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 精细化 提高镁盐产品竞争力
□ 河北科技大学 胡庆福 胡晓湘 白求恩军医学院 宋丽英
镁化合物工业产品主要包括氧化镁、碳酸镁、氢氧化镁、硫酸镁、氯化镁五大系列产品及其他含镁化合物、
精细镁化合物等200余种,广泛应用于冶金、建筑、化工、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医药、食品、农牧业、生物、
通讯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十一五”回顾
1.规模扩大 产量上升 “十一五”期间我国氧化镁产能由1.5万t/a发展到5.0万~6.0万t/a,品种由较
为单一的工业级氧化镁发展到精细氧化镁产品,如硅钢级氧化镁、活性氧化镁、电工级氧化镁等新产品陆续投放
市场;装置规模由500t/a发展到1500~2000t/a,提高2~3倍。氢氧化镁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产量大约翻了一番,
规模已达万吨级甚至10万吨级。工业水合碱式碳酸镁、硫酸镁、氯化镁产量均不断增加。近年全国五大镁化合
物产能及分布见表1。
2.进出口凸显行业软肋 2005~2010年,氢氧化镁及过氧化镁进出口量增加,进口价高于出口价2~10倍;
化学纯氧化镁进口量逐年在增加,进口价先降后升,进出口价差距在缩小;其他氧化镁进口量先增后降,出口快
速增加,2008年达到最大进口价,高于出口价13~20倍;碳酸镁进口量少且逐年下降,出口量大且逐年增加,
进口价是出口单价的2~3倍;硫酸镁进口量小,出口量大,进口单价是出口单价的10~45倍;氯化镁进口量大
大少于出口量,但进口单价是出口单价的12~16倍。由此可见,我国镁盐产品出口量大,进口量小,但出口价
格低,进口价格高,充分说明我国镁盐产品档次低,有出口原材料、能源之嫌,必须引起行业的高度重视。今后,
提高产品档次,提高精细化率,建设镁盐生产强国,是我国镁盐行业的首要任务。2005年和2010年我国镁盐进
出口统计见表2。
3.新项目呈现新特点 经历金融危机以来,虽然部分企业停产,但有更多新建企业投产,如湖北德高镁业
1.6万t/a镁盐系列产品一期、丹东津源镁业1万t/a轻质碳酸镁、淄博美盛0.8万t/a轻质碳酸镁和辽宁红豆
杉1万t/a氢氧化镁均于2010年投产。另外,西部镁业、河南崮山镁业、云南华坪、青海省盐湖海纳有限公司
等有的已开始建设,有的正在筹建中。相关企业需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好产品定位,切记盲目投资。
目前新建与改扩建企业呈现以下特点:①原料路线多元化。根据当地资源确定原料路线,有白云石、菱镁矿、
水氯镁石、有色金属生产副产物(如硫酸镁),以及化工、医药生产中含镁副产物如碱式氯化镁等。②生产经济
规模化。以白云石、菱镁矿为原料生产氧化镁,规模一般为0.5万t/a、1万t/a;生产轻质碳酸镁规模一般为
0.5万t/a、1万t/a;以氯化镁为原料生产氢氧化镁规模在1万t/a以上。③技术起点高。设备选型以国内较为
先进的设备为基础,如单板机自控全机械化立窑、自控加灰加水回转式或槽式化灰机、窑气四级净化系统、连续
加压碳化、全自动隔膜箱式压滤机、带式干燥机、同步逆位煅烧炉、自动或半自动包装机等;能量分级利用,低
位热能回收利用;水循环利用、重复利用、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密闭,易产生粉尘处采用负压操作或增加收尘装
置,达到清洁生产要求;废渣回收综合利用,达到循环经济要求。
表1 我国镁盐产能及分布情况统计 万t/a
品种 年份 总产能 企业数/家 主要分布地区
工业氧化镁 2005 1.5 ~40 上海、河北、山西
2008 5.0~6.0 30~40 辽宁、上海、河北、山东、山西
2009 5.0~6.0 30~40
水合碱式碳酸镁 2005 2.0 ~20 河北、辽宁、山西、湖南、甘肃、内蒙
2008 1.6~2.0 10~20 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四川
2009 1.0左右 ~10
氢氧化镁 2005 3.0(其中50%水镁石) ~30 辽宁、山东、河北、青海
2008 4.0~5.0 ~30 辽宁、河北、青海、山东
2009 5.0~6.0 ~30
硫酸镁 2005 261.9 ~30 江苏、辽宁、山西、山东、河北
2008 150.0~230.0 30~40 辽宁、山东、山西、新疆
2009 1500~2500 30~40
氯化镁 2005 600.0 30~40 辽宁、天津、江苏、河北、青海
2008 90.0~100.0 30~40 辽宁、天津、河北、江苏、青海、山东
2009 90.0~100.0 30~40
表2 2005年及2010年我国镁盐进出口统计 t
品种 年份 进口总量 进口总额/ 进口均价/ 出口总量 出口总额/ 出口均价/
万美元 美元·t-1 万美元 美元·t-1
菱镁矿 2005 148.6 10.2 ` 686.5 63630.2 228.9 36.0
2010 568.8 9.7 170.7 - - -
电熔镁 2005 50.6 7.1 1409.6 361094.6 13318.2 368.8
2010 9193.1 305.3 332.1 470303.5 28800.7 612.4
