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对二甲苯:扩能受阻 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
2012年2期 发行日期:2012-01-10
对二甲苯:扩能受阻 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

产能不变,产量下降
    经过2009年产能大幅释放之后,2010年以来国内对二甲苯(PX)发展步伐明显放缓,2010年只有中石油乌
鲁木齐石化100万t/a装置投产,2011年没有新增PX装置。截至2011年底,国内共有PX生产企业13家,产能
819.5万t/a。2010年底开车的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PX装置,受原料短缺、距下游用户远等不利因素影响,开工
严重不足。7月11日中国海油惠州炼油分公司重整油塔底泵密封泄漏引发火灾,导致其芳烃装置停产,其配套的
84万t/a PX装置也同步停产,直至11月中旬才恢复生产。受两家大型PX装置开工率低的影响,估计2011年国
内PX产量同比下降10%左右,约为630万t(2010年为695万t),全年行业开工率为76.9%。

再发群体性事件,大连PX项目受影响
    受强热带风暴“梅花”影响,8月8日大连福佳·大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码头防波堤发生两处局部严重坍塌,
出现PX泄漏危险,并引发大连市民的群体性事件;8月14日,大连市政府公开要求福佳大化立即停产,承诺对
该项目进行搬迁;福佳大化于9月8日起开始停产整顿,9月19日起恢复生产。厦门市民有成功迫使PX项目搬
迁的先例,如果福佳大化PX项目搬迁,政府需要给予巨额的赔偿。9月26日,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发布《关于
加强PX等敏感产品安全环保工作的紧急通知》(发改产业〔2011〕2079号),要求对PX等敏感产品尤其是剧毒化
学品开展安全环保大检查,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该政策对PX行业影响较为明显,或将致使我国PX产能扩张进
程受到严重阻碍。但据最近相关报道,因为没有找到新区域来接纳该项目,大连市政府或已收回搬迁决定,如果
搬迁,政府将面临巨额赔偿。

下游新增产能陆续投产,消费量小幅增加
    2011年我国对苯二甲酸(TPA)行业新增430万t/a产能投产,其中包括江阴汉邦石化60万t/a、浙江逸盛
石化200万t/a、逸盛大化50万t/a、江苏海伦化学120万t/a。2011年底我国TPA总产能达到2000万t/a(2010
年为1680万t/a)。估计2011年TPA产量约为1650万t,TPA生产对PX的需求量约为1089万t。
   预计2011年国内PX表观消费量达1090.2万t(2010年为1026.7万t),同比增长6.2%。PX需求增长的主
要原因是TPA的稳步增长。国际上PX还可用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的生产,但由于DMT的经济效益低下以
及环境法规的日益严格,2005年以来国内已停止生产。另外,PX也可在农药等其他领域应用,但用量非常有限
(约1.2万t)。

进口依存度上升,进口量创新高  
    2011年1~11月,国内PX累计进口457.5万t,估计全年进口量将突破500万t(2010年为352.7万t),
同比增长41.8%左右。1~11月,累计出口PX 33.3万t,估计全年出口量约为37.0万t(2010年全年为21.0
万t)。

市场行情涨跌反复
    在国际原油价格等上游因素以及市场供需关系的共同作用下,2011年PX市场行情出现大幅波动,经历了多
次的大起大落,相对2010年的价格有较大提升,涨幅达到40%以上。从PX与混合二甲苯(MX)价差可以看出,
2011年PX平均利润水平高于2010年。
    年初亚洲多套PX装置停车,同时下游TPA市场受年前备货影响价格攀升,上游原油市场持续高位运行,导
致市场货源供应极为紧张,助推PX市场开始大幅上扬。3月11日,日本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关停近百万吨
PX装置,PX市场行情飙涨,将亚洲市场拉到了历史高点。国内PX市场从1月的10200元/t上涨到4月的13500
元/t,随后直线下滑之后呈现震荡盘整。国内PX市场价格从5月的12520元/t跌至7月的11000元/t。国内
外PX装置连续停产检修以及频繁意外停产,亚洲地区供应明显趋紧,从而刺激了PX市场行情高位波动,市场价
格持续推升。10月份PX价格上涨至13000元/t。11月中旬,因火灾事故停车长达4个月的中海炼化芳烃装置
重启,其下游配套的PX装置亦同步开车,国内PX逐步增加供应,且TPA行情不佳,两者作用下促使PX行情进
一步走弱。11月份价格回调到11300元/t,估计短期内PX市场仍以调整走势为主。2010~2011年国内PX和混
合二甲苯市场价格走势见图1。

吸附分离技术取得突破
    10月9日,扬子石化承建的芳烃吸附分离技术开发及工业示范装置一次开车成功,产品纯度达到99.7%。这
标志着芳烃成套技术的最后一个技术堡垒取得重大突破,中石化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芳烃成套技
术的公司。此前,世界上拥有全套芳烃工艺技术的专利商只有美国UOP和法国Axens;国内外其他公司只拥有一
些单项工艺技术。在芳烃生产的五项单元技术中,此前中石化已经拥有其中的四项技术,芳烃吸附分离技术实现
国产化后,将使中石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芳烃生产全套技术,可为下一阶段大型PX装置的成套技术开发
与应用奠定基础,对我国芳烃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产能扩张进程缓慢,未来供需缺口仍大
    PX仍是制约我国聚酯产业发展的原料瓶颈,PX能否实现稳定供应,直接关系到整个聚酯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由于2011年没有新PX项目投产,国内TPA产能增加430万t/a,因此2011年供需矛盾相比2010年更为突出。
预计2012年国内TPA新增产能总量约为1000万t/a,PX新增产能只有185万t/a,供需缺口依然较大。
  与TPA相比,PX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更高,属高度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项目的建设必须由国家发改委审
批,再报国务院办公会议批准。国家发改委将严格按照国家五年规划,控制新投资TPA项目的审批,以避免投资
过热和资源浪费。另外,PX生产装置需依靠炼油才具备产业链优势。近年来计划建设的PX装置因受国家环保政
策及国际原油市场波动影响纷纷缓建。国家PX“十一五规划”中的原厦门腾龙芳烃项目因环保原因迁址到福建漳
州,已于2009年5月开工建设,设计产能为80万t/a,预计在2012年初建成投产。中国石油在四川彭州的65
万t/a PX项目也于2009年开工建设,已于2011年实现中交并将于2012年建成投产。此外,中国石化扬子石化
公司计划在2012年将现有的80万t/a产能扩大到120万t/a。
   总之,准入门槛的提高或将使未来PX项目审批变得更为艰难,而其高资本壁垒、高技术壁垒以及需依靠炼
油的行业特征也让其投资门槛变得更高,将致使国内PX扩能进程受到阻碍,未来或将远低于TPA增速。因此,
国内PX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突出,短缺局面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