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DPE产业面临激烈竞争
□ 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 刘昕
未来两年全球新增产能将迎来集中释放
2011年,世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产能为4605万吨/年。2008~2011年产能年均增长率为6.4%,预计到2013年,全球LLDPE的生产能力将达到4916.6万t。世界LLDPE产能主要集中在北美、亚太、西欧和中东地区,中东是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
从国家分布来看,美国、沙特阿拉伯、中国、加拿大和日本位居世界产能的前五名,五国产能之和约占世界总产能的55%。中东一批新扩建产能将在今明两年释放,这些主要以欧洲,东亚尤其中国为目标的新增产能将对国内供应带来巨大影响,尽管处于全球性需求萎缩,项目建设步伐并未放慢。
在全球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需求方面, 2009-2011年全球LLDPE消费量分别为2073、2169、2316万吨,同比增长8.9%、4.6%和6.8%。LLDPE不仅消费量逐年增加,而且消费增速明显高于低密度聚乙烯(LDPE)。
消费结构中,薄膜制品仍占最大比例,为73.6%,其次为注塑,约占LLDPE总消费量的7.1%,旋转成型和电线电缆分别占3.2%和1.8%。预计2013年世界LLDPE 消费量为2404.5万吨,约占聚乙烯消费总量的29%,年均增长率为4.5%。其中,亚洲的需求增速最快,将达到年均6.4%,北美和欧洲估计为4%左右。LLDPE的消费增速将明显高于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未来消费中,薄膜、注塑仍将是LLDPE 消费的最大领域。
表1 2010年世界主要LLDPE生产企业产能 万吨/年
生产厂家 国家和地区 产能
陶氏化学 美国、德国等 475.5
埃克森美孚 美国、新加坡 206.0
雪佛龙飞利浦化学 美国 146.0
东方石油化学品公司 沙特阿拉伯 115.0
阿布扎比聚合物公司 阿联酋 114.0
诺瓦化学 加拿大 110.0
北欧化工 瑞典、芬兰等 104.0
EQUATE石化公司 科威特 90.0
阿尔-朱拜尔石化公司 沙特阿拉伯 85.0
PTT聚乙烯公司 泰国 80.0
信实工业公司 印度 69.0
独山子石化 中国 69.0
利安德巴塞尔公司 美国 65.0
暹罗聚乙烯公司 泰国 65.0
台湾塑料 台湾 63.0
LLDPE的需求增长前景看好
到2009 年底,我国共有14 家LLDPE 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其产能与产量分别约占全国LLDPE总产能和总产量的87%和88%。从产能分布地区看,广东地区产能占总产能的22.0%,东北地区占24.4%,华东地区占21.0%,华北地区占20.5%,西北地区占12.1%。产能布势呈南轻北重。
虽然HDPE仍是我国当前消费的最大品种,但是从增速上看,LLDPE增长最快,大大高于LDPE和HDPE。2008~2011年,我国LLDPE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16.2%。据专家预测,2013年我国LLDPE需求量将达到770万吨。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子信息化产业的发展,电缆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电力电缆领域对聚乙烯的需求量将大增。LDPE在我国已是十分成熟的产品,虽然近年来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逐渐渗透到许多LDPE的应用领域,对LDPE的发展形成了挑战。但由于LDPE加工性能优异,且可以与极性的单体共聚得到特殊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等,因此在高透明薄膜、高压电缆绝缘、与食品接触的基础涂层等领域LDPE仍被广泛采用。因此LLDPE的电线电缆国内需求相对稳定,涂层制品消费量在30万吨左右。
从2011年国内消费情况看,薄膜消费仍占统治地位。2011年,LDPE/LLDPE产品中约有70%用于薄膜。包装薄膜是LLDPE最大的应用领域,主要有扭结包装膜、收缩包装膜、缠绕包装膜、贴体包装膜、充气包装膜、高阻透性膜(阻气、阻光等)、高耐热性膜、选择渗透膜、保鲜膜、抗菌膜等等。国内包装膜需求相对稳定,一直保持在55%左右。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农膜的消费增长有限,而作为特种包装薄膜的缠绕膜需求增长迅速。
消费地区方面, 我国LLDPE 消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及华北地区。华东与华南约占全国消费总量的42. 2%,华北东北约占36. 4%。从地区上看,华南居第一位,其后依次为华北、华东和东北。从发展速度来看,中西部地区由于基础薄弱,消费增长速度较快。随着中西部大开发的进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消费比重将进一步增大,但是总消费量相比仍然较少,短期来说,目前这种地域分布状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表2 2010年我国主要LLDPE生产企业产能表 万吨/年
生产厂家 生产能力
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 69.0
中石化镇海炼化公司 45.0
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40.0
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36.0
上海赛科石化有限公司 30.0
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30.0
中沙石化有限公司 30.0
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27.5
中石化广州石化公司 26.0
中石化扬子石化公司 23.0
中石化茂名石化公司 22.0
中海壳牌石化公司 20.0
中原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20.0
中石化齐鲁石化公司 12.0
天津联合石化公司 12.0
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0.0
中石油大庆石化公司 6.0
注:以上包含可转换装置(HDPE/LLDPE)
表3 2008~2011年我国LLDPE消费量 万吨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年均总长率
消费量 364 466 536 560 16.2%
我国LLDPE产业面临激烈的竞争挑战
统计资料显示,加拿大和沙特是全球最大的LLDPE出口国,而中国则为全球最大的LLDPE进口国,对外依存度高达40%以上。因此,我国国内的LLDPE产业并为了降低对外依存度,国内LLDPE产能和产量仍将快速扩增。发展国内的LLDPE产业并降低对外依存度,“大石化”战略布局仍会继续。随着国内产能的扩增,供给能力增强,对外依存度将不断缩小;也正是中国化工产品的巨大缺口,为中国化工发展提供了空间。
但我国LLDPE市场的巨大需求及其强劲发展趋势,使我国成为世界聚烯烃生产巨头争夺的焦点,国内LLDPE市场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一方面,我国拥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基础设施费用,与新加坡和美国等进口产品相比,具有100~150美元/吨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2009年后新增乙烯产能主要在中东地区,而且这部分产能主要以天然气为原料,价格低廉,成本约为中国的二分之一,大大低于国内传统的石脑油裂解乙烯法。这部分产能释放后预计主要销往中国等亚洲地区,届时将大大冲击国内LLDPE市场。
从我国产业整体状况来看,我LLDPE产业存在着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产业整体处于国际分工和全球产业链条的低端;高附加值产品少,技术含量偏低,经济效益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差,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等。因此我国今后的LLDPE产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拿出高技术附加值的专用料产品成为当务之急,这样不仅能增加经济效益,还能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发生动荡时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