重烧镁 2005 2889.8 187.9 650.2 757544.2 12190.2 160.9
2010 51975.1 798.6 153.7 730435.3 22088.5 302.4
轻烧镁 2005 126.7 13.6 1076.0 144021.6 1851.6 128.6
2010 84415.7 1486.4 176.1 209486.0 4404.2 210.2
化学纯氧化镁 2005 2180.4 298.8 1370.4 25.1 1.1 427.3
2010 6351.3 1743.6 2745.2 615.9 50.3 816.8
其他氧化镁 2005 9798.5 763.4 779.1 481192.4 2802.4 58.2
2010 4502.9 510.0 1132.6 1083463.2 10576.5 97.6
天然硫酸镁 2005 32.0 2.5 790.3 10331.9 74.8 72.4
2010 101.9 10.4 1025.9 27360.4 192.5 70.3
氢氧化镁及 2005 1648.9 194.2 1178.1 1723.7 98.5 571.6
过氧化镁
2010 3400.8 703.0 2067.3 18540.1 606.3 327.0
氯化镁 2005 471.7 66.7 1415.0 89293.1 997.0 111.7
2010 539.2 83.3 1545.1 100333.1 1277.7 127.3
硫酸镁 2005 117.7 39.4 3350.6 170404.1 1242.9 72.9
2010 1897.1 61.1 322.1 447156.3 4259.8 95.3
碳酸镁 2005 617.1 110.8 1795.5 3531.3 225.2 637.8
2010 652.9 223.4 3421.7 3317.0 339.3 1023.0
“十二五”展望
镁化合物行业“十一五”期间成绩喜人,但总体上看,镁化合物企业还是存在规模小、技术落后、能耗高、
环境污染大、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根据“十二五”规划要求,镁化合物行业发展任重道远。
1.进行结构调整,提升集中度 镁化合物主要天然原料有两大类:其一固体原料,即含镁非金属矿物、菱
镁矿、水镁石、白云石、水氯镁石、水菱镁石、蛇纹石等,集中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陕西、甘肃、青海、
西藏等省市(其中白云石分布较广);其二液体原料,即溶于水的镁化合物,如海水、盐湖卤水、地下卤水等,
集中在沿海诸省以及山西、四川、青海、新疆等省市。镁化合物工业结构调整,首先要向原料产地集中,“十二
五”期间重点打造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北六大镁质化工材料生产基地。
2.提升镁化合物精细化率 “十二五”末镁化合物精细化率争取提升至20%~40%。氧化镁系列产品中,活
性氧化镁、高纯氧化镁、硅钢级氧化镁、高温电工级氧化镁、试剂级氧化镁、纳米级氧化镁、氧化镁晶须、医药
级氧化镁等占氧化镁产品的40%以上;碳酸镁系列产品中,食品级碳酸镁、医药级碳酸镁、电子级碱式碳酸镁、
针型碳酸镁、块状体育用碳酸镁、碱式碳酸镁晶须等精细产品达20%以上;氢氧化镁系列产品中,阻燃级氢氧化
镁、氢氧化镁晶须、高纯氢氧化镁、纳米级氢氧化镁、医药级氢氧化镁达30%以上;硫酸镁系列产品中,无水硫
酸镁、医药级硫酸镁、饲料级硫酸镁等达20%以上;氯化镁系列产品中,白色六水氯化镁、医药用六水氯化镁、
食品用六水氯化镁、无水氯化镁等达20%以上。
其他含镁化合物:硼酸镁、硼酸镁晶须、氟化镁、硝酸镁、医药用硅酸镁、碘化镁、溴化镁、含镁磷酸盐、
钨酸镁、铬酸镁、过氧化镁以及特殊用途的镁化合物,逐步增加品种,提升工业产量,提升在镁化合物中比例,
使其精细化率逐步提升,使镁化合物行业逐步做大、做强。
3.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设备能力、操作管理水平、现有企业生产状况、原料路
线不同,镁盐企业经济规模大致为:①以菱镁矿、白云石等为原料,采用碳化法工艺生产工业氧化镁(含活性氧
化镁)最小规模为0.2万t/a(0.5万t/a轻质碳酸镁);提倡单线生产能力0.5万t/a(1万t/a轻质碳酸镁)。
②以卤水、水氯镁石等为原料生产氢氧化镁最小规模0.5万t/a,提倡1万t/a以上规模。其他原料路线规模要
参照上述原则,因地制宜确定经济规模。
4.适度提高产量 “十二五”期间,镁化合物要在提高产品质量、精细化率的前提下,适度提高产量。轻
质氧化镁、氢氧化镁、轻质碳酸镁将在2008年产量基础上翻一番,硫酸镁、氯化镁在2008年产量基础上分别提
高20%左右,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具体指标如下:轻质氧化镁总产量达10万~12万t/a,轻质碳酸镁达3
万~4万t/a,合成法氢氧化镁总产量达15万~20万t/a,硫酸镁总产量达180万~300万t/a,氯化镁总产量
达100万~120万t/a。老企业要强化节能减排,加速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以优质低耗产品投放市场;新建企
业要注意资源整合、产品定位、经济规模、节能减排、全面提升装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