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酐酸酐衍生物的主要原料包括顺酐、混合C4和混合C5,其中混合C4的有效成分是丁二烯,混合C5的有效成分是间戊二烯、异戊二烯和环戊二烯。
一、顺酐面临严重产能过剩
顺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是目前世界上次于苯酐和醋酐的第三大酸酐,主要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UPR)、1,4-丁二醇(BDO)、富马酸、润滑油添加剂、农药化学品、马来酸、四氢呋喃(THF)、醇酸树脂等。此外,在医药、涂料、油墨、造纸化学品、纺织品整理剂、食品添加剂以及表面活性剂等领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2010年我国顺酐消费量约为48.2万吨,UPR是最大的消费领域,预计2015年我国顺酐消费量将达到70万吨。
2010年我国顺酐总能力达到110万吨 ,产量约50万吨,分别占世界总产能和产量的42%和30%。目前有许多生产厂家有新建或扩建顺酐装置的意向,也有部分生产苯酐的装置拟转向改为生产顺酐。预计2015年我国顺酐总能力将达到165万吨。
二、混合C5资源量不断增加
乙烯裂解副产C5馏分主要含异戊二烯、环戊二烯和间戊二烯,馏分中戊烷和戊烯的比重很小,各组分含量通常随石油原料来源、石油烃裂解深度和脱戊烷塔的工艺和操作条件的变化而略有不同。
随着我国乙烯工业的发展,乙烯裂解装置的增多,C5资源量不断增加。我国乙烯裂解C5资源量约为乙烯产量的8%~16%。裂解的C5馏分中含有20多种组分,主要为双烯烃、烷烃和单烯烃。C5资源中较为重要的可利用组分为环戊二烯、异戊二烯、间戊二烯,这些产品在C5资源中含量大约为22%、16%和16%。
2009年我国乙烯装置能力为1179万吨,产量1071万吨,同时副产的C5资源达到120万吨,其中乙烯装置能力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8.9%和9.5%。2010年和2011年的乙烯裂解C5馏分资源量分别达到150万吨和165万吨。预计2015年,我国乙烯产能达到2160万吨,产量可达到2000万吨,C5资源量可达到300万吨。
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深度上看,我国C5资源综合利用同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随着我国乙烯行业的快速发展,C5资源量的迅速增加,对C5资源的综合利用将得到人们更大的重视,C5的综合利用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三、丁二烯供需趋向均衡
丁二烯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和合成橡胶单体,是C4馏分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在石油化工烯烃原料中的地位仅次于乙烯和丙烯。
目前,全世界约97%的丁二烯是生产乙烯的副产品,通过C4馏分抽提得到,其他丁二烯则是通过正丁烷或正丁烯脱氢工艺生产制得。
近些年,我国丁二烯产能和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2010年产能为242.6万吨,产量为200.7万吨;2011年在新增产能较小的情况下,产量进一步提高至220万吨。预计2015年国内丁二烯产量将达到332万吨,供需基本平衡。
四、价格整体向上
2009~2011年,顺酐和混合C5的市场价格呈稳定上升趋势,丁二烯市场价格虽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给顺酐酸酐衍生物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上述原材料市场价格趋势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