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我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发源地,具有发展氯碱工业的雄厚基础,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氯碱生产基地之一。
天津地区分布有四家氯碱生产企业,其中既有烧碱装置又有配套PVC设备的企业有天津大沽化工、天津渤天化工两家,还有PVC生产企业——LG大沽、烧碱生产企业——LG渤海化学。虽然当地企业数量不多,但无论是烧碱或是PVC单个企业能力均在国内前列。截至目前,天津地区PVC产能为154万吨,其中糊树脂产能为17万吨、烧碱产能为125.5万吨。
天津大沽化工的PVC产能(80万吨)在国内综合排名第四,而在乙烯法产能中为最大;渤天化工和LG大沽的PVC能力分别为34万吨和40万吨,也可称为行业内的规模企业。此外,天津大沽化工烧碱产能(62万吨)在国内排名第十,天津渤天化工和乐金渤海化学的烧碱能力分别为35.5万吨、28万吨。
1.运输体系
依靠便利和发达的运输网络,天津地区氯碱产业发展具备了优良的分销渠道。天津地区的陆路辐射至周边的华北,或是东北、华东等地,十分便捷。而最有竞争力的则是水路运输,天津港作为中国优良海港,一是可以将PVC、烧碱直接沿海南下深入到华东、华南等主要消费市场;二是可以利用大吨位船舶运输,将氯碱产品向国外出口;三是由于海港提供的便利条件,天津港也是国内氯碱企业进口乙烯及乙烯基原料的最主要港口之一。天津颇具规模的立体交通及疏运体系,不仅为当地的氯碱企业提供了便捷的销售渠道,同时也承担了国内氯碱产品“北货南下”和“进口出口”的中转站。
2.原料来源
对于氯碱企业而言,最主要的原料为工业盐、电石、乙烯基三大类。天津氯碱企业在工业盐采购上,全部使用来自渤海湾的海盐,运距很近。电石采购一般来自内蒙古,并且天津企业有参股当地的电石厂,以保证稳定的供货渠道。乙烯及乙烯基的来源除了当地的大乙烯项目提供之外,还从国外进口。
3.下游消费
2011年中国PVC的表观消费量为1364万吨,其中天津地区的消费量约为40万吨。今年1~6月份,天津地区的PVC累计产量为72万吨,同比下降3.5%。在当地下游结构中,塑料型材及管材加工分量较大,并且从消费量和产量的对比中也可看出,天津地区的PVC除本地消化外,绝大部分的PVC需要向外分销。
烧碱方面,天津当地1~6月份的烧碱总产量约59万吨,同比下降9.1%。由于天津地区环保要求高,该地区没有大型的造纸、印染等下游企业,因此天津地区只是烧碱的生产基地,并非终端销售市场。值得一提的是,片碱加工作为烧碱的一个特殊下游群体,其加工量占了总产量的60%~70%。天津当地除天津渤天化工和天津大沽两家氯碱企业分别拥有30万吨、5万吨片碱加工装置外,其余片碱主要分布在汉沽、塘沽、大港三地。据了解,汉沽是当地片碱企业产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总加工能力约66万吨,而塘沽和大港总能力约45万吨。其余货源量除出口外,船运至福建、广东等南方市场的货源占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