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工业:承上启下锁定强国目标
□ 童言
2011年橡胶工业由受政策刺激转到自主增长,经济运行起伏较大,上半年深受高胶价的拖累,企业效益大幅
下滑,5月份后稍有转机,下半年又遭国内外市场动荡需求不振的打击。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橡胶工业在历
经十年高速发展后,增长势头全面回落。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0月行业实现销售收入5892.18亿元,同比增
长28.5%,实现利润285.3亿元,同比增长16.8%。1~11月,轮胎产量7.58亿条,同比增长8.5%,其中子午胎
3.59亿条,同比增长5.9%。出口企稳,海关统计1~11月轮胎出口2.2亿条,同比增长5.8%,出口额123.46
亿美元,同比增长34.8%;摩托车胎出口2246.3万条,同比增长27.2%,出口额2.72亿美元,同比增长60.0%;
自行车胎出口1.07亿条,同比增长4.8%,出口额2.14亿美元,同比增长21.5%;输送带出口20.4万吨,同比
增长27.3%,出口额6.96亿美元,同比增长46.8%;胶管出口13.8万吨,同比增长19.6%,出口额5.76亿美元,
同比增长29.0%;胶鞋类出口40.79亿双,同比增长0.1%。
“质、量、价、税”成为行业热点
关键词1:“绿色制造” 当今绿色制造、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据报道,轿车行驶所消耗的能量中
有20%是用来克服轮胎滚动阻力的,商用卡车这一比例更高达30%,同时约20%的CO2排放由轮胎造成,所以绿色
轮胎的使用在汽车节能减排上具有一定的作用。一年来橡胶行业为此作出不懈努力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如“低温
一次法炼胶工艺”能实现吨胶耗电降低20%左右,提高生产效率200%以上,受到轮胎企业的广泛关注;在材料上
采用溶聚丁苯橡胶等高性能合成胶,可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节约汽车油耗5%~7%;绿色助剂的广泛使用,较好
地解决了橡胶制品生产和使用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满足了国外法规和标准对出口产品的限制。“跑气保用轿
车轮胎”等一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使评价手段和方法更及时、更完善、更科学。
关键词2:“质量门”“质量门”事件把锦湖轮胎推到了风口浪尖,从专业角度讲返炼胶不应是主要成因,到
目前为止也没有权威单位发布其真实原因,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轮胎行业的恶性竞争使企业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拼
市场,而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和售后服务上产生了偏差。事情虽然发生在锦湖身上,但对全行业都是个警醒,
也是对政策、监管、体制、手段甚至公共事件的危机处理等方方面面做的考量,我们寄希望于“轮胎召回制度”
具体实施办法的早日出台。
关键词3:“走出去” 投资依旧强劲,1~11月橡胶行业累计完成投资额1049.3亿元,同比增长35.3%,新
开工项目比上年减少0.4%,说明方式发生转变,过去那种遍地开花式的小项目让位于有技术、有实力、有品牌大
公司的重磅扩张。外资从乘用车胎向全钢载重子午胎转移,内资则从载重胎向乘用车胎拓展。“走出去”发展战
略有了实质性进展。双钱轮胎在米其林—正泰合资十年后重拾乘用车胎,在安徽无为建年产1500万条乘用车轮
胎和轻卡轮胎项目;杭州中策在常州一期投资15亿建年产1000~1200万条高档子午胎;倍耐力公司宣布在未来
两年内将投资3亿欧元,使山东济宁轮胎工厂的产能提升一倍,达到年产轮胎1000万条;日本东洋轮胎橡胶公
司通过对山东银石泸河橡胶轮胎有限公司的收购,完成了其向客户供应卡车和客车轮胎的愿望;台湾正新橡胶公
司增资3.5亿美元扩建昆山工厂,建年产200万条全钢丝载重子午胎生产线。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个别企业开始把触角伸向海外,探求国际化发展之路。继杭州中策10亿投资落地
泰国后,玲珑轮胎在泰国建设年产200万条高性能半钢子午胎项目和广东巨轮模具公司在印度建轮胎模具基地项
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赛轮股份公告称拟在越南建立全资子公司,中信集团将在乌兹别克斯坦建年产150万条的
轮胎厂。与他们不同,三角轮胎则采取同美国阿克隆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其第一个海外技术研发中心——
三角(美国)轮胎技术中心。这些举动显示行业正在从注重量的增长转到对质的提升,适应市场需求谋求均衡发展,
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的分工与协作,利用国外技术信息等资源尽快实现与世界同步发展,由大变强的梦想付
诸实施。
关键词4:“潮起潮落” 胶价的潮起潮落是行业近年来一直绕不过的一道坎,3月的中国橡胶年会上机构和
媒体惊呼胶价进入“4万元”时代,岁末胶价一路跌破3万元,“过山车”现象又一次上演,供求关系论、炒作论、
自然灾害论、国际橡胶联盟干预论都很难解释其成因,倒是其涨落的常态化为业内所不得不接受。把希望寄托在
调整关税或国储局抛胶上作用有限,况且新近公布的2012年关税执行方案中天然胶进口关税未作调整。借鉴其
它行业的经验和做法除到产胶国直接建厂减少干扰外,筹建上下游相互参股的产业发展基金,实现利益共享和风
险共担的平衡机制不妨一试。
关键词5:“特保案” WTO就中国诉美国轮胎特保措施裁决,认为美国对中国输美轮胎采取的特别保护措施
