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点化工产品市场分析348
乙二醇醚市场谨慎看好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 张月丽 孙佳为
乙二醇醚是环氧乙烷的重要衍生物之一,为二元醇醚中的一个重要系列产品。乙二醇醚包括的产品种类很多,
目前我国消费量比较大的品种有乙二醇丁醚、乙二醇乙醚和乙二醇甲醚,其中乙二醇丁醚的用量最大,其用量约
占乙二醇醚类产品消费总量的60%。
乙二醇醚的分子中同时含有醚和醇的结构,因而它具有醇、醚的良好溶解性能,不但能与水互溶,而且能和
众多的有机物相溶,因而是一种极佳的溶剂。乙二醇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用量最大的领域是涂料溶剂,
此外,乙二醇醚在油墨、清洗剂、皮革染色、染料、汽车刹车液、防冻液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亚洲地区消费持续增长
近10年来,全球乙二醇醚的生产能力一直都维持在250万t/a左右,装置的平均开工率约为50%,全球乙二
醇醚产能明显过剩。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乙二醇醚生产企业是陶氏,在美国、德国、阿根廷和中国均有生产装置,合计生产能力为
75.4万t/a。2010年世界乙二醇醚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见表1。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乙二醇醚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其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5%,西欧占22%,中国占
21%。预计未来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将是中国,年均增长率达到8%,其次是加拿大、中东和墨西哥等地。有研究
表明,乙二醇醚对人体有害,对人体睾丸精液产生的细胞、胸腺及脾脏有明显毒性,对动物的胚胎和胎儿、孕妇
均有毒性。虽然乙二醇的高烷基醚如乙二醇丁醚发生胎儿畸形率较少,但也对胚胎、胎儿、孕妇有一定的毒性。
乙二醇醚的安全性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卫生、环保部门的重视,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相继颁布限
制生产和使用乙二醇醚的规定。
纵观全球乙二醇醚贸易走向可以发现,世界乙二醇醚主要从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国家或地区流向亚洲其他国
家,世界主要的乙二醇醚进口地是中国、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泰国和印尼,主要出口地是美国、日本、德
国、马来西亚和法国。
未来5年全球新增乙二醇醚产能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只有INEOS公司在比利时的装置有扩产计划,计划由
现在的5万t/a扩大到8万t/a,该扩建产能预计2013年投产,主要用来生产丙二醇醚;中国在2011~2015年新
建扩建项目较多,据不完全统计,未来5年新增产能将超过30万t/a。
表1 2010年世界乙二醇醚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 万t/a
公司名称 生产能力
陶氏 75.4
莱昂德尔巴塞尔 29.0
英力士 22.0
壳牌 16.0
巴斯夫 15.8
德纳天音 13.5
合计 171.7
注: 二元醇醚的生产装置通常为综合装置,可以生产各种二元醇醚产品。
国内生产已成规模
我国乙二醇醚类产品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最近30年发展迅速,1988年全国仅消费乙二醇醚260t,
到2010年乙二醇醚的生产能力已超过17万t/a,进口量14.6万t,表观消费量超过25万t。
我国的乙二醇醚市场基本由民营企业主导,经过多年的同业竞争和进口产品的冲击,目前国内已经有数家企
业的生产能力超过万吨,技术水平也得到较大提高。如2009年7月投产的德纳(南京)化工有限公司6万t/a
乙二醇丁醚装置,采用新催化剂技术生产的乙二醇丁醚收率可达90%以上,副产品二乙二醇丁醚可控制在10%以
下,而目前国际通用的乙二醇丁醚催化技术目的产物收率只在75%以内;同时,该新工艺还避免了传统工艺中大
量副产品无法有效利用的弊端。国内其他企业也普遍采用自有技术,包括生产工艺、催化剂和关键设备等,取得
这样的成绩是值得骄傲的。
2010年我国主要的乙二醇醚生产企业有6家,其中生产能力最大的是德纳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合计乙二醇醚
生产能力为8.5万t/a,目前其旗下有两家子公司生产相关产品:①德纳(南京)化工有限公司,其乙二醇醚生
产能力为6万t/a,主要生产乙二醇丁醚。②江苏天音化工有限公司,其乙二醇醚生产能力为2.5万t/a,主要
用来生产乙二醇乙醚,该套装置也是国内第一套万吨级管道连续化反应生产装置。德纳(南京)在2011年3月
已将其乙二醇丁醚产能扩大到9万t/a;另外,还将于2011年10月新投产一套15万t/a二元醇醚装置。
江苏怡达化工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二大二元醇醚生产企业,目前拥有江苏、吉林和珠海3个生产基地,其江苏
生产基地拥有2.5万t/a二元醇醚生产能力,吉林基地拥有3.0万t/a的乙二醇醚生产能力,珠海基地正在建设
中,该基地装置计划2011年竣工投产。2010年我国乙二醇醚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见表2。
尽管我国卫生部和环保部相继出台了文件和标准,限制乙二醇醚类产品的应用,但截至目前,这些文件和标
准并未对乙二醇醚的应用产生太大影响,仍然有大规模的新建项目在进行中。2011~2012年我国乙二醇醚新建拟
建项目见表3。
国内乙二醇醚企业生产最多的产品是乙二醇乙醚和乙二醇甲醚,尤其是乙二醇乙醚的生产量比较大,装置开
