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急剧增加
随着2010年底万华36万吨苯胺装置的开车,国内苯胺市场的供需平衡彻底改变,市场低迷,多数装置微利甚至亏损运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2011年我国商品量苯胺生产能力约为125万吨,产量约为87万吨,装置开工率约为70%。2011年我国商品量苯胺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见表1(不含2011年底新建试车装置产能)。
目前国内MDI配套的苯胺主要装置还有上海联恒异氰酸酯公司、拜耳材料科技(中国)公司和烟台万华股份宁波二期工程等,合计苯胺产能为80万吨,因此2011年国内苯胺总生产能力约为205万吨。由于市场竞争激烈,2010~2011年多套中小规模苯胺装置关闭,如江苏利士德、南京金田、河南开普、邯郸新阳光等。
尽管苯胺市场持续低迷,装置开工率低下,但主要生产企业为了增加市场话语权仍扩建增建项目(2011年新增情况见表2)。2011年底至2012年初,国内有四套规模化苯胺装置投产,产能陆续向市场释放,截至2012年3月底国内商品量苯胺生产能力达到174万吨。目前国内尚有多套正在建设或拟建苯胺装置,如山东尚舜化工5万吨苯胺装置正在建设之中,预计2012年四季度投产;天脊煤化工二期13万吨苯胺装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2012年6月投产;吉煤集团和康乃尔公司计划联手在内蒙古通辽市建设80万吨硝基苯和60万吨苯胺装置;国内橡胶防老剂生产基地山东曹县拟建10万吨苯胺装置。预计到2012年底我国商品量苯胺产能将达到192万吨。近期商品量苯胺产能的急剧扩增,无疑给低迷的苯胺市场雪上加霜,苯胺产业调整将逐步深入,未来几年行业重新洗牌已成定局。
表1 2011年我国商品量苯胺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 万吨
企业名称 | 生产能力 | 备注 |
中石化南化公司 | 26 | 氯碱和合成氨氢配套 |
吉林康乃尔化工有限公司 | 18 | 煤制氢 |
泰兴新浦化工有限公司 | 13.5 | 氯碱氢配套 |
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 | 13 | 合成氨氢气配套 |
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 7 | 炼厂氢配套 |
山东金岭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6 | 氯碱氢配套 |
章丘日月化工有限公司 | 5 | 合成氨氢气配套 |
重庆长风化工有限公司 | 5 | 园区内企业氢气配套 |
河北冀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5 | 氯碱氢配套 |
中海油海化股份公司 | 5 | 氯碱氢配套 |
江苏大和氯碱有限公司 | 3 | 氯碱氢配套 |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 | 3 | 氯碱氢配套 |
山东大海集团公司 | 3 | 2011年初投产 |
江苏梅兰化工有限公司 | 2.5 | 氯碱氢配套 |
中化集团江苏安邦电化 | 2 | 2011年由邻甲苯胺转产 |
山东华鸿化工有限公司 | 1.5 | 华阳农药提供氢气 |
其他 | 6.5 | |
合计 | 125 |
表2 2011年国内新增商品量苯胺装置情况 万吨
企业名称 | 生产能力 | 备注 |
吉林康乃尔化工有限公司 | 18 | 2011年底试车 |
山东金岭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24 | 2011年底建成投产 |
章丘日月化工有限公司 | 3.5 | 新增5万吨,关闭1.5万吨,2011年底建成 |
河北冀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3.5 | 新增5万吨,关闭1.5万吨,2012年初投产 |
合计 | 49 |
下游消费增长乏力
苯胺主要用于合成MDI、橡胶助剂和医药、农药、染颜料中间体,2011年国内商品量苯胺产量约为87万吨,净进口量0.24万吨,消费量为87.24万吨左右。2011年国内苯胺消费结构见图1。
预计2012年国内苯胺市场需求增幅有限,而商品量产能快速增加。2012年将新增产能67万吨左右,其中去年底和今年初投产的49万吨产能已经开始向市场释放,产能过剩将异常严重。
MDI 2012年国内没有新增MDI产能的计划,计划未来几年建设的MDI,如巴斯夫重庆、拜耳材料(中国)、蓝星材料天津等企业项目今年不会投产,而且均自配苯胺装置。随着高铁、房地产等建设速度放缓,MDI市场需求平淡,因此MDI领域对苯胺需求将维持在2011年水平,波动不会太大。
橡胶助剂 2009~2011年国内掀起橡胶助剂建设热潮,大部分新增产能已于2011年释放,从目前轮胎、汽车生产和橡胶助剂出口情况来看,增速不断回落,2012年新增的助剂产能与预期相比有所下降。从目前国内橡胶助剂项目建设情况看,2012年国内新增橡胶助剂产能约为7万吨,其中橡胶防老剂4万吨、促进剂3万吨,2012年橡胶助剂领域新增苯胺消费量约3万吨左右。
染颜料、医药、农药及中间体 随着全球石化行业景气度回升,染颜料、医药、农药及中间体需求和出口量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预计2012年该领域对苯胺需求将增长6%左右,新增苯胺需求量约为1.5万吨左右。
其他 聚苯胺、特种溶剂、特种纤维等领域消费苯胺数量较少,对市场需求影响微乎其微。
综上所述,若2012年国内苯胺进出口平衡,则国内商品量苯胺需求量约为91万~92万吨,而目前国内商品量苯胺产能就达到174万吨(尚舜化工和天脊二期苯胺产能未计入),因此预计2012年国内苯胺装置平均开工率仅在52%~53%左右即可完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理性发展 主动求变
国内苯胺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事实,仅部分有纯苯内部供应或自行配套下游产品的装置有微利,其他企业多接近亏损状态 ,而且这种局面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根本改善。面对如此窘境,未来国内苯胺行业应理性发展,主动求变。
★鉴于国内产能严重过剩,条件不成熟企业和地区不宜新建规模化苯胺生产装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投资风险。
★大型苯胺装置企业应积极与外商洽谈合作或者自行开发,配套建设规模化MDI生产装置;中小型苯胺企业应加大有机中间体、染料、医药、农药和橡胶助剂的开发,形成上下游一体化产品链式发展模式,从而避免竞争激烈的苯胺市场;规模过小的苯胺装置可以利用现有设备通过转产其他产品而求生存。
★拥有氢气资源的企业应改变依赖建设苯胺装置消化氢气资源的思维,开发生产更具市场前景的产品;由于苯胺生产装置分为硝基苯生产和硝基苯还原,因此国内生产企业应加大硝基苯用途的开发,从而缓解苯胺市场的竞争压力,如开发建设硝基苯法生产对氨基二苯胺、对氨基酚及一些氨基磺酸类产品等。
★苯胺生产企业应加大国际市场的拓展力度,强化出口意识和对国际市场的了解与研究,增加苯胺的出口量,缓解国内产能过剩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