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季戊四醇产能严重过剩 未来竞争激烈
2013年11期 发行日期:2013-03-25
作者:□ 崔小明

季戊四醇产能严重过剩 未来竞争激烈

□ 崔小明

  季戊四醇又名四羟甲基甲烷,化学名称为2,2-双(羟甲基)-1,3-丙二醇,是由甲醛和乙醛缩合而成的一种典型的新戊基结构四元醇,可以进行硝化、氧化、醚化以及卤化等多种反应,主要用来生产润滑剂、醇酸树脂、聚氨酯、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医药、农药以及炸药等,在树脂、涂料、化工、制药以及国防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根据由缩合产物中分离出的季戊四醇的成分以及含量的不同,季戊四醇可以分为工业级季戊四醇(季戊四醇质量分数为87%~90%)、单季级季戊四醇(季戊四醇质量分数大于98%)、双季级季戊四醇(双季戊四醇质量分数大于85%)和三季级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质量分数大于75%)。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应用领域。单季戊四醇主要用于生产醇酸树脂,合成润滑油及其添加剂用脂肪酸酯,松香酯及妥儿油酯,炸药,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生产的起始剂等;双季戊四醇主要用于生产防火涂料及高级汽车及摩托车用润滑油。一般认为,双季、三季属于季戊四醇系列产品中档次较高的产品,主要用于合成高档涂料和润滑油。

 

生产发展迅速

  近年来,随着下游产品市场需求的快速增加,我国季戊四醇发展迅速,产能不断增长。2012年我国季戊四醇的生产厂家有20多家,总产能达到约41.5万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基地,在世界季戊四醇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季戊四醇产能达到14.0万吨(包括贵州毕节金河化工有限公司3.0万吨),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厂家,占全国总产能的33.73%。该公司购买韩国三洋化学实业公司的单季及双季戊四醇专有技术,生产的季戊四醇羟基含量高达98%,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除了满足国内需要,还出口到亚洲和欧洲地区。江苏瑞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季戊四醇行业惟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目前已拥有季戊四醇产能6.0万吨(江苏2.0万吨钠法,内蒙2.0万吨钠法、2.0万吨钙法)是我国季戊四醇品种和工艺最多的生产厂家之一。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从意大利Eurotecnica公司引进整套季戊四醇装置,采用低温钠法生产工艺,产能达到1.0万吨,是国内惟一一家连续式生产季戊四醇的厂家,能生产纯度为92%~98%的多个品级的季戊四醇产品。今后几年,我国仍将有一些企业准备新建或扩建季戊四醇生产装置,如兰州皋兰县拟建2.0万吨装置;三木化工有限公司拟在四川泸州市合江县临港工业园区新建5.0万吨,预计2014年建成投产、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建6.0万吨装置,将于2013年建成投产。湖北宜化集团在新疆轮台县新建的4.0万吨季戊四醇项目于20118月开工。另外,河南省煤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在三门峡义马市建设3.5万吨装置,湖北宜化计划在巴州建设4.0万吨装置。此外,江苏三木集团有限公司也计划内蒙古林峰化工有限公司建设20.0万吨装置。预计到2016年,我国季戊四醇总产能将超过70.0万吨。2012年我国季戊四醇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

1  2012年我国季戊四醇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万吨

生产厂家名称                产能      生产工艺

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1.0        钠法间歇生产

衡阳三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3     钠法间歇生产

河南濮阳甲醇厂              1.0     钠法间歇生产

河南濮阳鹏鑫化工有限公司    2.0     钠法间歇生产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1.0     钠法连续生产

江苏溧阳瑞阳化工有限公司    2.0     钠法间歇生产

内蒙赤峰瑞阳化工有限公司    4.0     2万吨钠法间歇,

                                    2万吨钙法间歇

江苏三木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     钠法间歇生产

贵州水晶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0.7     钠法间歇生产

河北晋州永安化工有限公司    0.5     钠法间歇生产

河北晋州鑫海化工有限公司    0.5     钠法间歇生产

山东博丰化工有限公司        0.5     钠法间歇生产

山东金沂蒙化工有限公司      0.5     钠法间歇生产

河南濮阳永安化工有限公司    2.0     钙法间歇生产

河北霸州胜芳联合化工有限公司2.0     钠法间歇生产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3.0     钠法间歇生产

宜化贵州毕节金河化工有限公司3.0     钠法间歇生产

河北保定国秀化工有限公司    2.0     钠法间歇生产

山西三维集团公司            0.5     钠法间歇生产

其他公司                    2.0

合计                        41.5

 

消费增长滞后

  近年来,我国对季戊四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2006我国季戊四醇的表观消费量为10.98万吨,2009年增加到13.93万吨,同比增长约22.41%2012年表观消费量为16.04万吨,同比增长约3.55%2006~2012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8.58%。近几年,随着我国季戊四醇产能的不断扩大,国内产量增加,导致产品进口量逐渐减少。2006我国季戊四醇的进口量为0.24万吨,2012年为0.22万吨,同比减少4.35%。与此相反,近几年我国季戊四醇的出口量却逐年增加。2006年出口量为3.27万吨,2012年为6.18万吨,同比增长约13.59%。近几年我国季戊四醇供需统计见表2

  2011年我国季戊四醇的消费结构为:醇酸树脂对季戊四醇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64.5%、润滑油约占7.5%、聚氨酯约占9.5%、松香酯约占6.4%、其他领域约占12.1%。预计到2016年我国对季戊四醇的总需求量将达到约20.0万吨,其中醇酸树脂所占比例将有所下降,而润滑油、松香酯和聚氨酯领域比例将有所上升,这些领域对季戊四醇质量要求比醇酸树脂领域要高,而且对双季戊四醇和三季戊四醇的需求将快速增加,而届时的产能将超过70.0万吨,产能已经严重过剩,未来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

2   近几年我国季戊四醇供需统计      万吨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2006    14.0   0.25   3.27     10.98

2007    15.0   0.23   4.60     10.63

2008    17.5   0.21   6.33     11.38

2009    19.0   0.21   5.28     13.93

2010    20.0   0.25   5.81     14.44

2011        20.5   0.23   5.24     15.49

2012    22.0   0.22   6.18     16.04

 

产品结构亟待调整

     尽管近年来我国季戊四醇生产发展速度很快,但与国外先进国家技术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主要体现在:

     (1)我国季戊四醇装置产能已经达到41.5万吨,但产量较低,装置开工率还有待提高。

     (2)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下游开发滞后,产品质量较低,多数厂家只能生产88%~92%的工业级产品,含量98%以上的产品与双季戊四醇只有几个大厂可少量生产,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导致出口的大多数为相对廉价的工业产品,而高档的双季戊四醇和三季戊四醇仍需要进口的局面。

     (3)在合成技术上,虽然我国可以采用自行开发技术建设万吨级装置,但合成技术与国外相比还比较落后,国外技术可实现连续缩合,设备的能力大,利用率高。国内技术大都为间歇操作,装置投资大,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影响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季戊四醇行业今后应该慎重新建或者扩建生产装置;要加大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做到产品多元化、精细化、高纯化,多生产附加值较高的高纯度单季戊四醇,双季戊四醇和三季戊四醇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借鉴国外同行的成功经验,装置除生产季戊四醇外,还可同时进行三羟甲基丙烷和新戊二醇的生产,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装置的竞争力;加强行业的管理,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挑战;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在扩大国内需求的同时需要积极的扩大出口,以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局面,确保相关行业稳步发展。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