工率在85%以上;乙二醇丁醚只有德纳(南京)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国内所需乙二醇丁醚大多依靠进口来满足市
场需求;乙二醇苯醚的生产量不大,基本用来出口。
实验已经证明,丙二醇醚的毒性远远小于乙二醇醚类产品,目前许多乙二醇醚的生产企业同时也都在生产丙
二醇醚,如江苏天音化工有限公司同时生产乙二醇醚和丙二醇醚;江苏怡达的3个生产基地也按照市场需求,计
划性的生产一些丙二醇醚;其他的乙二醇醚生产企业也都未雨绸缪,大规模布局扩大丙二醇醚的生产,未来丙二
醇醚大有替代乙二醇醚的趋势。
表2 2010年我国乙二醇醚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 万t/a
公司 产能
德纳(南京)化工有限公司 6.0
江苏天音化工有限公司 2.5
江苏怡达化工有限公司 2.5
吉林怡达化工有限公司 3.0
江苏华伦化工有限公司 1.0
上海锦山化工有限公司 1.0
辽宁科隆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0
天津石油化工公司第三石油化工厂 0.3
合计 17.3
表3 2011~2012年我国乙二醇醚新建拟建项目 万t/a
项目建设单位 拟建产能 预计投产时间
德纳(南京)化工有限公司 15.0 2011年
江苏怡达化工有限公司 1.5 2011年
江苏华伦化工有限公司 5.0 2011年
德纳化工滨海有限公司 1.0 2011年
德纳(南京)化工有限公司 3.0 2011年
宁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6.0 2012年
注: 由于丙二醇醚和乙二醇醚的装置可以通用,因此本表格将丙二醇醚的新建拟建装置也统计在内。
市场缺口可观
2002~2007年,我国乙二醇醚进口量和进口金额呈稳步增长趋势;2008年量价齐跌;2009年进口量较2008
年出现较大增幅,但因进口单价降低,导致进口金额比2008年还要低。2010年随着国内经济的稳步发展,乙二
醇醚的进口量较大,约为14.6万t,较上年增长20.7%,进口单价也较上年略有提高。在我国的乙二醇醚进口产
品中,超过90%为乙二醇单丁醚,其他乙二醇醚类产品进口量不足10%。我国出口乙二醇醚相对进口量而言较少,
可以忽略不计。
2002~2010年我国乙二醇醚进出口量及金额见表4。
表4 2002~2010年我国乙二醇醚进出口数量及金额统计 t
年份 进口 出口
数量 金额/万美元 数量 金额/万美元
2002 71307 5101 5563 492
2003 86624 6563 9470 776
2004 101811 9738 8777 981
2005 112810 15241 7611 1058
2006 117197 15349 4929 782
2007 132686 21408 2199 463
2008 95054 18883 2133 424
2009 120555 15362 1460 238
2010 146257 22130 1937 340
需求仍将快速发展
由于乙二醇醚具有极强的溶解性能,还具有较好的蒸发速率和较强的偶合性及聚结能力,有万能溶剂之称,
目前其应用主要集中在涂料、油墨和清洗剂行业。
(1)涂料、油墨 在涂料工业中,乙二醇醚可以作为溶剂、助溶剂和脱漆剂等应用于汽车漆、聚氨酯漆、
高档木器漆等高档涂料和水性建筑涂料中。
在油墨生产中使用乙二醇醚可使一些配方改为水溶性,可降低油墨的毒性,改善操作环境,提高印刷质量。
2010年我国涂料、油墨行业约消费乙二醇醚20万t,约占乙二醇醚总消费量的80%。
(2)清洗剂 乙二醇醚可降低表面张力,改善清洗液的润湿性和渗透性,它也可用作金属、玻璃等的清洗
剂。
2010年我国清洗剂行业约消费2万t乙二醇醚,约占乙二醇醚总消费量的8%。
(3)其他 乙二醇醚是制造汽车制动液的最佳原料;还可用于生产皮革助剂、染料和农药等;除此以外,
乙二醇甲醚可作为军用喷气式飞机燃料的抗冻添加剂。
2010年其他领域消费乙二醇醚约3万t。
预计未来5年,涂料用溶剂仍然是乙二醇醚的最大应用领域,我国乙二醇醚的消费主要动力仍然是涂料行业
的快速发展。但乙二醇醚由于安全性问题将影响其未来发展,预计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将是乙二醇丁醚,而乙二醇
乙醚和乙二醇甲醚的发展速度将放缓。
鉴于乙二醇醚的毒性问题,我国环保部于2009年5月出台了限制乙二醇醚(主要是乙二醇乙醚和乙二醇甲
醚)类产品在防水涂料中的使用,但目前看来,这个标准并未影响国内乙二醇醚类产品的市场,我国的乙二醇醚
类产品生产、销售、应用依然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预计2011~2016年我国乙二醇醚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8%。
投资建设需谨慎
综上所述,未来5年国内乙二醇醚产能、产量快速增长,但还是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主要原因是国内
需求量最大的乙二醇丁醚原料丁醇在短时间内还无法满足需求,国产乙二醇丁醚的价格仍然无法与进口产品竞
争,国内乙二醇丁醚的需求仍将依靠进口。
强劲的需求给国内发展乙二醇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潜力,但投资建设应需谨慎,主要原因是:①
由于乙二醇醚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已有研究证明乙二醇醚(尤其是乙二醇甲醚和乙醚)对人体是有害的,可引起
血液病变和胎儿畸形。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部分限制乙二醇醚的生产与使用,尤其是乙二醇甲(乙)醚在国
外消费量逐年减少。我国也出台相关法规限制乙二醇醚的应用,未来乙二醇醚的需求可能会由丙二醇醚部分替代。
②乙二醇醚在国外属于成熟的产品,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而我国的生产能力已经足够大,目前进口量大的主要原
因是原材料成本过高而导致国产产品价格无法与进口产品抗衡。随着上游原材料产能的逐步扩大,未来我国乙二
醇醚原料渐趋丰富,价格将趋于合理,国内装置产能将逐渐释放,国产产品必将逐步取代进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