尔莱克    32.0     19.5
陶氏化学        美国得克萨斯州迪尔帕克        41.0     39.0
陶氏化学        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塔夫特        11.0     17.0
巴斯夫            美国得克萨斯州佛里波特        23.0     18.0
塞拉尼斯        墨西哥                         4.5      5.0
巴斯夫            德国路德维希港                 27.0     38.0
StoHaas Monomer    德国马尔                     26.5      6.0
陶氏化学        德国伯伦                      8.0      6.0
阿科玛            法国卡林                     27.5     27.0
巴斯夫            比利时安特卫普                 32.0     15.0
Hexion            捷克索科洛夫                  5.5      6.0
Akrilat            俄罗斯捷尔任斯克              2.5      4.0
Sasol Acrylates    南非萨索尔堡                  8.0     11.5
日本触媒        新加坡                          7.5      8.0
日本触媒        印尼芝勒贡                      6.0     10.0
BASF Petronas    马来西亚关丹                 16.0     16.0
出光石化        日本爱知县                      5.0      5.0
三菱化学        日本三重县                     11.0     11.5
日本触媒        日本姬路                     38.0     13.0
大分化学        日本大分县                      6.0       -
LG化学            韩国丽珠                      6.5       -
LG化学            韩国丽川                     12.8     23.0
台塑集团        中国台湾高雄                  6.0     10.0
                中国台湾麦寮                 10.0     10.0
                浙江宁波                      16.0     20.0
北京东方石化    北京                          8.0      8.0
吉林石化        吉林                          3.3      3.0
上海华谊        上海                         20.0     19.5
江苏裕廊        江苏盐城                     20.5     25.0
扬子巴斯夫        江苏南京                     16.0     15.5
浙江卫星        浙江嘉兴                      4.0      4.5
沈阳蜡化        辽宁沈阳                      8.0     12.0
山东开泰        山东淄博                      4.0      0.6
山东正和        山东广饶                      6.0      6.0
兰州石化        甘肃兰州                      8.0     10.0
合计                                        515.6    447.6

二、国内丙烯酸及酯行业增长迅速
  中国大陆近年丙烯酸及酯装置产能发展极其迅速。图2为历年国内装置产能发展状况。由图2可见,经过
2005~2007年的产能大发展,2008~2010年增速显著放慢。2009年国内仅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新增一套6
万t/a丙烯酸装置,2010年CAA装置产能为113.8万t/a,同比增长1.2%。丙烯酸及酯的产量增长亦经历了一个
同样的过程(见图3),2010年国内CAA产量为102.9万t,同比增长23.1%;AE产量为102.3万t,同比增长20.5%。
  从2005年开始我国丙烯酸及酯生产厂家由之前的3家增至11家,装置产能不断扩大,逐渐满足了国内市场
的需求,因此进口丙烯酸及酯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2009年我国丙烯酸及酯产品进口数量达到16.6万t,
结束了连续4年下降的趋势,较2008年大幅上升了31.1%;2010进口了11.4万t,同比下降了31.3%。受全球
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丙烯酸及酯出口数量较2008年下降40.6%,2010年又爆发性的增长了210.0%。详
见表2。

          表2  我国丙烯酸及酯历年进出口数量统计            万t
年份                 进  口                                  出  口
    丙烯酸   丙烯酸酯  合计  同比增长/%  丙烯酸  丙烯酸酯  合计  同比增长/%
2000     3.2      15.5      18.7       41.5           0.06      1.1      1.2      -27.1
2001     6.7      18.1      24.8       32.6           0.05      1.5      1.5       27.4
2002    10.9      18.9      29.8       19.8           0.1      1.1       1.2      -16.8
2003    11.0      21.1      32.1        7.6          0.1      1.8      1.9        53.5
2004    11.4      24.2      35.6       11.1            0.3      3.2      3.5       78.8
2005    10.1      18.6      28.7      -19.3         0.9      7.3      8.2      134.4
2006     5.3      12.3      17.6      -38.8            2.0      5.6      7.6       -6.3
2007     4.5       8.9      13.4      -23.8         2.3      5.0      7.3       -4.2
2008     4.5       8.2      12.7       -5.2          3.6      6.1      9.7       32.7
2009     5.5      10.9      16.6       31.1          2.1      3.7      5.8      -40.6
2010     5.1       6.3      11.4      -31.3           5.6     12.4     18.0        210

