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炭黑后市以弱势盘整为主
2012年22期 发行日期:2012-06-03
作者:□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一、2011年行情低迷

  2011年,炭黑市场价格整体呈现震荡走低局势。下游轮胎企业一直处于低迷态势之中,故上游原料油的涨跌成为炭黑市场的重要牵制之一。下游汽车销量也出奇的平淡,“金九银十”的大好时光并未带动汽车的销售,导致轮胎企业库存一直维持在高位,开工率低迷,对炭黑需求同样疲软;而上游煤焦油市场同样没有起色,所以炭黑市场低迷,市场没有较大波澜显现(详见图1)。

二、发展隐患凸显

  2011年我国炭黑产能约500万吨,而市场需求量在300万吨左右,开工率仅维持在6~7成,超过1/3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产能过剩问题将对我国炭黑产业发展带来严峻考验。
  2011年我国炭黑产量同比有较大增幅,众多厂家较2010年同期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着产量不断增长,炭黑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却维持低位,多数企业利润微薄,市场前景堪忧。据统计,炭黑新增产能集中在山西河津、山东及河北等地。轮胎的主要原料天然橡胶价格持续暴涨,最高已超过43000元/吨。而另一方面,美国、印度、欧盟等都在对我国工程机械轮胎、子午线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使我国轮胎的出口举步维艰。而美国信誉评级降低加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汽车产销受阻,轮胎商家库存高企,开工率降低。2011年12月2日,印度保障措施局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橡胶用炭黑启动特殊保障措施调查,我国炭黑出口再次受到重创。在世界产量第一的背后,炭黑行业的发展隐患也更加凸出,全行业产量约300万吨,占世界炭黑产量的1/4以上。上游煤焦油市场价格上调,炭黑市场并未能跟涨到位,而下游轮胎市场需求难以得到放大,导致炭黑企业的盈利能力持续低迷,企业利润水平下降。

三、进出口情况

  2011年我国炭黑进口总量约为77452.4吨,其中8月下游市场需求稍有好转,进口量增多,为8372.7吨;11月进口量最少,在5053.46吨,因国内市场需求低迷,汽车市场平淡,下游轮胎企业开工较低,库存高企,炭黑需求减少。
  2011年我国炭黑出口总量约为439875.3吨,其中8月出口量最多,在53900.36吨,因国外需求较好,部分大中型企业转向国外市场,使出口量增多;2月份出口量最少,在15257.0吨,主要因为国外市场需求低迷,炭黑出口受阻,国内市场以内销为主。

四、后市行情分析

  1.利好因素
  原油维持高位,为市场景气起到了提振作用;中国银行业适度放宽了对小企业的信贷规模,2011年11月底至今已连续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资金政策面放宽。
  2.利空因素
  ①下游企业方面,汽车产销量缩减,轮胎企业库存高位,开工率低位,对炭黑需求淡淡。②欧盟对多环芳烃的严格检测,使得中国轮胎出口欧盟碰上了新的环保门槛。③国内炭黑生产厂家较多,产能总体过剩,竞争激烈;下游厂商选择性广泛,存在压价心理;新增产能和计划新增产能较多,对行业带来强力冲击。④煤焦油市场年内低迷,使炭黑价格失去有利支撑。
  上游煤焦油价格的弱势、炭黑行业产能过剩和下游需求的持续疲软,呈现的利空因素较多,预计后市炭黑行情弱势盘整的可能较大。

五、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市场面临越来越明显的通胀形势,使得炭黑越来越多地受制于宏观经济和上下游夹击的双重制约。受矿业整顿、钢厂限产等政策影响,焦炭企业开工率低,炭黑原料采购困难。炭黑价格受下游需求疲软的拖拽,难以转嫁成本压力。夹缝中生存的现象,迫使行业进入洗牌。大部分企业限产避市或者转移拓展新业务以寻求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来减弱成本压力成为企业优选,尾气发电等项目也为企业增创盈利。国内产能过剩带来的无序竞争,使更多的小企业正面临生存危机。
  1.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橡胶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将不再新建规模在5万吨以下的炭黑厂;不再建设产能在2万吨以下的炭黑生产装置。同时还将限期淘汰总规模在5万吨以下、技术装备落后、能耗高、排放超标、作业环境不好的炭黑厂;立即淘汰规模在1.5万吨以下的干法造粒的生产装置。同时,将培育5~7个规模在50万吨左右、可与跨国炭黑公司抗衡的炭黑集团;以现有企业的整合标准,逐步实现园区化、等量代替和有进有退的发展模式。
  2.发展替代产品白炭黑
  目前白炭黑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食品、洗化、轮胎等行业,很多厂家把市场转向白炭黑。橡胶工业是白炭黑的主要消费市场,占白炭黑消费总量的70%以上,橡胶加工领域也是白炭黑最具潜力的市场。
  3.增加行业集中度,扩展产业链,增加附加盈利
  近几年,炭黑行业的迅猛扩张和焦化行业自备焦油深加工装置增多,导致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在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炭黑产品价格却因竞相压价难以同步上涨,产品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尾气、废水、余热、余压利用在行业内蔚然成风,单位产品原料油消耗和综合能耗不断下降,废气、废水、余热、余压的回收利用已经成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