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稳定 拟新建装置众多
2011年我国苯酚主要生产企业有5家,包括上海高桥石化、中石化燕山石化、中沙天津石化等,其中酚酮产能最大的是高桥石化,酚酮能力为36万吨,中沙天津石化排第二位,酚酮能力为35万吨。2011年我国苯酚产量达到70.4万吨,同比略有增长,见表1。
表1 2011年我国主要苯酚生产统计 万吨
生产厂家 | 酮总产能 | 10年苯酚产量 | 11年苯酚产量 |
上海高桥 | 36 | 20.1 | 17.4 |
燕山石化 | 26 | 15.6 | 13.1 |
中沙天津石化 | 35 | 7.5 | 17.1 |
吉林石化 | 12 | 7.8 | 6.8 |
蓝星哈华宇 | 12.5 | 7.6 | 5.8 |
广东建滔 | 20 | 10.1 | 10.2 |
合计 | 141.5 | 68.7 | 70.4 |
二、进口大增
2011年受国内需求及石化企业装置检修计划影响,场内进口货源量有增无减,全年进口总量达到76.2万吨,同比增幅达到22%;出口略有降低。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苯酚进口主要集中在南京地区,主要是因为华北地区货物供应主要来自于华北销售销售公司,而华东地区苯酚产量主要供应中石化三井以及上海拜耳公司双酚A装置,其月均外销量很少,不能满足而当地下游需求。
三、消费增长稳定 亮点依旧是双酚A
2011年我国苯酚产量70.4万吨,比上年68.78万吨略有增长;进口76.2万吨,同比增幅达到22%;出口3.8万吨,略有降低;表观消费量达到142.7万吨,同比增长12.2%(见表2)。从下游应用领域分析,酚醛树脂仍占据最大比例,2011年达到39.2%,其次是双酚A,占比26%,也是增长最快的领域,其占比同比增长18%(见表3)。未来3~5年国内苯酚主要需求亮点旧指向双酚A行业,但供应能力增长将明显大于需求增长,国内市场将供大于求的局面日趋严峻。
表2 2009~2011年苯酚表观消费量统计 万吨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2009 | 52.9 | 55.7 | 1 | 107.6 |
2010 | 68.8 | 62.4 | 4 | 127.2 |
2011 | 70.4 | 76.2 | 3.8 | 142.8 |
表3 2011年我国苯酚消费情况 万吨
消费领域 | 2010年 | 2011年 | ||||
消费量 | 所占比例/% | 消费量 | 所占比例/% | |||
酚醛树脂 | 57.4 | 41 | 61.5 | 39 | ||
双酚A | 30.8 | 22 | 40.5 | 26 | ||
水杨酸 | 12.6 | 9 | 13.3 | 8 | ||
壬基酚 | 8.4 | 6 | 9.1 | 6 | ||
其他 | 30.8 | 22 | 32.1 | 21 | ||
合计 | 140 | 100 | 156.5 | 100 |
四、2011市场探底回升
2011年苯酚市场走势呈现不规则波浪形状,重心跌宕起伏,上半年区间内窄幅波动,5月中下旬起市场似直线行走跌,主要是需求面低迷,买盘跟进有限,市场重心走低至12300元/吨后,在厂家库存偏低及上游原料上涨等利好面支撑下,市场回暖,但好景不长,后期终端需求面其强劲制约市场,行情时起时落,整体显现弱势姿态(见图1)。
3月份市场迅速拉升,主要因日本地震及大规模海啸事故影响,酚酮装置停车,国内部分定船延期所致;5~8月上旬市场呈现“V”自行走势,因原料走势疲弱,终端降负生产,采购意向偏淡,油价混乱走势,及国内部分装置检修影响,商家心态面频临崩溃,社会悲观情绪明显,重心难有起色。进入8月份,市场交易重心涨跌互现,总体呈现走跌趋势。8月上旬市场在近远洋装置降负影响下,恢复理性整理,但中旬起受外围疲势,标普下调美国评级事件影响,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国际油价及全球股市、大宗商品暴跌,市场商家信心严重受挫;9月市场延续8月的弱势姿态,上旬市场在场内酚酮装置停车因素下,重心炒作拉涨,但难于终端需求疲弱抗衡,行情回归疲弱起点;10月份市场在外盘走低及现货资源充足打压下一路走跌,中下旬进口商挺价意向明显,场内报价混乱,市场前景不明;11月市场季节性因素明显,终端需求更是萎靡不振,但12月市场行情出现反常举动,在外盘价格支撑及厂家报价多次上调利好面下,加之商家介于长期亏损压力,重心大幅走高,走势似有捉摸不透之意。
市场预测:未来2~3年内我国苯酚产能将得到较大提升,预期新增产能约142万吨。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苯酚进口需求将会逐渐缩减,国货取代的可能性靠近中。就目前市场格局来看,华东市场依旧领引整体行情,其走势乃关注重点。市场方面,预计2012年第二季度市场呈现区间震荡格局,行情起伏波动,终端采买按需,市场难有大好之势;第三季度,市场不乏向高端探进,“金九银十”旺季或将迎来交投双方的入市积极性,重心预期呈现走高之势;今日第四季度,市场交易重心多区间波动,氛围整体显现低迷,交投逐步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