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PTA产业发展面临重要转折点
2012年17期 发行日期:2012-05-02
作者:□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 魏志华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加入WTO的影响下,我国纺织工业高速发展带动化纤需求大幅度提高,特别是涤纶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加之宏观调控产生的作用和国内装备国产化产业政策及相关专项规划的引导,国内精对苯二甲酸(PTA)工业实现有序发展,PTA是聚酯的主要原料,而聚酯又是涤纶生产的原料。2011年我国化纤产量3362万吨,其中涤纶2778万吨。目前我国涤纶消费已占全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80%以上,涤纶及其原料PTA在解决我国13亿人口的穿衣及产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纤维外,PTA也用于生产非纤维用聚酯,包括聚酯薄膜、包装容器、饮料瓶等,而且聚酯瓶发展迅猛。由于技术及装备国产化的成功,大幅度降低了装置的投资成本,促使PTA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生产规模快速增长,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PTA工业生产和消费大国,PTA的发展已进入到重要的转折时期,市场的转折点与技术的转折点逐步临近。

市场的转折——项目收益转淡

  随着我国PTA产能的快速增长,产品自给率不断提高,PTA项目收益已由较高收益转变为一般性收益。2006~2011年我国PTA供需平衡统计见表1。
  2011年我国PTA表观消费量2370万吨,同比增长6.8%。预计到2012年底我国PTA生产能力可能超过2300万吨,但在建、拟建生产能力仍有数百万吨,此外有意向或具备原料条件的项目产能还有约1000万吨,假如在“十二五”期间有一半陆续建成投产,我国将成为PTA的净出口国。“十二五”末期出口能力即达到500万吨左右。因此,我国PTA怎样走出去,如何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是各方面都需认真考虑、积极研究的问题。
  2010年全球新增能力中,意大利、印度分别为15万吨、45万吨,我国为154万吨(占同期全球生产能力的3%)。今后5年,世界其他地区PTA新增能力有限,而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可能再形成1000吨生产能力。我国PTA装置多为近年建成的新装置,规模大、物耗能耗低、投资低、用人少,相应成本低,竞争能力较强。一方面是新建PTA生产装置自控及管理水平的提高,物耗、能耗会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是目前PTA装置的规模化效应仍处于正效应区间,即装置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运行成本会随装置规模增加而降低,致使我国这些新建PTA装置的生产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与国际上多数规模较小的老装置比较,市场竞争能力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由此,国内PTA装置开工率可能普遍较高,但受PX来源紧张及其价格攀升的影响,国内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PTA项目的收益会较以前大幅度下降。

表1 2006~2011年我国PTA供需平衡统计   万吨

              年份          生产能力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产品自给率/%

2006 871.5 650 700.4 0 1350.4 48.1
2007 1032 903 698.8 0 1601.8 56.4
2008 1195.9 1150 594.1 2.4 1741.7 66
2009 1476 1430 625.6 0.1 2055.5 69.6
2010 1680 1554 664.2 0.4 2217.7 70.1
2011 1940 1650 720 0 2370 69.6

 

技术的转折

  1.由“引进技术为主”向“国内自主技术为主”转变
  通过近二十多年的引进、消化、吸收,我国PTA技术创新已取得突破。这些年来国家通过项目核准,控制了国内PTA装置的发展速度,给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留出了市场空间和发展时间,避免了无序、无规则发展带来的市场混乱和恶性竞争。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特别是2009年采用自主技术和国产化装备的百万吨级PTA装置顺利投产,是我国PTA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跻身于世界PTA生产技术水平的第一梯队。
  以投资费用计,目前我国PTA项目装备国产化率已达到70%左右,许多大型设备国内都可以生产制造,如大型工艺空压机组、氧化反应器、干燥机、精制反应器、真空过滤机、高速泵等。国内相关设计、研究单位也不断提出具有新兴创意的工艺流程设想,总体上是向工艺短流程、设备集约化、催化剂高效化方向努力,如QTA、EPTA工艺,取消精制单元;取消TA干燥,降低能源消耗;采用集过滤、洗涤、预干燥、卸料于一体的一步法连续式压力转鼓过滤机,缩短流程、减少设备;采用鼓泡塔式氧化反应器,取消繁复的机械搅拌器,降低投资、不耗电等。
  2.由“单一规格品种”向“多规格多品种”转变
  随着全球化纤需求的稳步增长,PTA生产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其中也包括QTA、MTA等同类技术的发展。我国PTA技术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为满足下游产品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PTA的规格品种也将出现细分细化,如不同粒度、不同4-CBA、P-T酸等杂质含量。在纤维用PTA方面,不同用途的聚酯对PTA的要求也是有差别的,如一般工业丝,重点是纯度、强力,对色度要求不高,直纺有色丝对4-CBA的高低要求不严格。再如包装用聚酯,在价格有优惠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中纯度的产品。为适应这种发展趋势,进一步细化PTA类产品的规格品种是十分必要的。
  为适应节能减排的需求,国内企业对PTA的工艺流程不断优化。或在流程上提高反应深度,减少废弃物排放;或将未完全反应的物料循环使用,以提高产品收率。更多的生产企业及研究设计单位在能源回收上下功夫,尽可能回收利用氧化工艺反应热,或采用更先进节能设备,以降低生产成本。但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应在深入研究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工艺流程、减少装置设备、降低设备能耗。无论从减少定员、节约土地、降低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讲,还是从生产运行中的进一步降低物耗、提高节能减排效果的效益看,短流程的财务效益日益显现。从对社会资源占用的减少和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角度看,缩短生产流程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建  议

  近年来我国PTA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正在向更高水平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宏观调控机制应保持政策的延续性,以进一步引导相关投资企业和投资人理性投资、科学决策,促使境内外资PTA企业采用国内技术和设备;国家的支持政策还将给工程技术人员开发创新PTA技术提供更好的、更宽松的发展环境。
  行业协会以及政府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相关标准的制定,引导PTA产业健康发展,更好地适应下游产品需求,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能力。

 

两部委联合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本刊讯 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见》,就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进行部署。《意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目标:一是50%以上的国家级园区和30%以上的省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二是培育百个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示范、推广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园区循环化改造范式、管理模式;三是循环化改造后园区的主要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大幅度上升,固体废物资源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率、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基本实现“零排放”。
  《意见》提出了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政策措施:一是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组织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工程,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改造潜力大的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三是按照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801号)要求,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支持力度;四是对循环化改造成效明显的园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优先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并加强宣传推广。(琪)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