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碱行业:未来变数仍存 发展尚需理性
□ 中国氯碱网 郑结斌
产能迅猛增长
2011年,我国烧碱产能继续呈扩张势头。截至10月份,新增产能约350万t/a,总产能达到3370万t/a。
目前国内产能在40万t/a以上的企业有19家,合计产能1068万t/a,占总产能的31.7%。离子膜法占据主流、
分布区域广、工艺路线趋同、跨行业发展成为烧碱新项目的主要特点。
中西部地区因盐资源丰富、电力供应充裕,烧碱扩产势头强劲,新建、扩建烧碱装置主要与PVC项目配套。
随着中西部地区氯碱工业的迅速崛起,虽然改变了氯碱行业传统的东西部分布格局,但是物流已经成为制约中西
部地区氯碱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从今后发展趋势看,布局不合理如不得到有力调整,会对我国氯碱行业的
总体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带来一定影响。
2011年政策性限电措施对生产企业开工状况的影响有所缓解。尤其是3月份,在下游行业需求有所恢复及液
碱出口价格持续上涨的带动下,国内烧碱生产整体装置开工负荷明显提升,4、5、6月烧碱产量大幅提高,分别
为219.6万t、218.4万t、221.4万t。2011年1~9月份,我国烧碱累计产量为1861.1万t,同比增长17.7%。
氯碱行业“十二五”规划指出,到“十二五”末,我国烧碱产量将达到2800万t,年均增长7%,而估计2011年
我国烧碱产量可达2480万t,同比增长近18%,与“十二五”规划产量增长指标相比高出了11个百分点。
出口市场利好
2011年我国烧碱出口市场整体形势好于往年,但主要是受外埠市场诸多不可抗力因素的推动。以日本、韩国、
台湾为代表的东北亚液碱主要出口市场,其货源供应量在第二季度均出现大幅减少,从而强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的
烧碱出口和价格,第三、四季度基本延续了前期的态势。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区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尽
管高端价位排斥心理明显,但为了保证生产,对中国烧碱采购量仍呈现大幅上升局势。2011年1~9月,我国固
碱出口量为41.2万t,同比增长2.1%;液碱出口量为126.1万t,同比大幅增长88.5%,出口均价317美元/t,
比2010年均价增长53.1%。
行情阶段性特点走势明显
2011年国内烧碱市场价格分为4个相对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1~3月份,国内烧碱市场表现相对平和,
上下游行业僵持对峙的局面时有出现;第二阶段:3月下旬~6月初,受日本地震影响,我国烧碱价格持续上行,
6月份烧碱价格已成为今年行情的最高点,华东、华南地区32%离子膜碱高端出厂价格达1100元/t左右;第三阶
段:6月上旬~8月下旬,烧碱市场步入下行通道。前期价格的持续攀升,使造纸、印染等下游需求企业对不断
走高的价格形成抵触,同时出口市场也开始转淡;第四阶段:8月末至年终,由于液氯及氯产品市场行情欠佳,
企业出于碱氯平衡考虑,氯碱装置开工负荷低,烧碱市场货源量少,进而推动市场价格走高。
2011年在攀至历史高位的烧碱价格带动下,“以碱补氯”的盈利模式凸显,氯碱行业传统的“碱氯平衡”问
题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氯碱行业面临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严峻。
政策因素不断深化
2011年3月份以来,我国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实施范围逐渐扩大,山东、河北、广西、湖北、陕西等地相继
实施的限产措施直接推升了当地烧碱价格。随着大部分地区节能减排目标逐渐完成,企业开工恢复导致的货源量
增加,抑制了市场价格的继续上行。
2011年4月27日,发改委公布了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涉及烧碱的有鼓励类:零
极距、氧阴极等离子膜烧碱电解槽节能技术;限制类:新建纯碱、烧碱;淘汰类:隔膜法烧碱(2015年)生产装
置。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我国相当规模的隔膜碱装置以技改或淘汰的方式陆续退出市场。2010年隔膜法烧碱产能
474万t/a,2011年上半年退出了29.5万t/a,仅占6%,因此还有444.5万t/a隔膜法烧碱产能必须在2015年
底前淘汰。整体来看,在国内烧碱产能继续保持一定增速的同时,通过以离子膜装置淘汰隔膜装置的产业内部结
构调整继续推进。
同时,根据指导目录对新建氯碱项目的限制性表述,意味着行业扩张的政策性成本进一步提升,未来产业发
展的政策环境将愈加严苛。前期规划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具体分析地区内的水资源、交通运输
等条件。
利好因素是把双刃剑 未来市场变幻莫测
综合2011年助推液碱价格高涨的利好因素来看,无论是限产限电导致企业开工负荷降低,还是国外烧碱供
应格局的变动,稍加改变均会成为日后影响市场走势的利空因素。
2011年提前发生的电荒,最为核心的问题便是煤电矛盾,这一困扰我国多年的能源问题或将在“十二五”期
间着手解决。当前能源价格改革已提上日程,首当其冲的便是电力价格改革。4月上旬全国16个省市已上调上网
电价,12月初发改委公布关于全国各地电网销售电价调整的通知,电价上调将直接影响烧碱生产企业开工率和经
济效益。
短期内,我国烧碱市场仍以利好因素为主,但后期伴随国外市场变化,加之我国烧碱产能的陆续释放,将会
进一步影响市场价格走势。估计2011年我国烧碱装置总能力达到3412万t/a,与2010年相比增长12.9%,投产
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二季度,12月份氯碱企业继续面临电价上调后的成本压力,而2012年又将会有800多万t/a
烧碱装置计划投产,这将对烧碱市场继续产生直接影响。
在烧碱下游层面,虽然氧化铝等下游行业近期需求良好,但当前国内烧碱价格已涨至较高水平,下游企业接
受能力逐渐减弱。
纵观各种利好、利空因素,后期烧碱市场仍然存在一定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