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聚烯烃:开启原料多样化之门
2012年2期 发行日期:2012-01-10
作者:仲伟科
聚烯烃:开启原料多样化之门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仲伟科

宏观面:利多利空交织
  政策方面,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将聚异丁烯(PI)、聚乙烯辛
烯(POE)等特种聚烯烃开发与生产、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PTPE)开发与生产列为鼓励类;将新建7万t/a以下
聚丙烯(连续法及间歇法)、20万t/a以下聚乙烯、超薄型(厚度低于0.015mm)塑料袋生产列为限制类,政府
已经意识到了发展非通用型聚烯烃的迫切性。11月14日,工信部发布《“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以引导
和加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促进工业转型与升级。其中,煤制烯烃技术,特种橡胶、工程塑料、功能性高
分子材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等与聚烯烃密切相关。
  技术方面,工信部发布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 年度),强调了阻燃改性塑料,通
用塑料改性技术,汽车轻量化热塑性复合材料,聚烯烃催化剂、原位聚合聚烯烃纳米复合材料催化剂,交联聚乙
烯材料和电器用合成树脂材料,聚烯烃类微滤膜及应用等。
  在银根及消费政策方面,2011年上半年连续6次调升存款准备金率,收紧银根调控物价;同时,为了挤压房
地产泡沫,实行了一系列住房限购政策和措施;2011年汽车产销量增速明显减缓,这一系列因素都导致聚烯烃下
游消费停滞。
  国际方面,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和海啸,波及日本石化工业中心之一,对中国合成材料进口领域以及塑料
加工制品和橡胶制品的出口领域形成了短期巨大的负面冲击。中东国家凭借其原料优势,大力发展聚烯烃,并把
目标市场定为中国。2011年1~10月进口自中东(沙特、阿联酋、科威特、阿曼)的聚丙烯达到81.9万t,同
比增长35.6%,占国内进口份额由2010年同期不到20%上升到26.9%。同时,北非政治局势动荡和欧洲的债务危
机对聚烯烃下游的塑料制品出口影响很大。

生产:聚乙烯趋缓,聚丙烯势头强劲
  据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统计,2011年前11个月我国聚乙烯产量为924万t,同比仅增长2.3%;聚丙烯产量
868万t,同比增长6.6%。2011年我国聚乙烯增加产能10万t/a,年末总产能达到1037万t/a;聚丙烯增加产
能142万t/a,年末总产能达到1271万t/a。
  2011年新增加的装置中,有3套装置是以MTO为起点的,再加上2010年底投运的神华包头项目,MTO基聚
烯烃产能达到180万t/a,虽然在总产能中所占比例还不到8%,但是它们的成功运作给予了其他在建拟建项目极
大的鼓励。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公布的煤制烯烃项目有36个,大部分把聚烯烃作为终端产品。据称,
如果这些项目都能够按计划建成的话,到2015年可增加570万t/a聚乙烯产能和830万t/a聚丙烯产能。
  2011年公布的丙烷脱氢制丙烯(PDH)项目也很多,多数是瞄准了聚丙烯市场。例如2011年5月开工建设的
中国软包装集团福建福清80万t/a聚丙烯项目;8月签署投资协议的江苏长江天然气化工有限公司南通如皋长江
镇66万t/a聚丙烯项目;以及渤化集团天津渤化石化公司、张家港扬子江石化有限公司、浙江聚龙石油化工有
限公司、浙江海越股份有限公司等都在2011年宣布或开始了PDH项目。
  传统的蒸汽裂解制乙烯项目没有在2011年增加新项目,但在2012~2013年会有动作。如中石油大庆石化分
公司、中石油四川石化公司、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中石化武汉乙烯、中海油惠州等项目。
  表1   2011年国内新增聚烯烃产能  万t/a
品种      企业名称   新增能力    投产日期
LLDPE    中原石化        10        2011年9月
PP        神华宁煤        50        2011年5月
PP        浙江宏基        12        2011年8月
PP        北海炼油厂        20        2011年12月
PP        大唐电力多伦    50        2011年4季度

