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页岩气产业喷发 世界乙烯产业链格局演变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橡塑信息部 仲伟科
最近,一个来自大洋彼岸的信息在业内传递:北美页岩气“革命”给美国石化业注入新的生机。早在2011
年6月在上海举办的全球聚烯烃与弹性体大会上,与会者就能感受到北美同行的兴奋,多个来自世界石化业巨头
或研究机构都在他们的报告里着重提到了这种新的乙烯原料。最近,石油价格的不停上涨为页岩气的市场化应用
腾出了巨大的盈利空间,技术突破赋予了它足够的成本竞争力。
油气价差扩大带来契机
2011年美国化学资源公司(CMR)的报告揭示:页岩气的开发引发了多家公司宣布扩建或重启烯烃生产装置。
今年2月,美国化学协会(ACS)杂志CEN上刊登了Alexander H. Tullo的重头文章概括了这些扩建计划。2011
年,雪佛龙菲利普斯、陶氏化学、台塑、萨索尔和壳牌五家公司相继宣布了总额数十亿美元的乙烯及下游装置新
建计划,估计2012年会有更多扩建计划。美国化学周刊(CW)主编Rob Westervelt在最新一期杂志上主编视点
中也就台塑宣布在美国的乙烯及下游产能扩建计划发表了短评。他说:“在过去3年里,随着天然气供应的飞速
增加和成本下跌,美国石化业竞争力得以恢复,现在油气价格比已经超过40∶1。”他还引用了美国化工理事会(ACC)
的评估方法:当油气价格比在6∶1或7∶1以上时,天然气生产乙烯就具有价格优势。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
的数据,油气价格比在2011年约为28∶1。(注:油价指每桶的价格,天然气价格是每百万英热单位的价格。按
热值计算,一桶原油的热值大约为6百万英热单位,相当于160m3的天然气)。
2009年北美页岩气开采技术突破之前,勘探公司已经奋斗了30年,一直没有过成本关。当时美国石化业者
都认为在美国生产乙烯及乙二醇等乙烯衍生物并不经济,更无法在世界市场上与欧洲的石脑油法乙烯或中东的乙
烷法乙烯竞争。但时过境迁,目前在乙烯成本方面只有中东可以与北美竞争。有人说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已经
动摇了世界天然气市场格局,并且还将进而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页岩气产量增长超过20
倍,2009年美国天然气产量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美国石化业乐观地预计依靠页岩气的开发利用,美国
在未来的10年里不仅可以一改天然气大举进口的局面,还有望成为液化天然气的出口国。Alexander H.Tullo
引用美国化工咨询业巨头IHS的预测:到2020年美国天然气日产量将比现在增加40%。
产量与价格是跷跷板。产量增长,价格必然下降;价格下降太快,用户高兴,生产者则不然。据报道,美国
天然气价格快速下降,勘探公司已经在降低开工率。专家披露,勘探公司需要把天然气卖到2~5美元/百万英热
单位(mmBTU),才能保证赚到10%的投资回报。
北美与中东的竞争
美国EIA数据显示,3月6日美国东部Henry Hub天然气现货价格为2.3美元/mmBTU,比2011年的均价下跌
40%,相当于2008年均价的1/4。纽约原油价格已经超过105美元/桶,油价比达到45∶1。
2012年1月Henry Hub的价格为95美元/千立方米,同期卡塔尔天然气价格为348里亚尔/千立方米,按里
亚尔对美元0.275∶1计算,两地价格在同一个水平上。有报道称,中东地区有一些生产商目前仍能享受约1美
元/mmBTU的廉价天然气原料,但是多数新上石化项目的天然气成本已涨至2.5~4美元/mmBTU。
一方面北美价格下跌,另一方面中东地区天然气供应短缺价格大幅上涨,两者目前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了。
美国石化增产必须通过出口消化
据Alexander H. Tullo撰文称,美国很多原来用重质原料生产乙烯的装置,都在设法改用乙烷做原料。2004
年美国乙烯产量的45%是用乙烷(天然气)生产的,现在这个比例约为70%。化工咨询公司IHS专家称,按目前
价格,乙烷制乙烯的现金成本是18美分/磅,石脑油制乙烯的成本是46.5美分/磅,而乙烯售价为68.5美分/磅。
(按目前汇率,1美分/磅相当于0.1388元人民币/kg)
根据已经披露的计划,美国新增的乙烯产能将在2016年后投入市场,增量相当于北美目前产量的35%。Rob
Westervelt预计2015年以后美国石化产品必须加速出口来消化全部新增的乙烯产能。
CMR 2011年的报告曾估计美国有可能因此增加4个裂解装置,乙烯产能提升700万t/a。该报告分析,假定
到 2016 年,生产中能够实现新的产能,并考虑到美国东北部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且所有新裂解装置都建在原
有公司地址上,则从建设到投产的合理周期是四年半。根据美国的供需平衡测算,乙烯新增产量将完全用于聚乙
烯等衍生物的出口。CMR报告称美国2010年聚乙烯产量约1750万t,出口量约260万t,预计到2020年将增加
一倍。
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不容小觑
对中国石化业而言,更重要的信息是美国乙烯扩能后,目标就是向中国出口乙烯下游产品,其冲击不亚于中
东。
2010~2011年海关数据揭示,我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乙烯下游产品聚乙烯和乙二醇的份额都在下降。2011
年从美国进口聚乙烯(高压、低压、线性三个税号)合计43.47万t,仅相当于2010年的2/3,在中国的总进口
量中所占比例也从9.08%下降到5.84%。从美国进口乙二醇的比例在2011年是1.33%,而2010年为2.37%。
从2011年进口价格看,美国乙二醇的到岸价比进口量第一的沙特高2.22%,比主要进口国加拿大和科威特高
4.8%左右。聚乙烯价格比中东高10%~25%。剔除产品质量因素,美国乙烯下游产品的成本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
现阶段来看,国内市场上中东元素比较多,还没有见到美国页岩气的影响力。但是,对于原料比较单一的中
国石化企业来说,随着油价日益高企,来自美国的进口冲击不可小觑。
由于按乙烯下游产品进口量测算的乙烯当量缺口还很大(2010年进口1488万t,2011年1506万t),我国
计划进一步扩建乙烯产能。“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总产能达到2700万t/a,比目前高80%,并提出了多元
化率目标(20%)以分散原料单一化的风险。表1为2010年我国乙烯生产原料构成。
现在我国比较成功的非石油乙烯路线是煤制烯烃,神华的30万t/a装置已经在2010年底投产,亚化咨询预
计该公司2011年烯烃利润率在25%~30%之间,这与石脑油路线相仿。中石化于2011年投产的甲醇制烯烃项目还
没有披露相关的经济数据。我国目前在建、拟建乙烯项目中,非石油路线只有这两种,其竞争能力众说纷纭。个
人认为就目前来看,还很难与中东、北美匹敌。当前,中国各路诸侯也开始重视页岩气,跑马圈地很热闹,但能
否顺利开采还要拭目以待。
表1 2010年我国乙烯生产原料构成 万t/a
原料 总产能 比例/%
石脑油 1109.0 74.16
轻烃 191.5 12.81
混合物料 155.0 10.36
煤(甲醇) 30.0 2.00
重油 10.0 0.67
合计 1495.5 100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橡塑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