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下行压力加大 氯碱行业 须直面产业安全课题
2012年33期 发行日期:2012-08-28

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方向和重要任务已经明确,“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轮廓显现。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持续增大,氯碱行业生产所需能源、资源价格仍在高位运行,加上仍有部分氯碱产能投产释放,以及下游行业需求恢复缓慢,均构成国内氯碱企业的运营压力。

上半年运营压力持续加大

  1.PVC
  今年上半年国内PVC累计产量671万吨,同比增长4.6%。整体来看,市场表现不佳依然制约着国内PVC潜在产能的释放,同时,部分企业检修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区域市场供应量,行业平均开工率维持在60%左右。
  从市场表现来看,自一季度末开始,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滑,乙烯基原材料成本降低,国内市场不仅受到乙烯法PVC价格回落的拖累,国外低价货源涌入冲击市场更进一步增加了国内PVC价格下探的可能。同时,期货市场的低迷表现,也对现货市场操作心态产生引导性作用。
  目前来看,面对下半年国内经济走势的复杂局面,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以及带动PVC下游需求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国内巨大潜在产能待释放的背景下,短期内国内PVC市场变化将在装置开工和下游需求之间找寻平衡。
  2.烧碱
  上半年国内烧碱累计产量为1304.5万吨,同比增长3.2%。分析来看,PVC、液氯价格低位拖累烧碱装置开工负荷成为上半年产量增速减缓的重要原因。综合测算,目前烧碱装置开工在七成左右。市场预计短期内产量不会出现大幅变化。
  今年上半年, PVC、液氯价格低位拖累电解装置开工,货源量减少助推烧碱价格的高位运行;自第二季度开始的春季常规检修则进一步增加了区域货源紧张局面;原料盐价格的持续高位为烧碱价格的上行提供支撑。目前,国内烧碱价格已攀升至较高水平,华东地区32%离子膜碱高端价格甚至已到3100元/吨(折百)。由于当前烧碱产品是氯碱生产企业经营的重要支撑,短期内烧碱价格预计仍将处于高位运行态势。
  3.主要产品及原材料对外贸易
  表1为上半年我国主要氯碱产品及乙烯基原材料进出口统计。5月份以后液碱出口量萎缩明显。固碱出口则呈“量少价扬”态势。
  上半年我国PVC出口竞争力减弱,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乙烯基原材料的进口主要受到国外供应商装置异常引发的供应量变化的影响。
  整体来看,2012上半年在国际环境纷繁复杂的背景下,国内氯碱主要产品的对外贸易状况并不乐观。人民币升值、原油价格回落、国内资源能源成本居高等一系列因素,均使得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减弱,而海外货源进入国内市场的通道越发畅通,产业安全问题更加不容忽视。