       表2   国内主要MTO/MTP法聚烯烃        万t/a
公司            原料产能   投产或计划投产日期   PE产能   PP产能
山西焦煤        60(MTO)        2014年二季度          30         30
贵州毕节积金    60(MTO)            2013年              30         30
陕西靖边        60(MTO)                              60         60
延安能化        60(MTO)            2015年              45         25
宁波禾元化学    30(MTP)          2012年初               0         30
浙江兴兴新能源    180(MTO)      2013年底               0         30
中煤伊犁煤电化    60(MTO)            2013年              30         30
神华新疆甘泉堡    68(MTO)            2015年              30         38
青海庆华        60(MTO)           2015年前              27          0
蒙大新能源        60(MTO)                              30         30
小计                                             282        443

下游:
     2011年国内聚烯烃价格出现了两个高峰——4月和7月。9月份以后价格急剧下滑。但全体总体均价高于
2010年,增幅与进口树脂价格增幅大致相当。
     2011年前11个月我国进口聚丙烯(不包括高抗冲聚丙烯,下同)340万t,同比减少2.1%;出口聚丙烯15.5
万t,同比增加103%。聚乙烯合计进口673.8万t,同比增长0.5%,其中LDPE和LLDPE进口增加,HDPE进口减
少;出口合计30.5万t,同比增加114%。前11个月聚乙烯表观消费量为1567万t,同比增长0.5%;聚丙烯表
观消费量为1192.6万t,同比增长3.35%。包括聚异丁烯和高抗冲聚丙烯在内的其他聚烯烃净进口量为102.8万
t,同比增长8.6%。
  表面上看,价格因素对进口和消费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今年前11个月,进口聚丙烯均价为1564美元/t,
而2010年同期进口均价为1329美元/t。聚乙烯树脂也存在类似情况,LDPE今年前11个进口均价为1668美元/t,
比去年同期高205美元/t;HDPE今年为1401美元/t,比去年高134美元/t;LLDPE为1446美元/t,高136美元
/t。由于价格高企,国内库存大幅下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前11个月国内塑料制品产量4921万t,同比增长21.1%;根据海关总署提供
的数据,2011年前11个月我国出口塑料制品997万t,297亿美元;2010年同期出口量为911.3万t,金额为
232亿美元。
  2011年聚烯烃消费的最大市场仍是包装业,其次是农业和建筑业。预计2012年国内LDPE表观需求325万t,
同比增长1.1%;HDPE表观需求在810万t,同比上涨7.4%; LLDPE表观需求在740万t,同比上涨8.7%。聚丙
烯表观需求在1510万t,同比上涨9.3%.

技术进展:多项技术攻关或取得突破
  2011年8月18日,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聚丙烯催化剂PSP-01在抚顺石化公司9万t/a聚丙烯装置上,顺
利完成长周期工业应用试验。共生产高档纤维专用料系列产品、高速双向拉伸薄膜专用料(BOPP)、高透明吹胀膜
专用料等5个牌号超过1.7万t优级品聚丙烯。
  8月29日,由中国石油石化研究院牵头,联合石化、汽车行业9家单位完成的汽车材料单一化关键技术通过
科技部组织的现场验收。据悉,项目组开发的聚丙烯釜内合金生产技术,有利于提高我国聚丙烯高附加值产品的
自给率,意味着反应器型热塑性弹性体生产技术的零突破。
  11月4日,天津石化聚乙烯装置首次成功生产出聚乙烯三元共聚新产品——TJZS-3100,标志着中石化气相
法聚乙烯生产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新产品是按特定比例将乙烯、丁烯、己烯进行共聚而生产的,有望成为重工
业膜加工领域中的前端产品。
  11月29日,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开发的新型茂金属催化剂在中国石油聚乙烯中试装置上成功应用,
即将开展工业应用试验。
   
  2012年世界可能更加不平静,欧洲债务危机可能进一步加剧,以及一些新装置投产,将使全球聚乙烯和聚丙
烯开工率小幅下降。全球石油石化工业生产和消费重心将继续东移,围绕着上游资源和下游产品的竞争将更加激
烈,科技创新、并购重组、原料多元化、发展新能源将成为各大能源公司的战略性竞争手段。低碳经济与环境保
护将成为行业焦点,差异化、高价值的产品和技术将引领行业发展。今后几年,随着镇海新一体化项目、武汉乙
烯、中科石化等多套新建乙烯及下游配套装置陆续投产,以及众多煤制烯烃及聚合物、丙烷脱氢制丙烯及聚丙烯
项目投产,我国石化产品自给率将会进一步提高。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