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2013年上半年甲醇行业艰难维持
2013年29期 发行日期:2013-07-26
作者:zhoukan2012

 

2013年上半年甲醇行业艰难维持
□ 久泰能源集团营销中心 陈巧莲
生产分布相对集中
    截至6月底,国内甲醇总产能为5500万吨,其中西北产能占38%,华中区占20.7%,山东占11%,西南占11%。
    全国前十大甲醇企业排行榜也不断刷新,大型央企配套烯烃建设的甲醇装置产能仍排名前三位,上海焦化和新疆广汇挤进前十名。前十大甲醇生产企业排行见表1。
    上半年新增产能较多,合计为335万吨,其中陕西2套共90万吨,内蒙1套30万吨,山西两套共40万吨,河南两套共90万吨,四川1套85万吨。新投产的甲醇产能其中有180万吨以煤炭为原料,85万吨以天然气为原料,70万吨以焦炉气为原料,详见表2。
    下半年仍有350万吨的新增甲醇产能计划,其中60%以上分布在西北,这些即将投产的甲醇装置,约有260万吨以煤炭为原料,52万吨以焦炉气为原料,50万吨以天然气为原料,见表3。
    国内甲醇生产企业大部分以煤炭为原料,另外还有天然气和焦炉气。截至2013年上半年,以煤炭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占64.5%,天然气占16.2%,焦炉气占17.1%,其他原料如干气和乙炔的占2.1%。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上半年甲醇原料构成变化不明显,煤炭比重微量增加,天然气和焦炉气原料比重同时微量缩小。随着下半年及以后新建装置的投产,国内甲醇生产企业煤炭原料比重仍将缓步增加,而天然气原料由于工业用途的限制,以及价格的不断上涨,部分装置将退出市场,其比重将逐渐下滑。
  1~5月份国内甲醇产量1138.7万吨,预计全年总产量可达2850万吨,同比将增加8%,全年开工率或将在55%上下。产量最大的三个省仍然是内蒙、山东和陕西,分别占全部产量的20.1%、15.6%和10.3%。如果把内蒙、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和甘肃六个省份全部划归西北大区的话,西北地区将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超过了西北产能38%的占比,说明西北整体开工负荷大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目前甲醇行业区域集中度相对较高,西北和山东两大区域成为甲醇供应大区,占全国总产量的55%以上。其他主要产区还有河南、山西和海南三个省份。
 
     1 前十大甲醇生产企业排行榜    万吨
生产厂家                     原料     当前产能
神华宁夏煤业                          252
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                180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168
上海焦化                              150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天然气      140
内蒙古远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天然气      135
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2
久泰能源集团                          125
华电榆林天然气有限公司      天然气/煤   121
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              120
 
   2 2013年上半年新增甲醇产能统计 万吨
省份         生产企业        原料      产能
四川    重庆卡贝乐          天然气      85
河南    鹤壁煤业(集团)    煤炭        60
内蒙    内蒙金诚泰          煤炭        30
陕西    陕西徐矿长青能源    煤炭        60
河南    义马煤业综能新能源 煤炭        30
陕西    陕煤化集团黄陵矿业 焦炉气      30
山西    山西焦化            焦炉气      20
山西    山西大土河焦化      焦炉气      20
合计                                  335
 
3 2013年下半年计划新增甲醇产能统计 万吨
省份             生产企业        原料     产能
内蒙古 内蒙古兖矿              煤炭        90
内蒙古 内蒙古蒙大新能源        煤炭        60
山西    山西同煤集团            煤炭        60
宁夏    宁夏英力特              煤炭        50
四川    四川玖源                天然气      50
山西    山西南耀集团昌晋源      焦炉气      20
新疆    新疆拜城县众泰煤焦化    焦炉气      20
内蒙古 神华巴彦淖尔能源        焦炉气      12
合计                                        352
 
出口暴涨
    1~5月份我国共进口甲醇254万吨,同比增加15.7%,平均每月进口50.8万吨。其中来自伊朗的货源占43%、阿曼占13%、沙特占11%、马来西亚占10%、卡特尔占6%、新西兰占5%、其他区域占12%。预计全年进口量将达到570万吨,同比增加14%。
  1~5月份,我国共出口甲醇9.5万吨,同比增加990%,月均出口量1.9万吨,其中4月出口量高达5.65万吨。按出口目的地来分,出口到韩国的占74%、美国占10%、越南占11%、新加坡占3%、其他国家和地区占2%。
 
新兴领域消费比重上升
    15月份国内总产量为1138.7万吨,总进口量为254万吨,总出口量为9.5万吨,表观消费量达到1383.2万吨,预计全年表观消费量为3403万吨,同比增加8.6%。与2012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传统行业需求比重进一步下滑,而烯烃比重进一步上升,见图1。传统下游甲醛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7%下降到23%,二甲醚比重由27%下降到23%,醋酸比重由9%下降至7%。而烯烃比重大幅增加,由12%进一步提升至16%,甲醇燃料由9%下降到7%。
    2013年由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趋向稳健,甲醛、醋酸、DME、MTBE、DMF市场深受影响,需求低迷,且由于近几年企业利润长期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新投产装置极少,对甲醇消耗增幅较小。另外,二甲醚还由于掺混行业标准迟迟不能出台,查处严厉,虽然与液化气价差长期保持在2000元/吨以上,但需求仍低迷。预计今后几年,甲醇在传统行业中的消耗比重仍会继续下降。
    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传统下游平均价格皆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其中二甲醚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降低400多元/吨,降幅10%;甲醛价格降低86元/吨,降幅6.5%;醋酸价格降低120元/吨,降幅4.2%。
   上半年二甲醚生产企业基本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甲醛随着成本涨跌调整价格,但也仅处于微利状态,有的成本较高企业还有亏损;醋酸企业基本全部处于亏损状态。
    烯烃对甲醇消费比重的大幅上升主要是由于今年1季度宁波禾元甲醇制烯烃项目投产,且后期装置开工稳定,对甲醇消耗量大增。另外,大唐多伦、宁煤、神华包头以及中原乙烯甲醇制烯烃装置上半年开工情况都良好,除了计划内停车检修外,基本都是满负荷生产。下半年南京惠生甲醇制烯烃项目也将投产,目前已经开始询货采购,下半年烯烃领域对甲醇的消耗仍将进一步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下半年至2015年,我国在建和获批待建的甲醇制烯烃项目约14个,合计产能800多万吨,预计到2015年我国甲醇制烯烃产能将达到900多万吨。这些新建烯烃装置主要分布在西北及沿海地区,其中沿海地区合计250万吨,占31%;西北地区430万吨,占54%。另外,山东、山西各有60万吨项目。
  预计今后几年,烯烃行业将成为甲醇一个极具潜力的消耗领域,甲醇未来价格的涨跌将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烯烃装置的运转情况。
 
