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园区奏响绿色主旋律
□ 记者 路元丽
江南春来早,四月的南京已是绿柳摇曳,花开繁盛。在“2013中国化工园区发展论坛暨中国(南京)化工新材料峰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正式发布了中国化工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公布了2013年中国化工园区20强名单——绿色化工园区行动正式启动。
化工园区蓬勃发展
化工园区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最重要载体,因其有利于产业集约、土地集约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的集中治理,成为化学工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最直接抓手。我国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化工园区的发展。国务院安委会〔2008〕2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一条明确指出“从2010年起,新的化工建设项目必须进入产业集中区或化工园区,逐步推动现有化工企业进区入园”。环保部于2011年9月15日起,暂停受理在工业园外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项目的各类申请(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项目除外)。2012年2月国家工信部发布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提出,“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设置在化工园区等专业工业园区内,并严格准入条件。工信部《危险化学品“十二五”发展布局规划》强调,新建危化品企业进园入区率达到100%;搬迁企业进园入区率达到100%。
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地化工园区蓬勃发展。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调研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共有141家。其中,国家级化工园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29家;省级化工园区112家。目前,入园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数量有9000多家,占全国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数量的1/3左右。
科学评价体系出炉 20强尘埃落定
随着化工产业向园区集中的速度空前加快,长期以来我国化学工业在产业竞争力、环境污染、安全风险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短时间内也在集中显现。为了科学评价全国化工园区发展的特点和状况,引导化工园区和谐发展、合理发展,石化联合会园区委出台了化工园区评价体系。
该体系遵循了以下几大原则:规模与质量相结合的原则;总体评价和分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价过程中,用数据模型计算和专家评议打分为标准,全面评价园区建设水平最终的化工园区评价体系共分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配套、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安全与公众认知5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对106家化工园区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石化联合会评选出了2013年化工园区20强。
园区20强代表了现阶段国内园区先进水平,统计结果显示,园区20强的平均土地增加值产出率为123870万元/平方千米、土地固定资产投资为447246万元/平方千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32吨标煤/万元(由于前20强园区基本均含有大型石化项目,综合能耗偏高)、单位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0.51千克/万元、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72千克/万元。
除此之外,这些园区在基础设施配套、循环经济、产业关联度、安全与公众认知等方面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广责任关怀理念、关注产业影响力带动效应、促进园区结构升级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13年中国化工园区20强名单
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
泉港石化工业园区
扬州化学工业园区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
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
茂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榆神工业区
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
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
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中国石油化工(钦州)产业园
辽阳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
天津南港工业区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绿色化工蔚然成风
采用绿色工艺,生产绿色产品,注重安全环保,资源可再生及循环利用,正成为绿色化工园区发展的主导方向。
园区20强之一的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以循环改造为抓手,正着力打造绿色化工品牌。园区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入手,加快搭建企业之间水、电、汽资源共享与产品互供的平台,最大限度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和“三废”利用率,消化大企业能耗和排放总量。并以大企业现有的石化、碳一等特色产业链为核心,综合利用土地、规划等各类调控手段,引导关联企业集中布局、上下游协调发展。加大“三高两低”企业关停整治,切实为新材料、生命科学、高端专用化学品等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截至2012年底,园区共有38家企业成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66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24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预计2013年实现环境友好型企业数量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0%以上,201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有机废气排放的监督管理既是群众关心的热点,也是环保工作的重点。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运用高科技监测手段,建立、健全了覆盖整个辖区的有机废气排放的监控、预警体系。园区在主导风向下风向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7套大气特殊污染因子24小时自动监测系统,可监控7大类四十二种特殊污染物质。宁波乐金甬兴化工有限公司等区内重点化工企业,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安装了厂界特殊因子自动监测系统和废气处理设施排放口自动检测。针对工艺落后、装备陈旧,有条件整治提升的化工企业通过环保倒逼机制,责成企业淘汰了工艺装备落后的化工生产线,新建全密闭与装备优良的PLC全自动控制生产线,从生产工艺全过程实现废气排放的全过程控制,解决废气无组织排放问题。2011年以来,宁波石化经济开发区总投入4.3亿元淘汰了8家化工企业的10条落后生产线。
绿色化是化工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悉,未来石化联合会还将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增加评价的宽度和广度,逐步过渡到对化工园区的评级分类管理,还将充分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适应性和实用性,配合与工信部制定的“绿色化工园区准入条件”。最终以评价体系为衡量标准,通过评价分析,树立典型,以“示范园区”的形式在全国加以推广,从而促进全国化工园区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