表1  上半年主要氯碱产品及乙烯基原材料进出口统计  万吨

产品         进出口       进出口量       同比增幅/%
固碱 出口 23.27 -12.88
液碱 出口 91.11 8.27
PVC 进口 47.30 -10.91
纯粉 出口 16.30 -39.52
乙烯 进口 63.60 37.57
EDC 进口 26.58 30.68
VCM 进口 26.14 -43.48
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1.产能增速有所减缓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离子膜法烧碱装置167万吨,退出烧碱产能34万吨;电石法PVC产能在增加92万吨的同时,50万吨能力退出市场。从产能变化情况来看,一方面,上半年受到企业“以氯补碱”经营综合效益不佳的因素制约,产能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在能耗、清洁生产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落后装置在不断退出市场。老旧装置的退出也进一步推动了氯碱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上半年氯碱产品产能变化统计见表2。
  近两年,随着氯碱主要产品——烧碱和PVC的盈利状况出现变化,国内PVC装置扩产和烧碱产能增加的差距逐渐增加。上半年国内新增烧碱和PVC装置之间的扩能节奏,已经不像往年的1︰1或1︰0.8配套比例,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氯碱企业新扩建氯碱装置,更多的考虑到规避采购电石原料带来的风险,转向烧碱和氯气下游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规划。值得注意的是,在烧碱、PVC整体行业扩能数量出现新特点的同时,西部地区“烧碱+PVC”的扩能匹配指数仍然最高。作为大宗耗氯产品,PVC消耗氯气的主导地位在未来依旧不会改变。
  2.下游需求略显疲软
  上半年,氯碱行业主要产品下游产量继续保持了增长,但增速减慢。分行业来看,烧碱的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氧化铝、造纸、印染、化纤、农药等领域。最近几年造纸耗碱量在逐渐减少;纺织行业也因受到环保排污限制及出口订单减少的影响,企业开工率较低;氧化铝行业则由于印度尼西亚铝土矿出口政策变化,我国原料进口量下降,致使国内生产企业减产减负。据了解,中铝公司计划下半年压缩氧化铝产能170万吨。氧化铝行业对烧碱的需求支撑能力能否保持强劲增长需引起行业人士的进一步关注。
  PVC下游则主要集中在塑料制品。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一定程度降低了管材、型材等建筑材料市场的活跃度,由此则进一步拖累塑料制品对PVC的需求。全国范围内推进保障房建设的消息虽曾引起业界对需求增长的预期,但由于以PVC为原料的建材切实投入保障房使用存在时间的滞后性,短期内对国内市场需求难有拉动作用。
  3.生产企业盈利状况不佳
  根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对80家重点企业经营数据的汇总,今年上半年行业企业六成以上亏损,亏损额近20亿元。由于液氯、PVC价格长期低位,氯产品盈利能力的下降很大程度抵消了烧碱市场高位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整体来看,东部地区不具竞争优势的电石法PVC生产企业亏损严重。但东部部分具有比较优势的乙烯法PVC生产企业、中西部具有一体化优势的大型氯碱企业以及中东部耗氯产品相对丰富的生产企业尚能实现一定盈利。预计后期氯碱企业综合盈利能力仍处于下降通道。
  4.产业安全需引起高度关注
  近几年,美国开采页岩气并利用其发展乙烯基下游产品的技术日渐成熟,与传统石油、煤炭资源相比,页岩气较为明显的价格优势使得美国乙烯基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2008年以前,在美国乙烯生产原料中天然气占50%左右,而石脑油占22%左右。到2012年初,天然气占65%,而石脑油只占10%。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当前美国利用天然气生产乙烯的成本略大于400美元/吨,而欧洲和亚洲利用石脑油生产乙烯的成本则接近1300美元/吨。
  统计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后我国进口自美国的PVC纯粉量激增,在我国进口货源中所占比重也逐年增加。据了解,目前美国当地PVC生产商仅有部分装置采用以页岩气制备乙烯为原料进行生产,如若该技术全部应用,其产品价格竞争力将大幅提升。届时,大量低价货源扰乱我国内市场,同时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大幅减弱的风险需引起业内高度关注。
表2  上半年我国氯碱产品产能变化统计 万吨
             烧   碱                                PVC          
投产产能        退出产能         投产产能    退出产能
 离子膜       离子膜   隔膜       电石法       电石法
   167            14        20           92              50
下半年走势不容乐观
  目前来看,全球经济环境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国内经济则在外部环境影响下遭遇下行压力。整体来看,基础原材料行业盈利水平均处于低位。从市场层面来看,由于氯碱生产存在“碱氯平衡”的制约因素,短期内国内氯碱主要产品“以碱补氯”的经营状况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同时,成本压力的持续增加、庞大产能规模下的装置利用率降低以及下游需求行业支撑作用不足等情况仍将对年内氯碱产品市场的运行造成压力。下半年国内主要氯碱产品市场走势不容乐观。在产能持续扩张的背景下,需求层面的有效带动依然是未来国内氯碱行业发展趋势的关键因素。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