上半年价格呈倒V走势
    上半年国内甲醇主要区域价格基本呈现平缓的倒V形走势,见图2。与去年同期相比,各区域价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降幅6%~12%。其中,内蒙区域高端均价比去年下降272元/吨,降幅11.4%;河北下降237元/吨,降幅8.9%;山东下降247元/吨,降幅9.1%;华东下降216元/吨,降幅7.4%;华南下降176元/吨,降幅6%(详见表4)。
    价格同比降低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今年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持续处于负增长状态,甲醇亦难以独善其身;②上半年原料煤炭价格长期低位运行,甲醇生产成本降低,对销售价格支撑力度下降;③上半年新装置陆续投产,甲醇供应量增加;④下游需求此消彼长,整体弱势为主。作为甲醇传统下游的二甲醚、甲醛、醋酸等需求持续不振,其需求增长比不上供应增长幅度,而大唐烯烃负荷的提升,宁波禾元、神华包头、宁煤和中原乙烯满负荷生产,新兴下游MTP/MTO需求增长强劲,缓冲了传统下游需求的下滑;⑤价格越是低迷运行,下游终端越是不敢囤货,低库存运作,贸易商更是不敢贸然出手抄底,更进一步加重了甲醇下行的市场氛围。
  由此可见,在宏观环境低迷、煤炭成本不支撑、供应增加、需求低迷、贸易商持币观望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甲醇价格出现6%~12%的跌幅就在情理之中了。
4 2012~2013上半年国内主要区域甲醇平均价格统计 元/吨
区域     2013年上半年   2012年上半年       增减        同比/%
内蒙        2104            2376            -272            -11.4%
河北        2422            2658            -237            -8.9%
山东        2475            2723            -247            -9.1%
华东        2700            2916            -216            -7.4%
华南        2752            2928            -176            -6.0%
 
主要区域价差同比增加
    2012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主要区域市场价差大都增加,增幅为7%~17%。其中,内蒙与河北上半年价差317元/吨,同比增加35元/吨,增幅12.4%;内蒙与山东价差371元/吨,同比增加25元/吨,增幅7.1%;内蒙与华东价差596元/吨,同比增加增加56元/吨,增幅10.5%;山东与华东价差225元/吨,同比增加32元/吨,增幅16.5%(见表5)。另外需要关注的是,山东与河北价差有缩减,同比降低10元/吨,降幅16.5%,华东华南价差同比增加39元/吨,增幅高达300%以上。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内蒙与其他区域价差的增加,反映出在价格低迷的上半年,内蒙价格下降相对较快。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也在情理之中,在行情低迷时期,内蒙作为甲醇主要产地要想赢得消费地的青睐,必须主动调低售价,使得物流商略微有利可图,才能带动他们运输的积极性,缓解库存压力。
    ②山东与河北价差收窄,这主要是因为,鲁南和苏北新增几套焦炉气厂家,当地供应已经超过需求增长,部分货源要外流至华东,鲁南采取的策略也是主动调低价格,促进资源流动。
    可见,在价格低迷的行情中,甲醇生产地策略性主动调低价格以吸引消费是一种不得已的举动,产区主要厂商加强沟通和协作,控制整体出货节奏,是适应竞争性市场的明智之举。
  上半年甲醇物流流向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表5看出,内蒙与河北价差拉开,内蒙货可以轻松流向河北,部分也会通过火运流向华东,而河北和山东之间价差进一步缩小,套利空间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山东与华东之间、华东与华南之间价差有增加,说明山东与华东、华东与华南套利开启机会比去年同期增多;河北与山东之间价差缩小,说明山东货源与河北货源流动性减弱。
5 2012~2013上半年国内甲醇主要区域价差统计 元/吨
   区域    2013年上半年价差 2012年上半年价差     增减     同比/%
内蒙与河北      317                282             35      12.4
内蒙与山东      371                 347             25       7.1
内蒙与华东      596                 540              56      10.5
内蒙与华南      648                 552              96      17.4
山东与华东      225                 193              32      16.5
河北与山东      54                  64             -10    -16.3
华东与华南      52                  12              39     323.7
 
后期市场谨慎看高
  今年上半年是甲醇及其下游比较艰难的一段时期,煤炭成本不断创新低,对甲醇价格不能够构成支撑,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低增长率状态将伴随今年全年。下半年,传统淡季7~8月份或将出现淡季不淡局面,甲醇价格可能小幅艰难攀升,随着后期南京惠生装置的投产,甲醇价格或再创新高,预计下半年甲醇平均价格将高于上半年,西北均价或将在2250元/吨上下。
当前评论