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化工:优化布局 规模发展
□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张福琴 边钢月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炼油化工行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为适应市场需求,克服了各种
不利因素,原油加工量、乙烯产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增加,产品结构和质量调整效果显著,保障了市场的稳定供应;
展望2012年,炼油化工行业为应对挑战,需要积极采取对策,实现我国炼油和化工行业由大做强,为我国炼油
化工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回顾2011年
1 国家力推发展重点和新增长点
(1)《国家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出台,突出了三个要点:一是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二是优化产业布局;
三是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快推行清洁生产,降低资源消耗。
(2)《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南》于2011年5月27日发布,指出2015年原油加工能力控制在
6.5亿t/a以内,成品油产量达到3亿t/a左右;乙烯产能达到2600万t/a左右,当量乙烯自给率达到70%左右,
确定发展框架,受到行业高度关注。
(3)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指出,限制新建1000万t/a以下常减压装置、
新建80 万t/a以下石脑油裂解制乙烯装置、100 万t/a以下连续重整(含芳烃抽提)装置、100 万t/a以下煤
制甲醇生产装置(综合利用除外),再次提高炼油业的准入门槛。
(4)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七大产业,
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得到大石油石化公司积极
响应。
(5)国家发改委2011年7月1日起下调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进口关税,其中柴油、航空煤油
将以零关税进口,以充分利用境外资源。
(6)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了《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外资并购重要能
源企业须经我国并购安全审查,以规范管理。
2 国际油价震荡
2011年,特别是9月份以来,欧洲地区经济不振,解决欧债危机阻力重重,美国经济前景黯淡,全球经济大
环境不景气,这些因素导致市场对石油需求下滑的担忧加剧;但美国频频遭遇飓风袭击,加之原油库存下降,又
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油价。2011年以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走势见图1。
3 炼油乙烯能力持续提高
(1)炼油能力和加工量继续增加,炼油布局得到优化
我国炼油总产能在突破5亿t/a的基础上,继续增长,炼油能力位居世界第二。目前我国炼厂数量211家,
平均规模280万t/a;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公司炼厂数量分别是28座和32座,平均规模680万t/a。
1~10月我国原油加工量3.71亿t, 同比增长5.4%;预计全年将超过2010年的4.23亿t,实现持续增长。
炼油产业布局得到优化,形成了长三角、泛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三个炼化集群,合计炼油能力2.7亿t/a,约
占炼油总能力的1/2。
(2)乙烯能力和产量双双提高
我国乙烯总能力突破1500万t/a(共27套装置),约占全球的9%,位居世界第二,已经建成5个百万吨乙烯
基地。
1~10月我国乙烯产量1264.2万t, 同比增长8%,预计全年将超过2010年的1069.7万t,实现继续增长。
4 基地化和大型化趋势明显
2011年我国炼化装置呈现明显的大型化趋势,形成了一大批大型炼化基地,拥有镇海炼化、大连石化、上海
石化、福建炼化、独山子石化等21个千万吨级炼厂,约占全国原油加工总能力的50%,其中镇海石化和大连石化
位居全球大炼厂排名16和21位。
装置大型化突出。以炼油为例,截至2011年底,装置单线规模常减压蒸馏已达到1200万t/a;重油催化裂
化已达到350万t/a;加氢裂化已达到400万t/a;催化重整已达到210万t/a;渣油加氢已达到310万t/a;延
迟焦化(两炉四塔)已达到420万t/a;柴油加氢已达到410万t/a等。
5 主要炼油化工产品产量增加
2011年主要炼油化工产品产量继续增加。据统计,1~10月份主要炼油化工产品产量均实现同比增长,见表1。
6 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2011年我国炼化产品市场消费加快。据统计,1~10月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为3.76亿t,同比增长3.5%,
进口依存度54.7%,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2011年前10个月,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17亿t,同比增长8.6%。其中柴油为1.38亿t,同比增长9.1%,
