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通称的氯乙酸是指一氯乙酸,又名氯醋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精细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染料、油田化学、造纸工业、食品及纺织品等行业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3月份,统计在册的氯乙酸企业总产能为79.85万吨,保守估计我国氯乙酸总产能在85万吨左右。其中在册氯乙酸企业采用硫磺法生产工艺的产能为45.9万吨,占57.5%;醋酐法33.95万吨,占42.5%。我国氯乙酸生产企业分布较为集中,多按照就近下游市场的原则布局,从区域分布看,华北、华东及华中的河南地区产能较为集中,占到了总产能的84%,而且未来扩能较多,较为确切的扩能总数在28万吨。2011年统计在册的53家氯乙酸企业平均开工率在7成左右,全年氯乙酸产量预计近60万吨。
一、市场价格走势
2011年至今,我国氯乙酸价格呈现大M型走势,全年平均价格同比有所增长(详见图1)。2011年第一季度,在上游原料醋酸价格持续上涨及下游农药春耕备货双重利好的支撑下,氯乙酸价格大幅攀升,3月中下旬在5000~5500元/吨。第二季度,随着醋酸行情大幅下滑,连带氯乙酸价格一路走低,且春耕之后,农药等行业需求萎缩,氯乙酸传统淡季到来,主流价格在4300~4500元/吨。8月份企业集中检修,导致市场货源供应不足,推动氯乙酸价格节节攀升,9月末10月初价格达全年最高5500~5700元/吨。第四季度,氯乙酸行情再次出现下滑态势,企业货源多以订单为主,主供长期固定客户。2012年第一季度,前期氯乙酸市场表现疲软,下游提货谨慎,且原料价格较低,对氯乙酸市场影响较小,成交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随着3月初主要耗氯产品开工逐步恢复,对液氯需求量增大,且因山东部分氯碱厂家停车,致使液氯市场货源量减少,液氯价格大幅上扬,导致氯乙酸生产成本增加,故氯乙酸企业意欲推高出货价格,但因下游接受能力有限,实际成交未有好转。随着下游氯乙酸原料库存的消耗,提货量的增加推动氯乙酸价格出现小幅提升。由于月中河北地区某化工厂出现重大生产事故,安监部门加大检查力度,要求部分企业停车检修,市场价格上升迅速。近期,由于下游需求平淡,国内氯乙酸市场行情呈现以淡稳运行为主的走势。
二、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氯乙酸行业主要应用于农药中间体、医药中间体及有机合成领域。因此,氯乙酸的生产及销售受下游草甘膦、甘氨酸、羧甲基纤维素行业的影响较大,氯乙酸产量、价格的浮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上述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情况。氯乙酸在农药中的用量占其总产量的36%。由于企业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原因,农药行业产能过剩情况严重。2011年我国的农药产量约为255万吨,但需求总量仅为30.8万吨左右;草甘膦总产能为116.6万吨,产量约为30万~35万吨,而国内对草甘膦的需求量仅为5万吨左右。受此影响,企业装置开工不高,除春耕等传统旺季,氯乙酸需求难有明显增量。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各类宏观调控政策层出不穷。国内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物流行业的整顿、节能减排的落实及对金融信贷方面的进一步收紧等,均影响着氯乙酸及其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在产能长期供大于求的客观事实的面前,国内氯乙酸市场疲软走势在所难免。
除去下游需求因素外,氯乙酸的两大原料——醋酸和液氯,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氯乙酸的价格走势,较为明显的表现是自2011年3月份起氯乙酸市场价格受醋酸价格走势影响明显,而往年受液氯价格波动的影响更大。2011年前三个季度,国内醋酸市场价格在3000~4000元/吨区间震荡。第四季度,下游企业开工负荷一般,对醋酸需求疲软,致使醋酸企业库存量增加,大部分醋酸企业先后降低开工负荷,或停车检修。至2012年3月,虽然醋酸企业多有推涨操作,但实际成交清淡,出货价格亦降至2700~2850元/吨。
氯乙酸的另一主要原料液氯的价格波动较为明显。由于国内烧碱市场持续向好,各氯碱企业装置均维持较高的开工率,液氯产量增长明显,而PVC等大部分耗氯产品市场表现不甚理想,造成了液氯价格的较大起伏,特别是进入下半年,液氯价格走势一路下滑,大部分地区液氯货源吨价不足百元。由此可见,2011年液氯对氯乙酸在成本方面的支撑作用表现乏力。但是,进入2012年3月份,由于山东、江苏等地部分氯碱企业装置开工负荷不足;下游耗氯装置开工负荷陆续提升,对液氯产品市场需求量较前期略有恢复,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液氯市场价格出现上涨,其中华东液氯出厂价格上涨至1300元/吨左右,华北、东北等地价位也一度突破千元大关,氯乙酸价格亦随之出现调整。
2011年至今国内氯乙酸市场行情虽有所好转,但整体发展仍不理想,除旺季利润较高之外,其余时期价格大多围绕成本线上下波动。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新建或扩建的氯乙酸装置在9万吨左右,但进入正常运营的寥寥无几。
三、发展趋势与建议
2012年,国家将继续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信贷紧缩,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范、环境保护政策,同时还要面对氯乙酸下游需求持续疲软、产能供大于求的客观事实……诸多因素制约着国内氯乙酸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全球经济形势的整体复苏乏力致使氯乙酸及其下游产品出口量难有明显增加,也为国内氯乙酸市场的后期走势蒙上了一层阴影。面对严峻的市场现状,国内上下游相关企业无不充满了疑惑与迷茫,未来国内氯乙酸行业究竟船行何处?
1. 加快产业技术进步
建议今后国内要自行开发或引进先进的工艺路线实现连续化生产,降低产品中二氯乙酸的含量,实现品位升级,抓住机会向附加值更高的下游行业延伸。
2. 依靠规模求发展
氯乙酸不是高附加值产品,只能通过规模化经营来获取效益,因此应尽快淘汰落后生产装置,实现规模化生产,以节省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但应注意,由于目前我国氯乙酸的生产能力已经基本上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切忌一哄而上,盲目新建或扩产生产装置。
3. 调整消费结构,开拓新用途
目前,发达国家除草剂在农药产品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约为50%,而我国除草剂约占15%。随着农药生产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发展,大农场机械化使以除草剂代替人工除草势在必行,除草剂将成为农业急需的商品。为此,氯乙酸在农药除草剂方面的消费量将增加。另外,应拓宽氯乙酸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尤其要加快其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
4. 形成产业链模式,实现行业共赢
注重加强行业、企业间的相互沟通,建立良性可靠的长效沟通机制,促进行业内信息、市场资源的合理分配,上下游行业双方共赢平台的搭建和企业销售渠道的良好培育,从而规避不必要的行业恶性竞争。而最新投资的氯乙酸企业要注重与氯碱企业的搭配建设,争取氯气资源的安全、低成本利用。
5. 大力开发母液、副产HCl的综合利用
母液中的乙酸、氯乙酸、二氯乙酸均为宝贵的化工原料,而乙酰氯是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成分,应加以回收利用,这样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可节约能源,增加企业收入。副产HCl气体除制成盐酸外,应注重与利用氯化氢的企业循环配套利用。
6. 积极扩大出口
目前发达国家对新建或扩建氯乙酸生产装置均持谨慎态度,而国际市场对高纯度优质氯乙酸产品的需求量却不断增加。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我国乙酸及氯气原料便宜、充足的优势,通过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扩大出口,占领国外市场。
综上所述,国内氯乙酸企业要严把产品质量关,增强自身的市场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力,科学合理的发展,才有助于实现行业的健康、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