三、国外丙烯酸生产装置故障多发
  经历了2008~2009年的经济衰退之后,全球市场需求突然急剧上升,导致丙烯酸及酯供应极度紧张。在北
美和欧洲,通常春夏季是涂料市场需求高峰季节,对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需求数量尤其大。因为下
游用户有增加库存的需要,所有下游厂家到2009年底库存达到最低,2010年春夏的需求远超往年,与丙烯酸(酯)
配套的其他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也出现供应紧张状况。
  在丙烯酸(酯)生产装置故障多发、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下游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2010年丙烯酸(酯)
价格直线上升。美国商家到全球各地寻找货源,欧洲市场的货源从2010年1月中旬开始紧张(主要原因之一是
丙烯价格上涨)。2010年3月3日当周,高纯丙烯酸现货价格直线上升至1245欧元/t,至5月12日则高达2025
欧元/t。亚洲市场的价格也由于产品出口数量的增加而不断上扬,中国部分生产商的出口占比甚至达到2/3以上,
出口欧美的价格比国内售价每吨高出1000~2000元人民币。3月3日~8月18日,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出口价
格(中国主港)从2075美元/t上升至2660美元/t,其中5月份最高达到2990美元/t,这其中丙烯价格的上涨
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装置停产事故发生于2009年12月9日,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帕萨迪纳的American Acryl的一套丙
烯酸装置由于发生爆炸而停产;12月17日,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迪尔帕克的陶氏化学的一套丙烯酸装置故障停
车;2010年3月初,南非萨索尔堡的一套丙烯酸生产装置非计划停车;同样在3月,陶氏化学在美国得克萨斯州
迪尔帕克的又一套丙烯酸生产装置发生故障而停车;4月,巴斯夫宣布其得克萨斯州佛里波特的丙烯酸装置6月
份开始进行为期3周的停车检修工作;4月14日,阿科玛宣布其在法国卡林的一套装置由于遇到意外故障而停车。
   进入夏季以及涂料市场旺季过后,丙烯酸(酯)市场供需紧张状况有所缓解,下游客户得以重新提高原料库
存或进行相应的产品结构调整。但是上述状况未能持久,2010年8月份又有丙烯酸(酯)生产装置出现故障,并
且短期内很难恢复正常生产。8月10日,阿科玛在法国卡林的丙烯酸乙酯(EA)装置因废水处理装置发生故障而
被迫停车;巴斯夫2010年8月初在致欧洲用户的信件中宣布,由于不可预见的、意外技术故障,其在德国路德
维希港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装置被迫停车;8月13日,阿科玛将遭遇不可抗力影响的产品品种扩大到丙烯酸丁
酯和丙烯酸甲酯。

四、未来下游市场亟待开拓
  2010年由于国外丙烯酸装置出现较多运行故障,导致丙烯酸及酯产品短缺,中国丙烯酸及酯产品出口猛增。
因欧美丙烯酸及酯产品的产能与需求正常情况下基本平衡,所以未来中国丙烯酸及酯产品出口相对2010年不会
有大的增长,预计2011年出口同比将有较大下降。中国丙烯酸及酯产品应立足国内市场的不断开发,从2011年
起中国丙烯酸及酯装置产能又将快速增长,下游应用市场的拓展显得更为紧迫。2011~2014年国内拟扩建丙烯酸
装置的企业有浙江卫星、江苏裕廊等,烟台万华集团也正在筹备大型丙烯酸装置的建设项目。详见表3。
表3  2011~2014年国内主要拟在建丙烯酸装置 万t/a
生产企业           产能               投产时间
浙江卫星    6(第二套装置)        2011年2月
            6(第三套装置)        2011年底
江苏裕廊    16(第五套装置)    2011年底
            16(第六套装置)    2012年
山东开泰    8(第二套装置)        2013年
宁波台塑    16(第二套装置)    2014年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