占成品油消费比重63.8%;汽油为6342.2万t,同比增长8.2%,保持平稳增势,占比29.3%;煤油为1491.8万t,
同比增长5.5%。
2011年我国乙烯需求总体强劲,1~10月我国乙烯表观消费量1346.6万t,同比增长9.0%;进口83.3万t,
同比增长24.3%;出口1.0万t,同比减少54.6%。
2011年我国合成材料消费继续加快。1~10月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6046.9万t,同比增长4.3%,进口2461.7
万t,同比减少1.4%,出口310万t,同比增长26%;合成橡胶表观消费量381.8万t,同比增长5.2%,增长保
持平稳,进口25.7万t,同比减少29.8%,出口120.5万t,同比减少7.2%;合成纤维单体表观消费量2674.3
万t,同比增长4.5%,进口1219.3万t,同比增长1.3%,出口4.0万t,同比增加1034.9%。
7 研发技术成果显著
目前,我国已基本掌握当代主要先进炼油技术。具有依靠自有技术建设千万吨级炼厂的能力;重油催化裂化
等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炼化催化剂85%以上实现自给;与Lummus公司合作开发的新型乙烯回收技术已在
茂名新建64万t/a乙烯装置中成功应用;开发了顺丁橡胶技术,SBS技术、聚酯技术等都接近或者是达到了国际
先进水平。此外,MTO/MTP、C4烯烃催化裂解、丁烯与乙烯歧化制丙烯(OMT)等技术的示范工程取得一系列成果。
8 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2011年我国炼化行业节能工作效果显著,完成了“十一五”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
耗下降19.1%,乙烯综合能耗下降了11.6%。
表1 2011年~10月中国石油和化工主要产品产量统计 万t
名称 产量 同比增长/%
成品油 22052.1 6.4
汽油 6693.7 6.1
煤油 1552.9 7.6
柴油 13805.5 6.4
润滑油 682.9 8.8
燃料油 1521.0 0.2
合成氨 4252.6 6.8
化肥总计(折纯) 5146.8 12.1
氮肥(折含N 100%) 3564.5 7.6
尿素(折含N 100%) 2229.1 3.1
磷肥(折含P2O5 100%) 1231.5 25.7
钾肥(折含K2O 100%) 351.0 18.1
合成材料
合成树脂及共聚物 3895.7 9.9
合成橡胶 287.0 13.5
合成纤维单体 1459.0 7.7
合成纤维聚合物 1237.6 16.8
化学纤维 2797.1 15.4
人造纤维(纤维素纤维) 214.2 12.6
合成纤维 2569.6 15.5
展望2012年
1 炼油行业优化布局
(1)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大型炼油基地建设——靠近油品消费中心和原油资源供给便利地
区,有计划地改造或建设重点原油加工基地。《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南》指出:2015年原油加工能
力控制在6.5亿t/a以内,成品油产量达到3亿t左右。
(2)进一步提高对高硫、高酸以及重质原油加工的适应性,降低原油成本。
(3)以满足交通运输燃料为目标,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汽柴油质量升级步伐,到2015年,全国炼油
企业的生产均要能满足生产国IV标准汽柴油的需要,保障清洁油品供应。
2 乙烯工业持续推进规模化发展
(1)持续推进规模化发展,实现乙烯工业由大变强。坚持基地化、一体化、园区化的发展原则,优化战略
布局。国家《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南》指出:2015年乙烯产能达到2600万t/a左右,当量乙烯自
给率达到60%~65%。
(2)统筹规划乙烯副产C4、C5、C9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合理选择品种,形成经济规模,突出产品特色,提
高经济效益。
3 持续炼化技术创新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炼油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的开发,重点开发劣质原油深加工新技术、清洁燃料生
产新技术等;按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方针,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把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与信息化相结合。
4 建设节能环保型炼油化工企业
首先从工艺装置入手,做好工艺过程节能减排;第二,进行二氧化碳减排等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如加快
催化再生烟气脱硫、加热炉烟气、工艺排气及电站排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处理技术创新和应用;第三,加强
环保设施、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少增污。
结束语:展望2012年,尽管全球经济复苏出现了诸多不利因素,但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增长,炼油和石化产
品市场需求持续增加,我国炼油化工产能也将提高;产品结构持续调整以满足市场需求,成品油质量做好进一步
升级的准备;继续加大安全环保力度,行业发展与不断调整优化将成为2012年炼油化工发展的突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