符合世贸规则,中国轮胎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但最新进展是12月19日,美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就非公路
用轮胎司法诉讼案做出判决,裁定美商务部不能在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下进行反补贴调查,这意味着
美方多年来对中国进行的反补贴调查既违反世贸规则,也没有美国法律依据。虽然此次赢了官司,为中国轮胎业
重返因美国轮胎特保案而丢失的国际轮胎市场带来了希望,但是中国轮胎业的继续过往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生
产要素成本而又高耗能、高污染所形成的低成本优势的发展模式却并没有改变,中国轮胎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整
体而言仍处于较为劣势的地位,值得警醒。
行业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十二五”是橡胶工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我国橡胶工业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将中国建设成为橡胶工业
强国,任务艰巨。笔者认为应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首先,继续坚持市场取向。当前国内经济转型,汽车工业又受“限购”等政策的影响,增长率锐降至3%以下,
市场疲态尽显。国际橡胶产业也在调整,人们注意到2011年以来包括米其林、普利司通、日本东洋、德国大陆、
韩国轮胎、锦湖等一些国际轮胎公司分别在越南、印尼、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巴西、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相
继投资建厂,一些国家正利用资源、成本、土地的优势积极发展橡胶工业,我们以前固有的优势开始弱化。加上
“欧债危机”蔓延,阿拉伯国家政权更迭,世界经济主要是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动荡,贸易保护案发越来越频繁,
形式多样化,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实施贸易保护。正是由于“汽车机会”、“出口红利”风光不再等多种
因素的叠加,导致我国橡胶工业产能正从结构性过剩向全面过剩演变,橡胶工业的增长有可能历史性地步入平缓
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升级和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的实施已经从倡导自愿转到形势所迫
自觉上来,虽然道路艰难曲折,而且要负出成本的代价,但方向不能动摇,否则行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其次,政府和行业组织要有所作为。决策层应该在产业政策、财政金融、对外贸易、技术标准、行业监管、
信息发布等方面给行业提供准确具有可操作性权威的信息。现在的政策偏重于准入,备案和核准制在各种利益和
因素的影响下很难贯彻,而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既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也能促进企业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
度,值得推广。同时,政策的制定要有全球眼光和长远谋划,比如在目前我国正努力推广以杜仲橡胶为代表的新
材料在行业中的应用以缓解对天然胶的过度依赖时,须知国外也在积极行动——近期东京汽车展上普利司通公司
展出了不需要注入空气的轮胎,其使用了特殊的树脂材料,而且所有材料都可以100%回收再利用;住友橡胶展示
了其完全不使用石油等石化资源生产的轮胎;东洋橡胶推出了最新型的量产轮胎,称燃油消耗为全日本最低。因
此,行业在高度关注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给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应充分关注和考虑其替代风险。
再次,企业要勇于担当。我国汽车的保有量突破1亿辆,根据国际通用标准,每百户家庭拥有16辆小轿车
的比例,我国许多城市已进入汽车社会。国内替换胎市场前景可期,企业要把握住机会,从技术创新、品牌打造、
跨界经营、产业链拓展等方面实现企业升级。在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品种的适应性、技术的先进性和服务的便捷
性上下功夫,打造自己的品牌,争创名牌。据报道,当今世界20%的知名品牌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因此市场
经济条件下的生存和发展更多地取决于企业自身建设。“走出去”战略使橡胶工业从世界工厂跳跃到世界市场,
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但企业要做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循序渐进,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橡胶工业是一个传统产业,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对其赋予了新内涵,随着绿色制造的深入,人们
有理由相信经过努力一定能将其打造成为现代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