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工业迈入“保质保量”关键阶段
□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 郭贞姬
炼油工业整体快速发展
2010年,国内炼油工业继续快速发展,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天津石化炼油项目、广西石化新建千万
吨炼油项目和吉林石化千万吨炼油改扩建项目的投产,国内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3200万t/a,总炼油能力达到
5.04亿t/a,千万吨级炼厂数达19座(见表 1)。
我国炼油能力主要集中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公司。其中,中国石化炼油能力为2.37亿t/a,占全国总
能力的46.96%,炼厂平均规模为697万t/a;中国石油炼油能力为1.54亿t/a,占全国总能力的30.62%,炼厂
平均规模为614万t/a;中国海油及地炼等企业的炼油能力为1.13亿t/a,占全国总能力的22.42%。
从国内各地区原油加工能力分布情况看,华东地区的原油加工能力最大,占国内总原油加工能力的32.30%。
华东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油品需求旺盛,炼油能力比较集中,特别是国内大型炼厂主要集中在该地区;其次是东
北地区,占国内总原油加工能力的20.14%,炼油能力主要来自于辽宁省,该省拥有七个大中型炼厂,再加上地方
炼油企业能力,成为全国炼油能力最大的省份;华南地区居全国第三位,该地区炼油能力主要来自于广东省。 2010
年国内各地区原油加工能力分布情况见图1。
我国炼油工业将立足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通过新建和改扩建相结合,继续实现较快发展,炼油总规模将继
续扩张。2010年后在建、拟建中的炼油项目有13个,新增炼油能力约1.3亿t/a,加上地炼等规划项目,2015
年国内总炼油能力将达到7亿t/a,千万吨级炼厂增至30座左右。正在进行改扩建中的中国石化茂名石化炼油厂,
其炼油能力将由1350万t/a扩大至2550万t/a,在2012年左右也将进入世界级大炼厂行列,届时国内将具有3
家世界级大炼厂(镇海石化和大连石化分别于2007年、2008年进入世界级大炼厂行列)。国内部分拟、扩建大型
炼油项目计划情况见表2。
需求进入上升通道
2010年,我国原油产量为2.03亿t,同比增长6.9%,原油加工量为4.23亿t,同比增长13.4 %,创十年来
最高增速,其中,中国石化原油加工量为2.12亿t。成品油(汽、煤、柴油合计)总产量2.53亿t,同比增长
10.0%。其中,汽油产量为7675万t,增长5.1%;煤油产量为1715万t,增长15.3%;柴油产量为1.59亿t,增
长12%。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t,增加2500万t左右,原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55%。
2010年,我国石油需求强劲反弹重新进入上升通道,石油表观消费量总体上升,达到4.40亿t,但受国内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石油需求增速有所下降,同比增长6.2%。在汽车需求旺盛等
因素带动下,成品油消费量大幅增加,达到2.45亿t,同比增长11%;全年成品油实现自给,略有富余。
2010年国内原油产量的增速低于需求的增长,使我国原油净进口量增至2.35亿t以上,同比增长约17%,
原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55%。2010年我国原油主要进口来源国及数量见表3。预计2011年国内原油净进口量将增
至2.64亿t。
2011年1~5月份,国内原油加工量为1.87亿t,同比增长8.7%;成品油产量为11039万t,同比增长9.1%。
其中,汽油产量为3321万t,增长6.9%;煤油产量为749万t,增长6.7%;柴油产量为6968万t,增长10.4%。
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1全年,在国家能源政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资源环境和节能减排
目标约束下,预计石油消费需求增速将有所放缓,原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4.67亿t,增长6.2%。
炼油既要保数量又得重质量
随着国内成品油需求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环保标准的逐步提高,目前炼油工业发展面临三大发展趋势:
(1)炼油装置规模和炼化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炼油布局与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发展
国内炼厂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共有19座千万吨级炼油基地,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已分别成为世界第三和第
九大炼油公司,其旗下的镇海炼化和大连石化炼油能力也已跻身世界级规模之列,炼厂平均规模已分别达到697
万t/a和614万t/a。未来几年,国内炼厂的装置规模将随着一批大炼厂的建成和原有炼厂的改扩建投产而进一
步提高,中国石化及中国石油的炼厂平均规模将分别提高到约860万t/a和770万t/a。同时,新建的千万吨级
炼油基地中多数带有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国内炼油业的炼化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2)提高加工原油的适应能力,优化调整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推进产业升级
由于世界原油的重质化、劣质化趋势及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的持续上升,需要采用更多的劣质、重质原油来
生产清洁油品,炼油业需要继续加强炼油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增加高硫原油和高酸原油的加工能力,优化
资源配置与利用,提升国际竞争力。
(3)产品标准和燃料清洁化要求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更加严格
未来几年国内车用汽柴油将在全部在国Ⅳ标准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质量升级,达到国Ⅳ标准,局部地区率先达
到国Ⅴ标准。因此,国内炼油企业应在科学制定油品质量标准化升级步伐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通过
不断优化运行,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采用自主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和优化调合组分等措施,降低油品质量升级
成本,提高汽柴油质量。
表1 2010年底国内千万吨级炼油企业情况 万t/a
所属集团 企业名称 所在地 加工能力
中国石油 大连石化 辽宁 2050
兰州石化 甘肃 1050
大连西太平洋石化 辽宁 1000
广西石化 广西 1000
抚顺石化 辽宁 1150
独山子石化 新疆 1600
吉林石化 吉林 1000
中国石化 镇海石化 浙江 2300
上海石化 上海 1400
茂名石化 广东 1350
广州石化 广东 1300
金陵石化 江苏 1350
天津石化 天津 1500
福建石化 福建 1200
高桥石化 上海 1100
燕山石化 北京 1000
齐鲁石化 山东 1050
青岛炼油 山东 1000
中国海油 惠州石化 广东 1200
表2 国内部分拟、扩建大型炼油项目计划情况 万t/a
企业名称 原有能力 建后能力 计划投产时间
辽阳石化 900 1000 2011年
齐鲁石化 1050 1650 2011年
茂名石化 1350 2000以上 2012年
四川石化 0 1000 2012年
华北石化 0 1000 2012年
中石化泉州 0 1200 2013年
中海惠州 1200 2200 2014年
中科炼化 0 1500 “十二·五”期间
兰州石化 1050 2000 “十二·五” 期间
重庆炼化 0 1000 “十二·五” 期间
洛阳石化 800 1800 “十二·五” 期间
表3 2010年我国原油主要进口来源国及数量 万t
进口来源 进口量 占总量比例/%
沙特阿拉伯 4463 18.65
安哥拉 3938.19 16.46
伊朗 2131.95 8.91
阿曼 1586.83 6.63
俄罗斯 1524.52 6.37
苏丹 1259.87 5.26
伊拉克 1123.83 4.7
哈萨克斯坦 1005.38 4.2
科威特 983.39 4.11
巴西 804.77 3.36
委内瑞拉 754.96 3.15
利比亚 737.33 3.08
其他 3617.12 15.12
合计 23931.14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