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上半年轮胎“答卷”令人生忧
2011年40期 发行日期:2011-10-18
作者:赵金荣
上半年轮胎“答卷”令人生忧
□  赵金荣

出口增幅减缓 亏损面近三成
  2011年上半年,轮胎行业面对原材料高价位震荡,市场变化多端影响,生产经营负重爬坡,行业出现了一些
新的趋势:

  1. 轮胎产量增幅逐月下降
  今年上半年,轮胎行业完成综合外胎产量为1.28亿条,同比增长1.6%(详情见表1)。
  在统计单位中,斜交轮胎生产企业有29家,上半年生产斜交轮胎为2096.26万条,同比负增长15.35%。在
斜交轮胎生产企业29家中,产量同比增长有9家,占统计数地1.03%;产量同比负增长有20家,占统计数都68.97%,
产量同比增长10万条的只有3家。
  在统计单位中,载重汽车子午胎生产企业有29家,上半年生产载重汽车子午胎为3648.39万条,同比增长
2.52%(详情见表2),其中6月份产量彻底扭转2011年之前的每月同比增长二位数的局面。在载重子午胎生产企
业29家中,产量同比增长有19家,占统计数的65.52%;产量同比负增长有10家,占统计数的34.48%。上半年
产量超过300万条以上有2家,产量在200万~300万条有4家,产量在100万~200万条有9家。
  在轻型载重汽车和轿车子午胎生产企业有21家,上半年轻型载重汽车和轿车子午胎产量9591.58万条,同
比增长7.30%。在统计单位中,轻型载重汽车和轿车子午胎产量同比增长有11家,占统计数的52.38%;同比负
增长有10家,占统计数的47.62%。上半年产量在1000万条以上有1家,产量在800万~1000万条有3家,产量
在500万~800万条有2家,产量在200万~400万条有9家。
  上述三个品种轮胎是在统计单位44家基础上统计数。轮胎产量增幅趋缓,甚至有负增长,这种局面还得维
持一个时期。
  2.  轮胎出口增幅趋缓
  2011年在全球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呈现缓和增长态势,但恢复程度尚不足理想。如美国第二季度经济
增长率为1.3%,大大低于预期的2.4%,欧元区主权债务问题有进一步恶化趋势,日本大地震后的影响,中东地
区政治动荡,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和部分国家通货膨胀等因素,都直接干扰了全球经济提升的步伐。同时增加了我
国轮胎出口的难度。
  上半年轮胎出口交货量达6418.64万条,同比增长6.70%(统计单位44家),比上年同期增幅减少18.1个百
分点。
  在44家统计单位中有42家有轮胎出口,但出口增幅都基本都在10%以内(详情见表1),而上年同期出口增
幅都是二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轮胎出口交货量占产量的41.85%,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在轮胎出口交货量中,子午线轮胎仍占主导地位(详情见表1),上半年分月出口子午胎为:1月出口子午胎
934.56万条,同比增长15.99%,2月出口子午胎758.85万条,同比增长11.59%;3月出口子午胎985.40万条,
同比增长7.40%;4月出口子午胎956.83万条,同比增长2.65%;5月出口子午胎1046.48万条,同比增长13.04%;
6月出口子午胎1078.12万条,同比增长7.34%。上半年子午胎出口交货量占子午胎产量的43.51%,比上年同期
增加1.4个百分点。

  3.  销售收入增二成,效益下降负增长
  在42家统计资料显示,上半年完成轮胎销售收入870.73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子午胎销售收入702.79
亿元,同比增长22.9%。子午胎销售收入占轮胎销售收入的80.71%,比上年同期增加1.2个百分点。
  在42家统计单位中,实现利润总额为27.14亿元,同比负增长5.4%。其中亏损企业11家,亏损金额2.64
亿元,亏损面达26.19%。在42家统计单位中,内资企业32家中,亏损企业6家,亏损金额1.38亿元;外资企
业10家中,亏损企业有5家,亏损金额1.26亿元。轮胎销售收入利润率为3.118%,比上年同期下降0.66个百
分点。实现利税总额47.34亿元,同比增长0.9%,上半年期末轮胎产成品存货值121.50亿元,同比增长31.9%
(详情见表2)。

