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增速趋缓
截至2011年底,全世界有近10套氯丁橡胶生产装置,总生产能力为42.7万吨(不包括氯丁橡胶胶乳产能,下同),其中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5.7万吨,约占世界总产能的13.35%;北美地区10.0万吨,约占23.42%;亚太地区26.2万吨,约占61.36%;独联体国家0.8万吨,约占1.87%。近几年,世界氯丁橡胶的产量变化不大,2008年约为29.4万吨,2011年约32.0万吨。2011年世界氯丁橡胶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氯丁橡胶生产国,生产能力为15.9万吨,约占世界总产能的37.24%。今后几年,随着朗盛在德国多尔马根氯丁橡胶装置的扩能以及中国几套装置的扩能,预计到2015年世界氯丁橡胶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55.0万吨。
近年来,世界氯丁橡胶的需求量总体变化不大。由于产品取代,西欧和北美地区氯丁橡胶的消费量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亚洲地区的需求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幅很小。2011年,世界氯丁橡胶的消费量约为31.0万吨,其中西欧占23.1%,北美约占20.5%,亚太地区占49.0%。预计今后几年,世界对氯丁橡胶的总需求量将以年均2.3%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将达到34.0万吨。
表1 2011年世界氯丁橡胶主要生产厂家统计 万吨
生产企业 | 厂址 | 生产能力 | ||
美国杜邦-陶氏弹性体 | 路易斯安那 | 10 | ||
德国朗盛 | 多尔马根 | 5.7 | ||
日本电气化学 | 青海 | 10 | ||
日本Showa Denko K K | 川崎 | 2 | ||
日本东曹 | 新南阳 | 3.4 | ||
重庆长寿化工 | 重庆 | 2.8 | ||
山西合成橡胶集团 | 山西大同 | 2.5 | ||
山西高阳 | 3 | |||
亚美尼亚纳依里特 | 埃里温 | 0.8 | ||
印度Pidilite | Dahej | 2.5 | ||
合计 | 42.7 |
国内产能上升
1.生产现状
截至2011年底,我国氯丁橡胶的总产能达8.3万吨,约占世界总产能的19.44%,产量约4.40万吨,同比增长7.84%。今后几年,我国仍将有数套新建或扩建氯丁橡胶生产装置,其中重庆长寿化工有限公司计划新建4.0万吨生产装置,山纳合成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新建8.0万吨装置,四川长宁(5.0万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5.0万吨)以及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万吨)等也计划新建氯丁橡胶生产装置。预计到2015年,我国氯丁橡胶的生产能力将超过20.0万吨。
2.进出口
2011年进口量为2.04万吨,同比减少约17.41%。其中初级形状氯丁橡胶的进口量为1.68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82.35%;氯丁橡胶板、片、带的进口量为0.36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17.65%。
我国氯丁橡胶的进口主要来自中国台湾、日本和德国,2011年来自这3个地区的进口量合计达到20269.66吨,约占氯丁橡胶总进口量的99.14%。从品种上看,初级形状氯丁橡胶的进口主要来源于日本和德国,进口量分别约占初级形状氯丁橡胶总进口量的91.67%和6.55%;氯丁橡胶板、片、带也主要来源于日本和德国。近两年我国氯丁橡胶的进口国家和地区情况见表2。
在进口的同时,我国氯丁橡胶也有少量出口,2011年的出口量为0.80万吨,同比增长约90.49 %,其中初级形状氯丁橡胶的出口量为0.79万吨,氯丁橡胶板、片、带的出口量为0.01万吨。
进口量的减少和反倾销税的征收不无关系。2005年5月,我国对原产于日本、美国、欧盟的进口氯丁橡胶开始征收反倾销税,期限为5年。这一反倾销保护措施使得2005年以来国内市场上的进口货物量相对减少,且价格也一直远高于国内产品,国内市场竞争并不激烈,对进口依存度也较低,市场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国内企业的定价政策以及装置开工状态。从2011年5月10日起,我国继续对原产于日本、美国和欧盟的进口氯丁橡胶实施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限为5年。这一举措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进口,减缓国内的竞争压力。