         表1  2011上半年轮胎行业部分数据统计表          万条
月份         综合外胎         载重汽车子午胎      轮胎出口交货        子午线轮胎
           产量        同比/%   产量     同比/%     数量     同比/%   出口量    同比/%
  1        2582.96        41.04    616.05      7.62      1059.96     14.02      934.56    15.99
  2        1970.30         3.02    485.60     11.96       873.02      5.10      758.85    11.59
  3        2809.68         5.78    642.25      5.69      1085.35      7.43      985.40     7.40
  4        2699.90         0.99    643.35     -0.53      1094.17      1.76      956.83     2.65
  5        2651.85        43.76    627.91     -1.65      1160.89     10.01     1046.48    13.04
  6        2623.51         2.26    633.21     -3.71      1211.22      8.19     1078.12     7.34

表2    2011年上半年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42家会员统计表
项 目                          业 绩    单 位   同比增长/%
轮胎现价产值                   873.45    亿元      21.5
综合轮胎产量                12816.33    万条       1.6
   其中:子午胎产量            10779.34    万条       5.3
   其中:载重汽车子午胎产量      329.47    万条       2.3
出口轮胎交货量                5417.98        万条       5.6
   其中:子午胎出口交货量    4763.04     万条       8.6
出口轮胎交货值                 282.14        亿元      29.2
轮胎销售收入                 870.73        亿元      19.3
   其中:子午胎销售收入         702.79        亿元      22.9
期末产成品存货                 121.50        亿元      31.9
实现利润总额                  27.15        亿元      -5.4

多重因素考验轮胎行业未来信心
  1. 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整体经济增速回落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0.45万亿元,同比增长9.6%,经济增速比市场预期要高,这主要得益于投
资和出口较快增长,而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消费增长明显减缓,这与房地产调控和汽车行业支持政策的退出相
关。上半年工业增加值上涨速度并不十分理想,这表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到了极限,同时消费增幅下滑说明我国
的消费需求仍然不旺。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4%,其中6月CPI上涨6.4%,创三年
来新高。

  2. 天胶价格仍在高位震荡
  今年初,天然橡胶期货创出60年来的记录高点,各合约纷纷站在4.2万元/t的高位胶价,导致轮胎企业出
现大面积亏损,工厂纷纷以延迟开工,缩减产量来应对,消费因此受到抑制。同时,国家为防通涨措施不断出台,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胶价出现一波调整,至3月中旬胶价探底,在3万元/t左右高位震荡。进入二季度,胶价
短暂上冲后再度下行。受日本大地震影响,引发全球汽车产业链受损,中国汽车产销量下降,给胶价带来了一定
压力。目前暂在3万元/t附近回荡。在未来一段时间中,预计天然橡胶胶价,仍将会在有利及不利因素条件聚合
下,起落不止,但需求缺口造成的价格高企仍将是市场主调。据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公布,因印尼与菲律宾产量
预估作调整,2011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预计993.6万t,低于原预估产量1002.5万t。这是该协会第二度下调原
预估产量。中国天然橡胶协会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2015年我国天然橡胶需求量将达480万t以上,其中仅汽
车轮胎一项年需求量预计将超过330万t。由于国内天然橡胶产能严重不足,天然橡胶缺口预计将超过4/5。

  3. 我国车市未来走向不明朗
  2011年上半年汽车产量915.59万辆,同比增长2.48%,汽车销量932.52万辆,同比增长3.35%。近两年中
国车市曾一度成为全球车市增长的火车头,连续两年销量蝉联全球第一。然而在刚过去的六个月中,车市却陷入
到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悲观之中,使得“拐点论”又开始冒头,中国车市的分水岭难道会就此出现?究其原因大
致为:
  ①国家对汽车以旧换新、汽车下乡政策、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等政策全部退出,是汽车销量环比大幅度
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受日本大地震影响,一些内资和合资企业的零部件供应链遭受很大影响,必然导致车企停产或减产,可能
造成产能不足,进而使市场销量平稳下滑;
  ③近两年车市高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透支了继续高速上涨的潜力。目前主要一线市场(如北京市),
政策限购让销量增速显著放缓。另外,二、三线市场本来有望成为拉动车市的新增长点,但由于其道路资源及其
他配套设施没有跟上,从而现实上抑制了消费,造成车市上升压力巨大;
  ④各种调控政策纷纷出台,促使有些人观望、持币待购想法渐浓。
  因此综合分析,轮胎市场面临的一场更大的严冬或许还在后面。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