3.消费现状
2011年我国氯丁橡胶的表观消费量为5.64万吨,同比减少约7.99%,2006~2011年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19%。近年来我国氯丁橡胶的供需情况见表3。
制鞋及建筑领域用胶粘剂是我国氯丁橡胶最大的应用领域,约占总消费量的60%,其次是工业橡胶制品,约占总消费量30%,另外有约10%用于电线电缆及其他领域。从地域分布来看,华南、华东地区消费量最大,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65%,华北、华中地区约占25%,其他地区约占10%。由于全球经济走势仍陷于衰退之中,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将放缓,再加上三元乙丙橡胶等其他产品的替代,国内对氯丁橡胶需求的增长幅度不会很大,预计到2015年,我国氯丁橡胶的总消费量只有7.0万~7.5万吨。
表2 近两年我国氯丁橡胶的进口统计 吨
进口国家 | 2010年 | 2011年 | ||
和地区 | 进口量 所占比例/% | 进口量 所占比例/% | ||
日本 德国 中国台湾 韩国 美国 西班牙 亚美尼亚 其他 合计 |
21839.74 2334.74 326.63 46.07 24.50 10.40 53.00 35.03 24670.10 |
88.53 9.46 1.32 0.19 0.10 0.04 0.21 0.15 100.0 |
18567.45 1392.88 309.33 112.61 17.87 16.67 0.00 29.37 20446.10 |
90.81 6.81 1.51 0.55 0.09 0.08 0.00 0.15 100.0 |
表3 近年来我国氯丁橡胶的供需情况 万吨
年份 | 产量 | 进口量 | 出口量 | 表观消费量 | 产品自给率/% |
2006 | 4.83 | 2.43 | 0.66 | 6.6 | 73.18 |
2007 | 5.2 | 2.35 | 0.95 | 6.6 | 78.79 |
2008 | 4.5 | 2.33 | 0.72 | 6.11 | 73.65 |
2009 | 3.98 | 1.9 | 0.27 | 5.61 | 70.94 |
2010 | 4.08 | 2.47 | 0.42 | 6.13 | 66.56 |
2011 | 4.4 | 2.04 | 0.8 | 5.64 | 78.01 |
发展建议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氯丁橡胶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8.3万吨,加上未来的新建或扩建,产能将出现过剩,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新建装置应该慎重。在生产工艺上,除了继续完善乙炔法生产工艺技术外,还应该积极开发丁二烯法氯丁橡胶生产技术,以提升我国氯丁橡胶的整体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氯丁橡胶的生产工艺还比较落后,主要采用电石乙炔法工艺,在物耗和能耗消耗、安全生产、环境污染、品种质量等方面,与同为电石乙炔法的日本电气化学相比,处于明显落后状态,仅电石单耗就比后者高出约1/3,因此在国际市场中竞争能力较差。为此,我国氯丁橡胶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降低消耗和成本,提高乙炔利用率,稳定现有产品的门尼黏度;积极开发新产品,注重羧基胶乳、共聚合胶乳等功能性胶乳的开发;实现高门尼非硫调节型-WHV的工业化,增加正-12-碳硫醇调节产品,同时提高2,3-二氯-1,3-丁二烯第二单体的制备效率;加强1,3-二氯-2-丁烯副产物回收技术的开发,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的竞争能力。
国产氯丁橡胶的产品牌号只有几个,且大多数为中低档产品,而国外厂家一般都具备多个商品牌号。在耐寒、耐热、共聚胶粘剂、易加工型(含预交联微凝胶成分)及胶乳多样化品种方面,我国与之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内高档产品绝大部分依靠进口,今后应该加紧开发,以满足国内需求。
今后几年,我国氯丁橡胶的市场将趋于饱和,有关厂家可以考虑开拓国外市场。目前世界氯丁橡胶发展的总趋势是欧美市场在缩小,中国、东欧、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地区处于上升阶段。因此,今后,除了在国内市场与进口产品进行竞争外,我国氯丁橡胶可以在北美、东欧、俄罗斯、东亚以及东南亚逐步打开销路,以化解国内市场竞争压力,确保该产品能够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